基于信息化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BPR职业能力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珊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BPR职业能力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访谈方式补充调查了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BPR职业能力低下的现状和原因。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BPR职业能力不能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急需重新审视BPR职业能力的重要性,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 BPR 职业能力 中小企业 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以ERP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使财会人员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使得人们开始关注流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研究及实践发现,企业实施BPR是成功推行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BPR的实施要求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整合,其中资金流是三者的枢纽,是财会工作的核心,也是企业管理层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因此,在BPR过程中,基层财会业务骨干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培养基层财会业务骨干的摇篮,如何应对企业BPR工作的新要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的需求情况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期对高职会电专业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基于珠三角中小企业需求与现状的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 文献回顾显示,国内外研究者在研究会计职业能力框架时都考虑到了信息化、BPR的重要性,“业务流程分析”、“流程再造”等已成为会计人员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能力要求,但目前对BPR能力的研究都是零星地出现在信息化职业能力等相关文献中,没有较系统的研究,并基本以定性描述为主,专门针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能力的研究偏少,因此,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根据调查统计数据,就企业信息化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初步研究,调查问卷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问题:(1)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能力的需求情况。考虑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会影响企业对BPR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因此,调查中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财务、业务均以手工处理为主,没有正规的财会软件及业务管理软件;阶段二,财务或业务部分实现信息化,有正规财会软件或收发存等业务管理软件;阶段三,财务和业务都实现信息化。(2)企业BPR对高职学生能力的具体要求。虽然大多数学者从知识、技能、价值观三方面构建会计的职业能力框架,但笔者认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体现,在调查过程中受访者通常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考察劳动者的能力,因此,这里用能力作为调查因素,并细分为专业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包括:软件操作、流程梳理与优化、风险控制、信息化点需求分析、软件设计;发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组织领导。(3)价值观也是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职场上通常体现为职业素质,本次问卷中职业素质包括:积极态度、严谨认真、坚定意志、职业道德。(4)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的现状评价。在问题回答方式上,主要采用李克特量表法(1ikert scaling)测量,并进行正向5级赋分。在各种能力、素质的重要程度方面各级评分含义是:5分―很重要,4分―重要,3分―一般,2分―不太重要;1分―很不重要。在职业能力现状评价方面各级评分含义是:5分―很满意,4分―满意,3分――般,2分―不太满意,1分―很不满意。
(二)调查对象与样本 考虑到高职会电学生的主要就业单位为中小企业,而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践证明,企业高层在BPR等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次调查的范围为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调查对象是这些企业的负责人或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负责人。在调查过程中,中小企业的界定参照《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的标准,该通知中的界定标准有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三种,由于企业一般视销售额、资产总额为商业秘密,不予回应,因此本调查以职工人数作为界定中小企业的标准。对于该标准没有涉及的行业,列为“其它”类,人数标准参照最低值“200人以下”。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46份,回收197份,其中有效问卷168份,问卷有效率68% 。有效样本的行业构成及信息化阶段分布情况见(表1)。
(三)数据分析方法 主要通过计算总体样本的得分率,来评价高职会电学生的各种BPR能力、素质的重要性和BPR职业能力的现状。在分析总体的基础上,再根据中小企业所处的不同信息化阶段分组统计得分率,进一步对上述问题进行分类研究。得分率计算公式如下:Fi= 其中: aH――最高等级分值 aj――各个等级分值
nij――对于第i个问题达到等级j的人数 N――样本数
(四)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调查结果如下:
(1)中小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的需求状况。 (表2)显示,中小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重要性的认同得分率不算高(0.79),但按中小企业所处的信息化阶段分组统计发现,各阶段的得分率有明显的差异,阶段一的得分率比较低(0.66),阶段二、三的得分率明显提高(0.83、0.94),这说明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受访者更加认同BPR的重要性,因而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的要求也越高。问卷还对高职会电学生应具备的BPR职业能力的层次进行了调查,(表3)显示,不论是总体还是按信息化各阶段进行考察,受访者大都认为高职会电学生BPR能力应定位在“执行层次”,在阶段二、三更明显(达到82.8%和87.5%),而选择“管理层次”和“战略规划层次”则相对较少。有意思的是,处于阶段一的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能力层次的期望要高于阶段二、三,估计是这些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缺乏系统性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低估了信息化的难度,对高职学生寄予过高的期望。
(2)中小企业BPR对高职会电学生各项专业能力的要求。(表4)各项专业能力中,“流程梳理与优化”(0.91)、“风险控制”(0.87)、“信息化点需求分析”(0.82)得分率较高,“软件操作”为次(0.75),“软件设计”最低(0.39)。这说明在BPR过程中,受访者并没有把“软件操作”这一传统的会电操作技能作为非常重要的能力重点,而是更突出“流程梳理与优化”、“风险控制”、“信息化点需求分析”这些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技能的重要性,但对于“软件设计”这一信息化技能,受访者认为对于会电专业学生而言不具备重要性。分阶段统计发现,处于阶段一的受访者对“软件操作”还是比较看重(0.80),甚至与“信息化点需求分析”(0.79)重要性相当,这可能与他们还没有太多的信息化建设经验有关,他们认为买套软件、学会操作就可以实现信息化,忽视了BPR在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相比之下,阶段二、三的受访者则明显把“流程梳理与优化”、“风险控制”、“信息化点需求分析”作为重要的专业能力。
(3)中小企业BPR对高职会电学生各项发展能力的要求。(表5)显示,中小企业在BPR过程中对高职会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要求较高(0.92和0.89),均超过重要的程度,“创新能力”则偏低(0.74)。分阶段统计显示,“学习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在各阶段的重要性与总体结果基本一致,而“创新能力”则随着信息化阶段的不断提升,重要性有所加强,已接近重要程度。
(4)中小企业BPR对高职会电学生各项社会能力的要求。不论是总体还是分阶段的统计(表6)均显示,“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得分率较高,均超过重要程度,“沟通协商能力”居次,“组织领导能力”最低,重要性还不到一般水平。这一结果与前述BPR能力层次的分析基本一致,高职会电学生主要从事“执行层次”工作,而“沟通协调”和“组织领导”能力属于管理、战略层次,因此,其重要性对高职学生而言不会过高,但“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任何层次都需要的能力,对高职学生而言尤为重要。
(5)中小企业BPR对高职会电学生各项职业素质的要求。(表7)显示,受访者普遍重视“严谨认真”(0.97)这一传统的职业素质,其次是“职业道德”(0.93)和“积极态度”(0.92),“坚定意志”则略低(0.87),这些职业素质均达到了重要的程度。分阶段统计结果与总体结果基本一致,“坚定意志”素质的重要性不断上升,这说明BPR的持续性和艰巨性,使受访者越来越意识到企业员工具备坚定意志也是BPR成功的重要因素。
(6)中小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的总体评价。问卷最后让受访者对所在企业近三年高职会电专业毕业生的BPR职业能力进行了总体评价。(表8)显示,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的评价比较低(0.43),处于不太满意的水平。分阶段统计显示,随着信息化阶段的不断深入,满意度呈下降的趋势,当然这一趋势不是很明显。
二、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BPR职业能力现状 企业专家的意见与问卷调查结论一致:高职会电学生缺乏BPR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专业能力方面。高职会电学生一般就业3个月左右就能熟悉掌握本职岗位的业务,比较擅长简单的系统操作,但缺乏总结、分析的方法和技能,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这项长期工程中,无法对自己本职及相关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进行有效梳理、分析,难以在业务、信息、资金流程的整合、优化方面中提出合理的信息化建议,不能发挥基层财务人员在BPR过程中应有的作用。(2)发展能力方面。高职会电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不高,工作上缺乏改良、创新意识。他们一般只关注本职财务核算工作,不善于学习、了解企业的业务知识、业务与财务之间的关系,导致他们无法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在BPR过程中对信息化点、风险控制进行判断,提出专业的意见,延误了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3)社会能力方面。高职学生表达能力较好,基本符合企业的要求,能比较清楚的表达个人的意图。但习惯于本职岗位的单干,在BPR过程中,团队合作、沟通协商能力较差,影响了BPR实施的进度。(4)职业素质方面。企业专家比较认可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严谨认真素质,但在积极态度和坚定意志方面则评价较低。许多专家发现BPR过程中,高职学生把自己定位成被动参与者,不积极学习、关心BPR过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功能,遇到困难不积极思考解决方法,甚至放弃,缺乏坚定的意志。由于BPR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革过程,它需要企业全体员工持续的积极参与,因此积极态度与坚定意志是BPR中很关键的职业素质,高职学生在这方面与企业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二)BPR职业能力原因分析 (1)对BPR能力认识不到位。企业专家指出,当前高职教育中一些实用主义的观念认为,高职学生只要学会操作,能就业就足够了,其他的能力可以留待就业后,在企业的实践中慢慢培养。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学校虽然意识到BPR的重要性,但因种种原因还是放弃了,而把教学重点仅放在软件操作层面上,满足于学生考取各种电算化资格证、商业软件认证的通过率。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造成学生缺乏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和信心,制约了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2)BPR实践教学缺失。企业专家认为,在实务中中小企业仍处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即使是已初步实现ERP的少数企业,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和技术进步,其内部的业务和流程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持续的BPR在实务中将是长期存在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目前高职学校均比较重视会电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开设了相应的手工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ERP实训等课程,这是进步。但同时,专家也指出这些课程是相互独立的,案例也多是互不相干,这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连续动态过程相距甚远,特别是忽略了从手工到会计电算化,再到ERP的流程再造过程。实训课程是静态的,即教材上有什么样的初始化数据,学生就把它输入软件系统,通过实操仅仅是成为了一名操作员,至于这些数据的来源、相关功能如何实现财务、业务流程的改良与优化,学生则难以深入理解。BPR过程的缺失,使高职会电学生不仅失去一种关键的信息技术能力,也失去了一个锻炼业务与财务流程分析、数据收集、整合判断等综合职业能力的机会。(3)实践教学开发难度大。企业专家认为:由于BPR的教学实践涉及的不仅是企业某一时点的静态数据(如已准备的初始化数据),还要包括信息化过程的动态数据,如流程的现状分析、改进方案、信息化功能匹配、初始化数据采集等,对实践教学情境的设置、师资力量的要求都很高,因此,虽然一些高职院校也认识到BPR教学对高职会电学生的重要意义,但鉴于BPR教学,特别是BPR实践教学开发难度非常大,也不得不放弃相应的课程建设。
三、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提升的建议
(一)重新审视BPR职业能力的重要性 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非常重视高职会电学生的BPR职业能力,特别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BPR能力的重视程度也更高。这说明中小企业已意识到持续的BPR实施将涉及到企业的每个角落:“实施BPR成败的关键取决于企业中的人――这不仅包括高层管理者富于创新、敢于冒风险的企业家精神,更需要企业上下全体员工的整体认识水平与综合素质的相配合”。因此,高职会电专业要培养适应企业信息化要求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重新审视BPR职业能力的重要性,确定BPR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
(二)明确高职会电专业BPR教学目标及内容 (1)高职会电专业BPR教学目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能力层次的定位是执行层次,专业能力方面,流程梳理与优化等能力受到重视;发展能力方面对职业判断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较高;社会能力方面强调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职业素质方面,除传统的职业道德和严谨认真外,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深入,BPR实施范围与难度加大,积极态度和坚定意志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问卷调查还反映了企业对上述职业能力的总体评价满意度较低,访谈补充调查进一步说明,除企业比较认可的表达能力、职业道德和严谨认真的职业素质外,对于BPR实施所需的流程梳理与优化、职业判断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积极态度和坚定意志等能力和素质,企业的评价都比较低。重新设定或调整人才培养的重心。(2)高职会电专业BPR教学内容。补充调查从企业的角度,指出了高职会电学生BPR能力低下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现有教学内容的不足,即BPR实践教学缺失。对于这种缺失的弥补,笔者认为不能简单的叠加一块BPR教学内容,而是要在重新理顺、整合已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模拟企业信息化的不同阶段,设置难度渐进的流程再造情景,解决如何与手工模拟实训课程、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进行融合的难点,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基于流程再造的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编号:09A19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晓娜:《我国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的初步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2]吕志明:《会计信息化人才能力框架研究》,《财会通讯》2010年第4期。
[3]朱燕春:《ERP教育在中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编辑 梁 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