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企业绩效评价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琳

  【摘要】 循环经济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文章结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分析现有绩效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并提出改进思路,以期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绩效评价; 循环战略
  
  近年来,能源、资源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循环经济成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绩效评价对于企业经营模式的改进具有导向作用,是实现企业循环经济战略的重要驱动因素。然而,目前我国的绩效评价尚不能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的要求,有必要从循环经济视角对绩效评价进行分析,以推动循环经济真正成为企业采纳的生产经营实践模式。
  
  一、循环经济与企业绩效评价
  
  循环经济是指通过对资源的节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力求以尽可能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实现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目前,循环经济成为世界公认的解决资源环境困境的理想发展模式。然而,如何将循环经济从理想发展模式转变为企业自觉实施的生产经营模式,是循环经济实践中十分关键的现实问题。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企业可以被视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总会在决策过程中衡量相应的成本和收益,寻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作为衡量、激励一定经济行为的重要尺度,合理的企业绩效评价通过利益导向机制,引导企业的政策制定,考核企业中各级人员的行为和工作成果,从而提升全体员工的环保理念,在客观评价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公正地评价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的经营成果,有利于实现企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有助于推动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经营模式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当前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绩效评价采用的是2002年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然而,对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现有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还存在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绩效评价目标难以有效反映可持续发展理念
  现代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就是通过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经营模式,实现本企业乃至全社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企业绩效评价目标也应该与之对应。这就要求企业绩效评价不能局限于自身经济效益的衡量,还要体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优化,强调自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然而,现有指标体系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重点评价企业的资本效益、资产经营、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状况。可见绩效评价目标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较少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还难以有效反映可持续发展理念。
  由于企业的趋利性动机,为了以尽可能小的成本取得满意的绩效评价结果,有的企业往往会不惜以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来谋取短期的经济利益,如有的管理者为了提高短期经营业绩,将环境保护支出和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技术投入等一再压缩,从而增大了社会成本,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这样的绩效评价目标,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企业偏重于追求短期利益,不利于防止管理者的短期次优化决策行为,不利于引导企业将循环经济要求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中,进而影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和实现。
   (二)缺少反映资源环境影响的指标
  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组成,在评价方面更为科学和规范。但是不可否认,该绩效评价体系仍然侧重于对经济绩效的评价,反映资源的消耗、再利用及污染源的治理等资源环境影响方面的指标几乎没有体现,无法明确企业应承担的资源环境保护责任。
  由于缺乏反映资源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无法针对企业的环境、生态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缺少应有的环境资源管理措施。比如大多数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主要集中在对自身所产生的污染物的处理方面,计量上只考虑绿化费、环境污染罚款等列入会计核算的项目,忽略了对潜在环境成本的考虑,更谈不上预先采取措施来防范并降低企业给外部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了。这种事后处理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往往使企业只有在受到环境处罚时才会被动地控制环境成本,缺乏对环境污染的预防意识,从而容易导致企业环境生态风险增大,末端治理成本巨大,限制企业的未来发展。
   (三)偏重财务指标,未能全面体现循环经济要求
  在当前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指标占到了绝对高的比重,传统会计信息的影响不容置疑。在循环经济视角下,理想的会计核算体系应该能够核算资源循环使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引发的财务会计事项,合理反映和控制相应支出,并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信息。
  对照循环经济模式,传统会计体系有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会计核算方面,没有将涉及资源、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事项加以正式确认,忽视了企业对外界环境的补偿责任。具体而言,未将自然资源确认为资产,未将企业应承担的环保责任确认为负债,未将资源环境相关的成本、收益、利润分别列入费用、收入和利润要素加以确认,仅在管理费用中包含了排污费和绿化费项目,内容并不完整。如产品的生产决策方面,只考虑项目的直接获利情况和相关内部生产成本的控制,却忽视了环境成本的管理,不能将环境成本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由于缺乏规范的成本确认和计量方法,直接影响项目的科学决策和最终财务成果的真实披露,使得企业对环境支出的控制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无形中增大了环境风险和环境治理成本。总之,传统会计体系侧重核算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会计事项,对产品的再使用、生产废料的资源化、污染源头的治理以及资源的节约等生态问题进行反映和监督不够,未能全面体现循环经济的要求。
   (四)未能全面评价企业循环战略经营业绩
  随着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导入,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战略管理特征发生了改变,进而要求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的理念与方法进行相应变革。除财务指标因素外,如技术创新生态化程度、员工的素质提高程度等许多因素都会对企业未来的财务业绩产生影响(张蕊,2007)。忽视这些因素,业绩评价将难以做到全面、合理。根据战略管理理论和循环经济的要求,一种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应充分体现循环战略导向,通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在注重财务业绩的同时,还应注重内部经营管理活动的优化和创新,关注客户的支持程度和员工的学习成长能力,全面反映循环战略经营活动的过程和成果,从而利用评价机制促成企业循环战略目标的实现。
  很显然,目前的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指标比例过高。财务指标是建立在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基础上的,侧重于短期财务成果的衡量,缺乏对企业长期战略实施状况的反映。而其中的非财务指标虽然注重未来预期的评价,却又存在涉及面过窄、过于笼统的问题。因此整个绩效评价体系尚无法较为综合、全面地对循环战略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
  
   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改进思路
  
   (一)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绩效评价目标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理念正在被整个社会所认可。合理和循环利用资源、降低物质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资源价值是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经营模式和生态化经营、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陈志斌,2006)。应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绩效评价目标,通过对指标体系的设计,将资源的循环使用、污染源治理等有效纳入业绩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并在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效率的评价基础上,客观衡量经营绩效、生态绩效及社会绩效的实现情况,合理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生态化的和谐状况。

  这样的绩效评价目标,既有助于对企业的战略实施情况、未来发展进行监测和分析,又有利于梳理影响企业循环战略目标实现的各方面因素,界定各级人员的责任,引导全体员工的生态化经济行为。如项目决策中,重视长远的生态效益而非仅仅以短期经济利益为依据进行项目的选择,促进企业生态化的生产和技术创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实施。
   (二)增加反映资源环境影响的指标
  为了揭示企业环境生态管理的重点,应在绩效评价体系中增加反映资源环境影响的指标。通过资料整理和文献借鉴,反映资源环境影响的指标应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1.原材料消耗指标,如资源、能源消耗率、资源、能源利用率、原材料有效利用率等; 2.环保生产指标,如绿色产品投资回报率、废弃物再使用成本收益率、绿色产品开发率等;3.回收利用指标,如废弃物再利用率、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废弃物处理达标率等;4.外部环境改善指标,如居民满意度、环境事故发生率、污染物排放率等。
  为了体现循环经济的基本思想,以上从产品的设计、清洁生产、销售及报废阶段都设计了相应的反映资源环境影响的指标,立足于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的全过程,通过产品的生态化设计、环保生产创新、绿色营销回收服务以及环境管理结果的改善,促使企业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污染最大限度地控制在可能产生污染的各个环节,最终减少环境成本,实现企业循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健全循环经济会计核算体系
  从现实看,财务业绩评价始终是业绩评价的核心部分。因此,应健全循环经济会计核算体系,将企业对于资源环境问题的确认和计量与传统会计核算有机结合,以达到对循环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合理评价。应增设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收益、环境成本和环境利润等要素,以反映企业的生态绩效。同时,拓宽环境成本控制范围,规范环境成本确认和计量方法,将环境成本控制贯穿于涉及生态环境的各种业务,并进行全过程的核算和监督,以充分反映企业生态环境活动的财务影响,促进企业项目的科学决策。
  应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充分体现环境成本控制及资源的循环利用情况,披露本企业的循环经济会计政策,包括相关的治理标准、治理政策和采取的环保措施,尤其是污染源治理等方面的内容,以使会计信息在生成、核算及对外披露各个环节都能够融入循环经济理念,为绩效评价提供切实的环境会计信息,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充分了解循环经济影响下企业绩效的真实情况,作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促使企业真正将循环经济的要求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去。
   (四)力求全面评价企业循环战略经营业绩
  根据循环经济理念与战略管理理论,循环战略经营业绩的评价应突出反映企业生态化的长期获利能力及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保持状态(张蕊,2007)。为全面衡量企业的战略经营绩效,借鉴平衡计分卡模式的逻辑框架,绩效评价体系应从财务、客户、内部经营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层面进行扩展,将体现循环经济特点和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因素纳入评价指标中,如财务层面增加的绿色生产贡献率、绿色生产贡献增长率等指标;客户层面的客户满意度、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内部经营流程层面的绿色生产研发费用率、废物处置降低率等指标;学习和成长层面的员工环保建议采纳效益、绿色产品生产率等指标,从而使得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均衡互补地反映循环战略经营业绩的形成,全面体现综合效益。因此,应将循环战略纳入业绩评价体系,通过指标的测算和比较,对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进行判断,客观评价战略经营业绩,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必须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加以改进。只有建立一套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并辅以有效的实施机制,才能真正激励企业进行战略的生态化调整,实现长远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张蕊.企业循环战略业绩评价理论问题研究[J].当代财经,2007(7).
  [2] 陈志斌.循环经济、和谐管理、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战略目标[J].南京社会科学,200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68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