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研究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14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各57例。参照组采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联合组在鼻内镜手术治疗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总有效率及术后复发情况,记录术后黏膜恢复时间及鼻腔通气时间。结果:(1)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要高,而术后复发率与参照组相比要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联合组术后黏膜恢复时间及鼻腔通气时间与参照组相比要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经鼻内镜手术
  【中图分类号】
  R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7-216-02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具体病因至今未明,但经学者多讨论研究认为疾病发生与遗传因素及环境等为主要诱发因素,病发后患者可出现流涕、嗅觉减退及头痛等临床表现[1]。随着疾病发展,其鼻腔正常传输功能及纤毛运动均会受到影响,严重威胁其生活及健康。因此,针对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以对其健康提供保障。本院就57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采用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开展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4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各57例。联合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17-82岁平均(49.4±1.2)岁;参照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19-72岁,平均(19.3±1.4)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对比研究。
  1.2 方法
  联合组在鼻内镜手术治疗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具体内容如下所有病例术前口服罗红霉素每次0.15g、每日2次、口服强的松片每次30mg、每日1次,予鼻用类固醇激素喷鼻每次2揿,每日1一2次,给予3~5天,术中 按照Messerklinger技术,给予全麻或局部麻醉,使用鼻动力系统及息肉钳等器械将息肉去除,根据患者病变类型,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1)窦口鼻道复合体手术,包括筛漏斗切开术、筛泡切除术、上颌窦开放术、中鼻道成形术及鼻息肉切除术。(2)全组鼻窦开放术,包括上颌窦开放、前后筛开放、额窦开放、蝶窦开放术。(3)全筛开放术。(4)全蝶、筛开放术。若伴有鼻中隔偏曲,中、下鼻甲体积或形态结构异常,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中、下鼻甲手术。术中操作时尽可能保留正常及可逆性黏膜,对于不可逆病变黏膜则可完全切除,术后术腔予膨胀止血材料或凡士林纱条填塞。术后24-48小时抽除鼻腔内填塞材料,术后药物治疗的主要内容仍然是抗炎、抗感染和黏膜减充血。药物治疗从手术当日即开始,一直延续到出院,一般是5-7天。术后首次术腔清理安排在术后第5天,也就是撤除鼻腔填塞后的3-4天。出院后的随访治疗3~6个月,个别病例需更长时间,医师应该针对每一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随访和治疗时间表,包括药物治疗和术腔清理。随诊期间鼻内镜下根据情况清理囊泡、肉芽组织、息肉,分离粘连,直至术腔完全上皮化。
  参照组仅采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及术后鼻内镜下清理。
  1.3 研究指标
  观察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总有效率及术后复发情况,记录术后黏膜恢复时间及鼻腔通氣时间。
  治疗总有效率以患者术后身体状态进行评定,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鼻塞等症状消失,窦口开放理想,且无鼻腔脓性分泌物存在;有效:患者经治疗,鼻塞及鼻腔脓性分泌物有效改善,鼻腔内部存在肉芽或部分肥厚组织;无效:患者鼻塞及鼻腔脓性分泌物仍旧存在,窦口封闭或存在较多肉芽、囊泡等情况,手术操作部位出现粘连;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4 数据处理
  本研究数据处理采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开展,计数数据呈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x2检验,计量数据呈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配对t检验;当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对比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要高,而术后复发率与参照组相比要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黏膜恢复时间及鼻腔通气时间对比
  联合组术后黏膜恢复时间及鼻腔通气时间分别为(5.21±1.06)d、(4.16±0.52)d,参照组术后黏膜恢复时间及鼻腔通气时间分别为(7.22±1.21)d、(6.08±0.45)d,联合组与参照组相比要短,有统计学意义(t=9.434、21.079,P=0.000、0.000)。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主要措施,通过实施切除病灶及息肉等操作来达到治疗效果,但由于鼻腔内结构关系复发,且中鼻甲部位的组织生理作用较多,给予手术操作时极易对其造成损伤,从而影响其健康及治疗效果[3]。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临床应在其治疗基础上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以提高临床干预效果。鼻用类固醇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糖酸莫米松、曲安奈德鼻喷剂等)是一种局部用糖皮质激素,作用于局部能够取得较好抗炎作用,且不会引起全身作用;而罗红霉素是红霉素的衍生物,属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够对临床多数菌群进行抑菌及抗菌,诸如链球菌属、肺炎球菌、淋球菌、李斯忒菌、嗜肺军团菌等,主要被临床用于治疗部分因敏感细菌导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鼻窦炎等疾病。上述药物联合手术应用于治疗则能够准确控制复发率,为其营造良好舒适的康复条件,促使其尽快恢复健康。本研究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6.49%),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5.44%),且复发率仅有(1.7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药物干预,患者术后黏膜恢复时间及鼻腔通气时间得到有效缩短,证实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综上所述,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治疗中采用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准确降低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鹤, 李永. 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医生, 2016, 44(11):64-66.
  [2] 何仕浩. 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 38(13):1569-1570.
  [3] 楚选云. 内镜鼻窦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生存质量及嗅觉功能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 26(6):1050-10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87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