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模具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高职模具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包涵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各方面的内容,针对每种专业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学生能力的思路和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法。并对各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作了积极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 模具 专业能力 培养
  
  0 引言
  
  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并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技术工作的技能。对于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讲,应该是培养出既深入掌握模具设计理论和模具制造工艺等理论性知识,同时具备从事典型模具设计,制造,装配等实际应用能力,这样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专业能力取决于学校课程的设置合理与否。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内容贴近实际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能力。
  
  1 模具专业学生的能力范围
  
  模具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有哪些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模具专业教学的实践以及和一些同行的交流,概括起来,关键是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1.1 模具制图的能力 现今模具专业机械制图课程仍采用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这对于学生打好制图基础是有益的。然而学生在读模具图时仍会遇到很大困难,甚至出现无从下手的感觉,归根到底就在于制图课程上所涉及的内容属于机械类专业通用知识,而模具制图有着自身独特的复杂性。
  1.2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的熟悉 也就是常规机械加工手段的运用,包括车、铣、刨、磨等加工工艺及技能的培养。这些能力为从事机械制造奠定技能基础,也为机械产品设计提供丰富的实践认知。而目前有些高职院校仍停留在普通高校金工实习的认识上,相关实训组织流于形式,课时又少,以至于学生泛泛而过。
  1.3 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 这是整个模具专业的核心能力。目前很多学校在这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以建设,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部分院校由于不能认清模具教学的特殊规律,以至于抓不住重点,事倍功半。有些高职院校仍习惯按照普通高校本科课程的思维,片面强调设计能力,理论教学上大而全,脱离实际。也有片面强调数控技术教学,以为模具专业就是数控机床加工,还有有片面强调某些软件的教学,将某些CAD/CAM软件的地位和作用过于夸大,以至于有些学生误以为只要学好这些软件就能进行模具设计和制造。
  实践证明,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的各方面是一体的,在教学中是不可割裂的有机整体。
  1.4 模具装配与调整基础知识 这一能力是对模具结构原理的深入认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全面检验模具设计、制造工艺环节的得失。为今后从事设计、制造工作提供可行性分析的经验。
  
  2 专业能力的培养思路
  
  2.1 加强模具制图、识图能力 具体可在制图教学结束后联系模具图形实例,安排模具测绘实训作为机械制图的后续课程。
  在教学设计上,以一副典型注塑模具为例,安排相应的拆卸、测绘、装配技能实训课题。实训中可先行安排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看该模具的装配视频文件,学生对照实物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并在教师指导下确定拆卸顺序。拆卸时将动定模分开各自拆卸,拆卸下来的零件按顺序放好,并尽快清洗上油。大致的步骤可这样进行:①拆卸前,应测量总体尺寸,画出模具的总体结构草图。②拆卸后对照实际零部件,按实测所得画出个零部件的结构草图。③对实测数据分别圆整,按照圆整后的尺寸绘制各零部件的结构图,根据装配基准,确定标注方式。④按所测尺寸完成拆卸模具的装配图。⑤将所拆零件依次复原,其顺序可参照拆卸的反顺序。复原时对照所绘制的装配图进行,以便发现装配图的不足之处。
  有条件的可在这一环节安排用相应的软件绘制所测图样。学生经过这样的实训对模具的基本结构、制图表达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有利于后续课程的进一步学习。
  2.2 机械加工理论与实训的一体化教学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的课程应紧扣机械加工实训,二者融为一体,使学生用所学工艺知识指导实训,并在实训操作中加深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解。
  机械加工成型工艺的方法比较多,关键是选好典型的课题和确定相应的加工手段,尽量体现常见机床的使用。在实训中我们选择了V型块的加工这样一个典型课题,涉及的操作有粗刨,平面的粗铣和精铣,平面磨削,直槽卧铣,铣V形槽和燕尾槽等技能,对涉及的刀具、夹具、量具、机床调整在理论教学中予以同步讲授,学生学完这一课题后,事实上已经成功的跨入机床加工的入门阶段,可以在后续作业中安排提高的课题,以加强其能力。
  2.3 模具设计、制造一体化教学 在这一教学环节上,应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模具设计及制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典型冲压、注塑模具的设计,从模仿实例设计到关键工艺零件的自主创新设计,逐步加深对设计知识的熟悉,并运用模具制造工艺手段加以实现,在此过程中熟悉各种工艺的特点。
  以注塑模具设计为例,首先应对拟设计的塑件进行设计,可用三维软件予以造型,讨论其结构合理性。进入模具设计阶段后,首先确定成型零件即型芯和型腔的结构形式和尺寸,了解相应成型树脂的性质,核算注塑机的能力,确定模具的制造方案。
  进入模具结构设计环节后,分别进行模具各结构单元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浇注系统、脱模机构、冷却系统等机构的熟悉。这一过程在相应CAD/CAM软件的支撑下效果更好。
  设计完毕后,就可以输出工程图,并且对需要加工的零件作制造工艺性分析,对其中的型芯,型腔等需用数控加工的零件做后置处理。
  加工中注意发现零件的工艺性合理与否,加以记录,便于反馈到设计环节。
  2.4 模具装配与调整 将前述学生自行设计、制造的模具进行装配,调整,并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试模、修正,通过对模具试模调整结果的分析,总结得失,有利于形成贴近实际的模具设计思路和模具制造工艺方案的设计能力。
  装配实训前将已经加工的定模及型腔精修,然后将型芯与固定板组装,注意保证与固定板安装的形位公差,然后开始装配导向机构各零部件,保证其运动精度,其次完成浇口套以及推出机构的安装,在此基础上完成动定模的其余装配及总装。
  以上完成后有条件的应该安排试模调试环节。可在实训基地技术人员指导下将模具与注射机进行安装连接,进行合模与开模距离调整,闭模松紧调整,顶出距离调整等调整工作,然后进行试模,分析产生的问题,尤其注意与模具设计制造有关的问题,将总结出的经验反馈到相应的前面环节中去。
  模具技术是不断发展创新的应用技术,因此上述教学环节应着力体现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高新制造技术在模具上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
  
  3 毕业学生的跟踪反馈
  
  学生专业能力究竟如何,要看其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情况。在这一方面,我校坚持经常与毕业的学生及用人单位及时沟通,了解学生所学内容与生产一线的吻合情况,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尤其是针对模具企业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我们在教学中及时增加模具专业教学内容中机械加工、数控技术、CAD,CAM软件应用等方面的比重,更新实训课题,与生产一线紧密衔接。这些都有力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得到各用人单位的高度赞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574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