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31例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Seldingers 方法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及栓塞治疗妇科恶性肿瘤31例。宫颈癌24例,子宫内膜癌5例,卵巢癌1例,子宫肉瘤腺癌1例。其中18例介入治疗后行手术治疗,13例仅行化疗。 结果 术后24例宫颈癌患者均有肿瘤体积缩小,阴道出血停止或出血明显减少。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发现变性的癌组织。1例卵巢癌患者术后肿块体积显著缩小。 结论 手术前选择介入治疗可使妇科恶性肿瘤的癌变组织变性、临床症状缓解、肿块体积缩小、并且降低手术风险,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治疗;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及化疗
  [中图分类号] R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8-0057-03
  在现代医学水平下,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给予其早期综合的治疗使得其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成果,但仍有一些患者有巨大肿瘤,或处于癌症的中晚期难以行手术治疗,甚至因腹腔淋巴结有转移以及严重的阴道出血等一系列原因,使其失去最佳手术时机,静脉化疗、传统的放疗等治疗方法对处在晚期肿瘤以及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来说, 最终的治疗结果不理想。因此随着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对不能直接手术或放化疗后复发的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机会。本研究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31例经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住院治疗31例患者,且采用FIGO临床分期[1]:其中宫颈癌Ⅱa期5例、宫颈癌Ⅰb期2例、宫颈癌Ⅱb期10例、宫颈癌Ⅲa期2例、宫颈癌Ⅲb期4例、宫颈癌Ⅳ期1例,卵巢癌1例,子宫内膜癌5例,子宫肉瘤腺癌1例。年龄25~68岁,平均(45.0±2.5)岁。31例病例均经由MRI、CT、彩超、妇科检查,术前病理活检,常规手术后病理结果证实该疾病为妇科恶性肿瘤,主要临床症状是下腹疼痛、腰酸、阴道分泌物多以及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等。所有病例术前均未发现心脑血管病变,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等疾病。其中介入治疗前曾行手术患者5例,行药物化疗患者4例。
  1.2 方法
  用4FCobra导管选取患者右侧腹股沟韧带中下0.5 cm处为穿刺点,经过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成功后,缓慢的将选用的导管插入左侧髂内动脉以及左侧子宫动脉造影,注入造影剂后,能够清晰的分辨出肿瘤的供血血管、正常组织的供血血管,并且可以最终明确患者肿瘤的位置,最后将导管缓慢进入病变的血管内,根据肿瘤的供血动脉、肿瘤浸润扩散的范围等各种情况,注入介入栓塞剂及治疗术前计算好的化疗药物。最长采用的介入化疗方案主要是以卡铂等铂类为主,继而我们根据各个患者的情况再进一步联合其他化疗药物如:5-FU、丝裂霉素及阿霉素等。栓塞剂用超液态碘化油及明胶海绵颗粒。右侧方案同左侧。
  1.3 疗效标准
  采用WHO肿块消退标准[2],P:肿瘤体积增大,有新的病灶发生;CR:肿瘤完全消退;NC:肿瘤体积无变化;PR:肿瘤的体积缩小50%及以上;IMPR: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下。有效率=CR+PR。
  2 结果
  2.1 DSA影像结果
  患者在进行造影时,能清晰可见所有病变区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肿瘤染色,并且也可见有迂曲、增粗等肿瘤的供血血管;部分患者的造影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肿瘤组织的新生供血血管丛。见图1、2。
  2.2 治疗效果
  (1)31例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以及下腹部胀痛等不适症状。但在对症治疗后5 d左右,患者上述症状均能缓解或消失。(2)3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改善明显,例如:术后患者的阴道出血停止,患者的阴道异常分泌物显著减少,100%患者的腹部疼痛症状逐渐缓解或消失,以及术前出现的其他症状也都有不同程度好转。(3)介入治疗术后31例患者均进行彩超和妇科检查,结果发现:肿瘤体积消退的有效率可达38.7%。在选取的24例宫颈癌的患者中,肿瘤体积出现明显缩小10例,宫颈癌短时间内的肿瘤体积消退有效率大约为41.6%;在子宫内膜癌5例患者中,肿瘤明显缩小的仅为1例,子宫内膜癌近期消退有效率是20.0%;1例卵巢癌患者肿瘤明显缩小1例,肿瘤近期消退有效率是100%;仅有子宫肉瘤样腺癌患者肿瘤的体积无明显改变。见表1。(4)17例恶性肿瘤患者在介入治疗术后7 d左右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出血少,病灶切除较容易。9例患者在术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时出院未进一步诊治。其余病例都在其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后行放、化疗。
  3 讨论
  随着肿瘤化学治疗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飞快发展,新型化疗方法的不断出现,以及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的不断改变,动脉化疗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妇科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的治疗当中,由于其疗效肯定,已成为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强而有效手段之一。妇科恶性肿瘤的供血血管主要为双侧髂内动脉、双侧的卵巢动脉等,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使抗癌药物直接进入子宫、卵巢、阴道等肿瘤的营养供血血管。从而成倍地提高了抗癌药物的治疗效果。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之间的一种新型治疗方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一些疾病如:宫颈癌、卵巢癌、肝癌、肺癌、动脉瘤、血管畸形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盆腔动脉插管介入化疗已成为治疗中晚期和复发的妇科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途径。对盆腔内的妇科恶性肿瘤盆腔动脉插管介入治疗优于静脉内全身化疗。尤其对化疗敏感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更显其优势。
  尤其是双侧的髂内动脉作为妇科恶性肿瘤的主要供血管,通过双侧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局部应用大剂量的以及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可以明显的增加抗癌药物在肿瘤组织中、患者阴道内及子宫附件等位置的有效药物浓度,可以有效的控制病变的发展,并且能够减少患者出现淋巴结的转移。此外,在经过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可以起到有效的延长释放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里的时间,明显的阻断了肿瘤的营养供给,同时造成肿瘤组织的缺血、坏死、加速了癌细胞死亡、肿块体积的显著缩小等一系列的变化, 宫旁浸润情况得到改善,从而使其分期下降为手术治疗创造机会。同时,通过动脉化疗可以降低癌细胞的活力,消灭微小转移灶,减少术中播散及术后转移。最终有利于手术治疗,从而使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获得手术机会, 并且随访过程中发现,获得手术机会的患者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对于未能获得手术机会的晚期病例、手术和放化疗后复发者行介入治疗,虽为姑息性治疗,但可以有效止血,抑制肿瘤生长和浸润,从而缓解临床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前,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时,灌注化疗或者静脉化疗,又或是二者的结合,在抗肿瘤、临床症状、副作用、转移和复发等方面与全身静脉化疗相比,存在突出的优势,对于盆腔灌注化疗,术中可使患者的盆腔组织内药物浓度达到外周血药物浓度的4~22 倍,对瘤体杀伤作用比静脉用药更强[3]。并且可以延长化疗作用时间,对肿瘤的杀伤力强,远期疗效较为显著。
  介入治疗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是暂时的[4],在介入治疗后,人体吸收了栓塞以后,使得患者的盆腔侧支循环建立,或者患者子宫动脉复通,能够进一步使残存的癌细胞得到有效的血液营养供应,因此对于有手术愿望的患者就应该在其介入化疗后抓紧时间进行手术,切除大部分残留的癌灶,降低患者病灶的局部复发或癌灶的转移[5-7]。
  虽然妇科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对患者损伤小及副作用少等特点,大部分不良反应在术后1周左右可自行消退,对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以及肝肾功能损伤等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8-10],相对于既往的化疗,因为介入治疗使得药物作用于肿瘤病灶局部,属于局部用药,从而减少了对身体和其他脏器的损伤作用,并且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小,可通过对症治疗自行缓解。但有一部分术后并发症的存在,如栓塞后子宫缺血,发生下腹部不适,甚至若患者盆腔中的大部分血管被广泛栓塞后,有可能使得患者出现膀胱壁、臀肌、及皮肤等的坏死,严重者可能出现坐骨神经、脊髓、和股神经的损伤[11,12]。
  一般来说,肿瘤细胞的凋亡在介入栓塞治疗后5 d最显著,我们应该在介入治疗后定期监测肿瘤体积大小,在肿瘤缩小明显时,抓住手术时机进行手术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3-15]。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为现在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次微创、治疗效果明显、安全、并且副作用相对较小的治疗方法,并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能够成为更多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61-367.
  [2] 王志强. 58例妇科恶性肿瘤行介入治疗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5):136.
  [3] Worthingtorr Kisch RL,Popky GL,Hut chins FL. 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leiomyomas: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and clinical response[J]. Radiology,1998,208(3):625.
  [4] 张丽武. 宫颈癌血管栓塞介入治疗29例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4):638.
  [5] 杨亚培. 子宫恶性肿瘤介入治疗35例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385.
  [6] 张建.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33例临床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4):638.
  [7] 王健. 子宫腺肌症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J]. 当代医学,2010,16(23):448-449.
  [8] 陈春林,刘萍. 妇产科放射介入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
  [9] 陈春林. 妇科恶性肿瘤动脉的治疗的基础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21(1):203-205.
  [10] 董毅. 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4:57-58.
  [11] 崔杰. 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4,27(4):357-358.
  [12] 李学达,张玉媛,杨莉莉,等. DWIBS在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 齐鲁医学杂志,2015, 1:5-7.
  [13] 张俊勇. 介入治疗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16例[J]. 实用临床医学,2015,16(4):64-65.
  [14] 韩庆玲,南云泽. 中晚期宫颈癌介入化疗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2015,15(21):61-62.
  [15] 兰为顺,胡道予,杨文忠,等. 基于介入治疗的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的比较[J]. 放射学实践,2013,28(6):678-679.
  (收稿日期:2015-12-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2091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