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60例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6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将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为采用中西药结合疗法的患儿资料,对照组为单纯采用西药疗法的患儿资料。结果:治疗组止惊、开始退热与完全退热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疗效优于单纯采用西药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药结合;小儿高热惊厥;特点
  A clinical analysis of treating Infantile Febrile Convulsion for 60 child patients with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FuWenXi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ntreating Infantile Febrile Convulsion with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Methods: Review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60 Infantile Febrile Convulsion children from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10,who had been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30 which accepted Chinese medicine with western medicine and compare group 30 which accepted western medicine only. Results: The time of treatment group began to stop convulsion and hypothermia is earlier than compare group. Conclusions: The effect in treating infantile febrile convulsion with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better than western medicine only. It is worth to spread clinically.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combine western medicine, Infantile Febrile Convulsion,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R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301-02
  高热惊厥(Febrile convulsion)是一种与发热相关的惊厥现象,好发于6个月~5岁的小儿,患儿发病时,体温常常高达39℃以上,是小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根据统计,3%~4%的儿童至少发生过一次高热惊厥,惊厥持续10min以上可能因脑缺氧时间长造成神经细胞损害,持续30 min以上则半数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也越来越受到儿科医生的广泛关注。因此,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6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将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为采用中西药结合疗法的患儿资料,对照组为单纯采用西药疗法的患儿资料,并加以整理,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3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大者7岁,年龄最小者8个月,平均年龄为2.6岁,腋下温度最高者40℃,最低者38.6℃,平均39.1℃,经检查,有明确感染灶和病因者21例(70%);对照组3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大者6.5岁,年龄最小者10个月,平均年龄为2.7岁,腋下温度最高者40.1℃,最低者38.4℃,平均39.1℃,经检查,有明确感染灶和病因者20例(66.68%)。两组患儿的资料在性别、年龄、发热程度、有无明确感染灶和病因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发作时,即刻松开衣领,患儿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或舌后坠导致窒息,必要时进行吸痰。
   1.2.2 迅速控制惊厥:反复惊厥可导致脑细胞损伤,及时、准确、有效地使用镇静剂及止惊剂,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是急救的关键。首选地西泮(安定)0.5~1.0 mg/(次•kg),注意一次最大量儿童不超过10 mg,婴儿不超过3 mg,有抑制呼吸、心跳和降低血压之弊,亦可用苯巴比妥8~10 mg/(次•kg)。
   1.2.3 吸氧:立即给予氧气吸入,防止低氧性脑损伤,必要时可用ATP、辅酶A等脑细胞营养药,或等患儿醒后喂糖水,以防低血糖损伤脑细胞。
   1.2.4 降温:患儿惊厥缓解后及时降温,保护脑细胞避免持续受损,防止反复惊厥的发生,立即使用退热剂,同时予以物理降温:35%~50%酒精擦拭四肢、颈等处,或用冰袋或冷毛巾放在患儿额、枕后、颈、腋、腹股沟等处[1]。
   1.2.5 治疗组:在使用以上治疗方法的同时使用中医中药的方法进行救治,在对患儿用药之前急救时采用指掐、针灸针或注射器针刺人中、十宣等穴道[2],患儿苏醒后,取中药丹参、当归、石菖蒲、红花、桃仁各4g,白芍、钩藤(后下)各5g,金银花、肥知母各6g,煎成药液200ml,冲入羚羊角粉1.0g,清开灵注射液40ml,以此比例制成灌肠液备用。灌肠液用量2岁以下每次50ml,2岁以上80ml,5岁以上100ml。应用时,按常规灌肠方式插导尿管入肛门内6~8cm,按每分钟5ml速度推注药液,保留0.5小时,4~6小时重复保留灌肠1次,待惊厥停止后8小时再重复灌肠1次巩固,维持用药至正常体温,预防惊厥复发。
   1.2.6 对于在院外惊厥而就诊时惊厥停止的患儿,治疗主要是防止惊厥再次发作,先降温,后去除病因,积极治疗相关性疾病,及时对症支持处理,如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显效:用药或针刺5min抽搐停止,30min体温下降1~2℃或降至正常;有效:用药15min抽搐停止,60min体温下降1~2℃或降至正常;无效:用药15min后抽搐未减轻甚至恶化,60min体温无下降或者上升。
   2.2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病情稳定,病程缩短,止惊、开始退热与完全退热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高热惊厥(Febrile convulsion)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任何颅外感染所致的突发高热,均可引起小儿惊厥,故高热惊厥为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3],其发病率约2%~8%,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高热惊厥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如脑膜炎、脑炎等,小儿发烧抽风后,神志不清或昏迷;另一种是上呼吸道感染时,因高热引起小儿惊厥,它不是大脑发炎,而是由于小儿大脑皮层下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比较高,而皮层的发育还不成熟,当遇到很强的刺激,如体温骤然升高,大脑皮层对皮层下就不能很好控制,引起神经细胞暂时性功能紊乱,出现惊厥[4],对儿童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治疗,保护患儿健康。
  3.2 高热惊厥中医分型属于厥阴内陷。灌肠药液中的羚羊角、钩藤具有平肝熄风镇静功能;桃仁、红花、丹参、当归具有活血化瘀之功,而清开灵注射液是在安宫牛黄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具有清热解毒,抗炎退热的良品。诸药合用保留灌肠达到清心开窍,平肝熄风,祛痰止痉,清心泻腑的效果。由于高热惊厥患儿意识一时不清,口服用药比较困难,而保留灌肠可以避免口服的不适。从治疗结果看,止痉退热均较理想,1~2天后惊厥都能控制,3天后能完全退热,见效快,使用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3.3 高热惊厥起病急骤,持续的惊厥状态尤以对患儿产生不良后果,对患儿及家长的生理、心理都产生一定的负担。以往大都采用止痉药解痉治疗,但有时效果不佳,由于某些巴比妥类药物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故起效较慢,而反复使用又可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中药灌肠运用我国中医学理论,取“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论述,通过留置药液在肠内,以“上病下治”之法达到止痉的作用,而且,该方法简单易学,适用于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救急时使用,也易于患儿家长接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宏阁,小儿高热惊厥9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师,2009,46(24):240,246
  [2] 林峰,陈家洲,儿科疾病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9-87
  [3] 王永政,小儿高热惊厥症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0):2955
  [4] 伍玉香,高热惊厥95例临床体会[J]。江西医药,2006,41(11):38
  作者单位:273300 山东省平邑县人民医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46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