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素质普遍较低。为了减少医疗纠纷,加强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成为了重中之重的任务。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6--02
随着社会发展及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健康,更要求有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社会需要理论知识过硬与操作技能过强的护理人才。而这,首先要依赖于良好的责任意识。当代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普遍责任意识较弱。本文就针对如何培养其责任意识进行探究:
一.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责任意识缺乏的原因
(一)生源质量明显下降 中职院校招收的学生一般是普高分数线以下的学生,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中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素质普遍较差;再加之部分学生报考是为了遵从父母的意愿;还有部分学生则是因为成绩较差而做的无奈之选。以上原因均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缺乏对职业的尊崇感。
(二)独生子女较多 中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年龄普遍在15-16岁之间,且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使得招收的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数量较多,加之经济水平的提升,父母溺爱,使得大多数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缺乏为他人着想的意识,自律性不好,对职业的信念不坚定,且心理脆弱,不易管理。
(三)教学模式局限 在理论教学中,一般的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在技能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往往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教师负责说和做,学生只负责看和听,随后再等待教师分配任务,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觉得自己不是课堂的主角,也根本不需要参与其中,再加之课堂时间有限,使得在教师示教后,每位学生也只能进行2次不到的练习。以上两种教学模式均导致学生丧失了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四)理论知识与临床脱离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往往来源于书本且局限于书本,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且由于中职院校往往以学生执业考试的通过率来衡量护理教育的质量,导致教师将教学重心过分地集中于书本却忽略了临床上最真实的病例与最有用,最前沿的医学知识,这些因素均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相脱离,使得在校学习的知识与临床要用的知识不相接轨,直接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科目虽多,但却未涉及到一些如礼仪与沟通等较为实用且贴近生活的科目,同时,也从未接触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使得其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
(五)职业规范缺乏 在技能教学中,往往缺乏相应的职业规范。目前的高职院校医学生的臨床实践往往停留在技能教学和知识层面,对医学生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不重视[1]。
(六)见习与实习机制不完善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往往只安排1次见习和1次实习,分别为于第一学年末与第三学年,且时间分为1个月和8个月,见习和实习时间本就不充分,再加之大部分中职院校缺乏相应的见习和实习管理机制,使得学生在见习时往往只局限于看,而在实习时则更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重新学习,从而导致见习和实习质量大打折扣,更不可能很好地融入真正的医疗环境中。
二.护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途径
(一)加强校园护理专业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护理专业文化建设,如在课余可举行5.12护士节晚会,护理礼仪之星大赛,护理技能大赛,趣味技能大赛等与专业相关的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也可在学校营造出良好的护理专业氛围,有助于学生职业观念的培养与责任意识的建立。
(二)树立团队观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观念以及团队的合作意识,如可以在班团课中可进行以“团队”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培养推己及人的意识。且教师在管理学生时,也应注重对其组织性与纪律性的培养。
(三)转变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首先应变换地位,即要做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如在理论教学中可以由老师讲变为老师问。而在技能教学中,对于部分较为简单的操作,可以将原先由教师进行讲与做,转变为教师先为学生提供病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病例进行讨论并引出相应的操作,随后再观看标准的操作视频,由小组成员分别进行操作并将操作视频录制下来,再通过将录制的视频与标准操作视频进行对比与分析,让学生自己总结不足,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规范的示教与讲解。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有利于对其责任意识的培养。
(四)丰富理论教学内容 对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行筛选与重组,剔除其中落后的无用的知识,加入真实的临床病例与相关的法律法规,介绍医患关系与患者不断增强的维权意识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在教学中,加入《护理伦理学》《护理礼仪》《护理沟通》等较为实用的科目的学习。
(五)建立职业规范 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就体现在其平时的举手投足,言语态度上[2]。所以在技能教学中,应给学生建立一定的规范。如在进行技能操作前学生应将衣帽鞋穿戴整齐并洗手,戴口罩,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操作时应严谨认真,动作轻柔,与病人沟通时语言温和,尊重病人,全程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并注重病人的反馈信息,操作后应为病人安置好体位,并询问其需求,用物处置符合规范,在细节中凹陷职业规范,培养其责任意识。同时,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在教学中也应当做到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树立作为一名专业的护理人员所应该具备的职业风貌。
(六)在技能教学中创设真实的临床情境 技能教学时,首先应创建与医院病房相近的模拟病房,操作时所使用的医疗护理器械也尽可能贴近临床。且对于部分操作,如口腔护理,测量生命体征等,在病房及用物达到医院管理规范,且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可进行真人操作,在操作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扮演真实情境中不同的角色,如病人,家属,护士等,再以情景剧的方式展现操作过程,力求尽可能还原在技能操作时真实的临床情境。但需注意在真人操作前应让学生在模型上反复练习至操作熟练,同时教师也应做好意外的防范措施以确保学生的安全。
(七)完善见习与实习机制 在课程安排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见习与实习的时间。且在此前,应先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从而使其可以更快地适应真实的医疗环境。
加强对护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优化学校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还可减少医患纠纷,营造和谐的医疗氛围;同时也能满足护士自我实现的需要,利于培养崇高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曾亮.以医德形成为导向的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青年与社会,2014(7):281-282.
黄华春.从护理满意度探讨中专护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6(1):184-1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896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