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汀治疗脓毒性休克临床效果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探究血必净联合乌司他汀治疗脓毒性休克临床效果评价。方法:本院将近3年(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到院治疗脓毒性休克70例患者予以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血必净联合乌司他汀治疗),各35例。2组临床效果、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使用血必净联合乌司他汀治疗,治疗效率提高,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血必净 乌司他汀 脓毒性休克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8-0-01
  脓毒性休克是由病原体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有效循环的血液体积大大减少,组织灌注严重不足,致细胞缺血和缺氧,导致各重要器官功能的系统病理学、代谢障碍或结构损伤。死亡率达到60%以上。严重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威胁到病人的健康。乌司他汀具有稳定溶酶体膜、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器官等作用。血必净有促进血液循环,拮抗内毒素,抑制内源性炎症递质释放的作用。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将近3年(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到院治疗脓毒性休克70例患者予以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血必净联合乌司他汀治疗),各35例。观察组男性与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25和10例。男女性年龄在36岁到70岁,平均(53.52±5.86)岁。在对照组男性与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24和11例。男女性年龄在35岁到70岁,平均(52.63±6.87)岁。2组患者年龄和性别资料等基线资料相比,(P>0.05)。纳入标准:患者有严重感染伴器官功能障碍、在充分液体复苏的情况下仍需缩血管药物才能维持平均动脉压在65mmHg以上,血清乳酸大于2mmol/L。排除标准:①在入院前有过心脏复苏、直流电复律、除颤的患者。②有胸部创伤的患者。③免疫系统有严重疾病、患有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的患者。
  2.方法
  对两组患者结合不同的发病原因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实施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营养支持治疗,辅助吸氧、降溫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乌司他汀注射液10万u缓慢静脉推注,q8h。血必净注射液100mg静脉滴注,q12h。
  3.效果判定
  3.1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判定方式:①显效:患者神志清醒、四肢功能正常、水电解质平衡、血压正常、无紫绀,尿量>30ml/h,脉压差>30mmHg。②有效:患者神志清醒、脉压差<30mmHg、无尿量变化、无紫绀、四肢功能正常、水电解质平衡。③以上指标均不正常,甚至恶化。治疗效果=[(有效+治愈)/总例数]×100%
  3.2 2组并发症概率和病死率比较
  二、结果
  1.2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组病发症概率和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概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三、讨论
  近年来,脓毒性休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临床上,G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性休克最为常见,而细菌释放的内毒素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现阶段学术界认为,被致病微生物和各种毒素刺激的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内皮细胞等,可表达和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引起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促进炎症的出现和发展。此外,细胞毒素和炎症介质可直接损害心肌细胞,造成心泵功能障碍加重休克的发生发展。乌司他汀本是一种宽谱蛋白酶抑制剂,它可以抑制各种酶的活性,并减少由蛋白酶和炎症介质对生物体的一系列免疫和炎症损害。用于治疗诸如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机能障碍和休克等疾病。血必净有促进血液循环,强效拮抗内毒素,抑制内源性炎症递质释放,改善免疫功能,保护组织细胞的作用。两种药物联用能够快速地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恢复正常,抑制局部和全身感染,并恢复炎症因子的水平。
  综上所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使用血必净联合乌司他汀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康,吕爱莲,何峻等.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9):1003—1004.
  [2]高静,刘磊,王亮亮.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4):33—36.
  [3]刘大为.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集中治疗策略[J].中华外科杂志,2007,9(1):1178—11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306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