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职业认知与基本技能训练课程设计与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淮中
摘要:加强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根据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理念。以全新的视角对我国高职会计专业“会计职业认知与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一个框架性结构。
关键词:会计专业 学习领域 课程标准
一、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一)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产生背景 20世纪90年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企业中与工作一体化的学习态势增强,基于终身学习的企业继续教育日益扩展,“模块化”课程模式日益受到欧洲职教的推崇,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面临时着自1969年颁布联邦《职业教育法》以来的“第二次教育改革”压力。1996年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MK)颁布了基于学习领域《职业学校职业专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编制指南》的新课程模式,首次提出用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取代以分科课程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模式,在指导思想上有别于学习内容分割的模块化而追求学习与工作的一体化,在课程结构上摒弃了学科结构系统化而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1999年德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二)学习领域的定义 所谓学习领域,是德文Lernfeld的意译,由两个德文单词Lemen(学习)与Feld(领域)组合而成,是一个由学习目标表述的主题学习单元。一个学习领域课程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基准学时)三部分构成(姜大源,2007)。按照德国职业教育课程专家巴德教授和谢费尔的诠释,学习领域是建立在教学论基础上,由职业学校实施的学习行动领域,它包括实现该职业培养目标的全部学习任务,通过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
(三)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特点 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有如下特点:(1)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开发的基础是职业工作过程。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独到之处。工作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作过程是指旨在实现确定目标的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的顺序,狭义的工作过程则是指物质产品生产的。德国不来梅大学劳耐尔教授将工作过程定义为: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赵志群,
2003)。其特点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名称和内容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子区域,而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2)通过“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行动领域是指工作任务的职业情境,是与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生活和社会行动情境中构成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的总和。职业学习过程应该有利于完成这些任务。行动领域体现了职业的、社会的和个人的需求。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开发的基础是职业工作过程,其指导思想在于不是通过学科体系而是通过整体、连续的“行动”过程来学习。与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情境成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决定性的参照系。对指向当今和未来职业实践的行动领域进行教学论反思与处理,便产生了“学习领域”,再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之具体化。弗伦斯堡大学彼特森教授描述了从“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的三种途径:一是确定该职业典型的工作过程,以设计工作导向的学习领域,即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二是确定该职业工作过程的典型活动领域及行动领域,以设计工作导向的学习领域,即以工作过程中的行动领域为基础;三是确定该职业典型的经营过程和工作过程以及交叉的工作内容和技术内容,以设计工作导向的学习领域,即以工作过程中的工作内容为基础。(3)在与现实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下组织教学。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与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生活和社会行动情境中职业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反映。简言之,学习情境要在职业的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目标表述和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论和方法论的转换,构成在学习领域框架下的“小型”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境因学校、因教师而异,具有范例性特征,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具体化。实际上,学习领域是课程标准,而学习情境则是实现学习领域能力目标的具体课程方案。在学习情境下组织教学,其特点是:学习的任务情境应与现实情境相似,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教学过程应与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似;教学方法应创设丰富资源的学习情境,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主动发现和探索。(4)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是范例指向的,放弃了学科的系统性。这里所讲的范例不是从工作中选择的例子,也不是以例子说明的工作,而是在体现与之相关的认知原理,即在对本质现象、整体与局部、结构与过程的观察、解释和归类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论目标的案例。“范例性”也不是对学习内容及其复杂性进行的简约处置。客观事实的复合性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应该简约的,而应该被学习者所洞察。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内容的减量要通过范例的突显才能实现相应的学习目标。
二、《会计职业认知与基本技能训练》学习领域课程的目标定位
(一)学习领域职业描述 会计职业是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实践和管理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1894年,苏格兰爱丁堡会计师公会的成立,标志着会计开始作为一种专门职业而存在。现代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合法凭证为依据,采用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连续、系统和全面的核算和监督。会计人员将紧紧围绕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开展工作。而所有会计工作必须置于一定的会计工作组织之中。我国耳前的会计职业专业技术资格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从事会计职业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有“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提高技能、搞好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从一般意义上讲,会计职业就是搜集信息,加工信息并传输信息,其表现过程和工作载体主要是填制和审核凭证一设置和登记账簿一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
(二)学习领域课程定位 《会计职业认知与基本技能训练》取代了原《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针对会计岗位(群)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了113个学习情境和48个项目任务,广泛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教学资源,对会计职业最基本的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进行介绍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会计工作环境和职业道德,认识会计工作的一般流程,理解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使学生具备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专业基础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三)学习领域目标 通过对《会计职业认知与基本技能训练》领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1)专业能力。具体包括: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核算能力;具有会计职业的就业能力和会计岗位(群)初步职业判断能力;在老师指导下,能制定会计职业学习情境方案并进行实施;能独立完成从填制和审核凭证一设置和登记账簿一编制与
报送会计报表;具备与客户、同事、领导的交流与沟通能力,能够与交流对象说明工作内容及原因,并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具有严格执行会计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遵纪守法的工作态度和“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2)社会能力。具体包括: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具有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根据学习目标,具有独立开展社会调查的能力。(3)方法能力。能自主学习会计新知识、新技术等;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能独立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三、《会计职业认知与基本技能训练》学习领域情境设计与能力测试方式
(一)学习领域情境设计应考虑的原则“会计职业认知与基本技能训练”学习领域由13个学习情境组成。在设计应主要考虑如下原则:(I)要符合基于会计职业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路的要求。学习情境是在仿真会计职业环境中对真实会计过程的教学化加工,以完成某个具体工作任务为目标。(2)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双证就业”的办学要求:(3)要兼顾后续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力求符合教育部的“注重基础、突出适用、增加弹性、精选内容”的要求。
(二)能力测试方式 《会计职业认知与基本技能训练》学习领域情境划分和能力测试方式如(表1)所示。
(三)学习领域情境的具体设计――以“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学习情境为例 每个具体的学习情境是由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教学材料、工具与媒体、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考核与评价等要素组成。现以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为例来进行具体的情境设计。(1)学习目标。根据“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职教课程开发理念,本学习情境设计的目标是:第一,旨在该学习领域培养学生对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处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第二,以项目为导向,老师应合理引导学生完成小组分工,讨论并确定工作方案。第三,旨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体目标有:根据学习情境设计的需要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识别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制定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方案并进行实施;掌握原始凭证的分类、填制要求和审核内容;掌握记账凭证的分类、填制方法和审核内容;学会各种会计凭证的装订;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具有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3)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和填制要求;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和填制要求;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和审核内容;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和时间;会计凭证装订前的排序、粘贴和折叠;会计凭证的装订、编目和归档保管;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方案实施后的质量评估。(3)教学方法和建议。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讲述法、项目教学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和实践操作法等。具体操作建议如下:第一,将该学习领域分作六个项目,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在老师指导下制定和实施方案并最终评估。第二,学生通过各类真实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在不同会计岗位上的角色转换,以此来体验会计核算的起点状态、会计凭证填制及凭证传递与保管的整个过程。第三,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各种教学材料、工具、媒体资源及教学场地、设备。(4)教学材料、工具与媒体。具体包括:《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文件、不同类型的真实原始凭证的复印件若干、较为完整的模拟经济业务1―2套、空白原始凭证若干、空白记账凭证若干、钢笔/签字笔、各种印鉴章、打孔机、白色棉线、棕色牛皮纸、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软件、视频教学资料和网络教学资源等等。(6)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具体包括:具备认识不同类型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的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书写数字能力;具备识别真假人民币的能力;具有对经济业务的概括能力;能正确编制会计分录。(6)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这种课程模式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具体包括:能正确填制会计凭证并进行演示;能根据教学法设计教学情境并组织教学;熟悉会计凭证的审核内容;熟练掌握会计凭证的粘贴、折叠与装订;能指导学生填制各类凭证并及时纠正各种错误等。(7)考核与评价。评价内容有:会计凭证基本知识掌握水平;方案设计能力评价;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能力评价;会计凭证粘贴、折叠和装订能力评价;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工作态度评价。具体评价时,可采用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四、《会计职业认知与基本技能训练》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采用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根据学生对后续会计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以及未来就业岗位(群),广泛开展调研,在邀请会计行业实践专家对会计岗位(群)典型的职业工作进行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技术,遵循“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领域目标和学习领域情境设计。紧紧围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来选择和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会计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核算技能,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培养学生具有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1)学习领域情境设计的基本依据。学习领域情境设计的基本依据是该课程定位所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总体设计过程中,更多的关注会计职业活动,充分体现高职课程的职业性和高等性。同时,在职业性和高等性两者间遵循了从职业性到高等性的路径选择。(2)在每一个学习领域情境中,均设计若干项目任务,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而理论知识的选取则紧紧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通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3)教学效果的评价。可采用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认识”、“理解”、“掌握”、“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4)学习时间。本课程建议总学时为82学时,同时依据各学习领域情境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领域情境的学时数。
(二)课程实施条件 《会计职业认知与基本技能训练》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实施要具备如下教学条件和媒体资源:(1)教学条件。主要包括:具有仿真的会计职业环境;有一定数量的紧密型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内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良好职业修养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校外有一批既具有丰富的会计职业工作经验,又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会计行业专家参与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的制定;有较为丰富的课堂与学习指导教学资源,具体包括教学课件与软件、习题与案例、试题库、图书与文献资料、会计法律法规文件等。(2)媒体资源。主要包括:《会计职业认知与基本技能训练》课程主教材和配套实训教材;音像、动画素材和视频教学资料;电子书籍、电子期刊和数字图书馆;Internet互联网和会计教育在线等信息资源。
(三)课程实施建议联网《会计职业认知与基本技能训练》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实施的建议如下:(1)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按学习领域课程模式设计学习情境,对学生进行项目教学的熏陶,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2)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职业成长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3)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积极创设项目工作任务实施情境教学,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4)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的品质。同时,应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丰富的教学课件与媒体资源。(5)教材编写要体现学习领域课程的特点与设计思想。在教材体系上,要精选内容,削枝强干;在教材内容编排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接受能力;在编写体例上,要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在文字表述方面,要规范、准确、科学。(6)转变单一评价模式,取消期末考试,建立多样化评价方式,具体包括参加学习、小组成员评价、教师评价、课后作业和集中测试等。评价对象应包括职业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等方面。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同时要加强评价结果的反馈,更好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在反馈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以鼓励、肯定、表扬为主。
(编辑 虹 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8018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