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为本”理念下的高校会计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前
本文为齐齐哈尔大学教研项目2006年109号课题“‘学生为本’理念下的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本文论述了“学生为本”理念指导下的高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了与该理念相适应,如何对会计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内容、作业类型和考试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学生为本”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培养多层次全面发展人才为目标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学生为本”教学理念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和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高校会计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操作并重的学科,尊重个体差异、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多元性的变化,复合型人才受到当今社会的一致认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更着眼于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因此以“学生为本”理念为指导改革高校会计教学,在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构筑“层次化、自主化、个性化”的教学框架成为了必然。具体来说,“学生为本”理念下的高校会计教学改革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适应时代需求重新定位高校会计教学培养目标
会计教学培养目标的确定,是会计教学改革中的首要问题,只有教学目标确定后才能实施与之相适应的系列改革。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种。我国传统的高等会计教育基本目标为:培养能够胜任会计实务、会计教学和会计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简而言之,就是立足于培养“社会精英”。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现代会计教育已进入素质教育的新阶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调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应成为各高校今后会计教学改革的方向。有鉴于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培养面向新经济环境具有坚实会计专业理论和广博相关知识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应成为高校会计教学的基本目标。当然,各个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再制定出会计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
二、实行弹性会计教学计划
高校现有的会计教学计划涉及的学时、内容、教学形式等多是固定的,这种教学计划固然有其优点,但也存在着单一僵化的缺点。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生入学前的学习基础、入学后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特点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多样性,加之近几年来我国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更新速度的加快,也要求会计课程内容应随之不断更新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弹性教学计划成为了一种有益的选择。弹性教学计划顾名思义是指在教学学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方面具有可伸缩性、可调整性和可选择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其自身的情况,在计划允许的弹性内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弹性教学计划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即在照顾整体的基础上又充分尊重个体,同时在内容上也能体现出会计教学与会计准则、会计法则的及时衔接。弹性教学计划有利于提高会计知识传授的质量和速度。
三、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与会计教学目标相吻合,它应由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部分构成。其中理论教学体系应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职业判断课四个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基础实践课、信息化处理技能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应用实践等层次。考虑近几年来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不断更新的事实,建议结合弹性教学计划在专业课中设置理论专题课,其课程内容应密切联系实际且能做到经常的更新和调整,专题课的设置应发挥不但能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又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作用。
会计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社会性,所以会计实践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会计实践课可以采取校内模拟、校外实习实训以及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会计实践课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也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最重要的环节,所以教师在此环节中所起的作用应是指导和辅助的性质。会计实践课中校内模拟由于所具有的系统性的特点,应予以特别的重视,建议改革现有会计模拟只注重会计核算环节的现状,大胆增加税收筹划与处理、会计报表分析、电子商务、涉外英文资料等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职能判断能力。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会计课教学要逐步实现从教师偏重讲授具体细节到注重讲授知识要点和传授把握知识技巧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最初教学日历的编写到组织实施以及最后的总结评定都应当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核心作用;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建议教学日历中除了常规的教学进度、重点、难点等外,还应该补充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能力训练的要求等内容。为了明确教师在教学中所具有的指导作用,教学日历中更应该充实教学指南、能力训练指南和参考文献资料等。教学方式上建议百花齐放,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辅导等都是很好的方式。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改变以往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局面,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大学教育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传授学习”为主。教师通过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传授与指导,使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使所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发展的快速化、多样化和信息化的需要。
五、整合原有教材内容
目前高校的会计学教材在内容和结构体系上几乎千篇一律,主要是围绕着原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及应用进行阐述的,理论分析少,实务操作讲得多。在体例安排上多是以“正文+复习思考题+练习题”的单一模式,且复习思考题及练习题多是对正文内容的一个简单重复。虽然目前少数高校引进了一些西方会计教材,但这类教材十分注重西方会计、国际惯例的做法,在理论上论述多,我国会计实务的处理却讲得少。这两类教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是不适应的。合格的会计教材应是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决策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应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因此建议整合原有会计教材内容,打破原有学科界限,以企业为中心重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内容的有机联系和综合运用,在具体内容安排时可以采用案例为引导,将教学背景放在企业经济环境下,将会计和企业的实际决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的系统思考能力。同时内容安排应注意符合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模拟的背景和内容可以先从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或中小企业的经常性交易和事项开始逐步深入到上市公司业务及非经常性项目内容,复习思考题和练习题可以设计成案例分析、综合练习、小组讨论方案等。
六、改革作业类型
作业应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最好方法之一,但长期以来作业却成为了绝大多数教师检验学生记忆效果的一种手段,一般来说传统做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的内容经过简单调整后就成为了学生作业的素材,作业方式主要是以布置作业题为主。显然这种做法是与“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是相违背的。课程作业类型的选择应围绕着课程的特点区别对待。鉴于会计专业课程主要以实务型为主的特点,建议会计专业课程作业可以采用实务模拟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对于个别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会计理论等则可以通过撰写论文的形式来完成。除了以上被动型作业外,应多布置一些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型作业,如教师可以提出作业目标、素材选择和限制条件等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解答并在课堂上宣布作业,其他小组质疑补充,教师点评等,主动型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培养学生整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七、更新考试模式
考试成绩是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检验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而考试模式选择的合理与否关系到考核能否达到科学检验的目的。当前绝大多数高等院校考试形式是以笔试加闭卷为主,考试类型多以独立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和业务核算为主。这种单一固定的模式不利于会计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建议考试不以期末定终身,应加大平时考试的力度,平时考试可以与多样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如将每位学生的作业、课堂讨论发言情况、考勤等成绩作为考核总成绩的内容之一,再如对于学籍年度内发表会计专业文章的同学可以采取计入考试总成绩的办法等。考试形式可以采用笔试、口试、论文、报告等多种形式。此外对于考试内容应向知识的综合性、系统性问题考核发展,增加案例分析、综合应用等方面的题型。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会计教学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在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高校会计教学的最终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5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