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声带息肉术联合抗酸治疗对咽喉反流病合并声带息肉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声带息肉手术联合抗酸治疗对咽喉反流病合并声带息肉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50例咽喉反流病合并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仅采用声带息肉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术基础上联合抗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0%),且观察组咽部异物感、发声障碍、反复清嗓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咽喉反流病合并声带息肉患者,在声带息肉手术基础上联合抗酸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加快症状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术;抗酸治疗;咽喉反流病;声带息肉
  声带息肉是导致嗓音障碍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一种良性增生性病变;而咽喉反流病是指食管的上括约肌及以上部位受到胃内容物反流刺激,造成的慢性咳嗽、声嘶、咽痛等一系列咽喉部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咽喉反流病合并声带息肉的情况时有发生,以往单纯采用声带息肉切除术难以根除病灶。我们通过观察50例咽喉反流病合并声带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手术联合抗酸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资料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50例咽喉反流病合并声带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21±68歲,平均(44.51±5.28)岁;观察组:15例,女10例,年龄20-66岁,平均(43.49±5.16)岁,本研究己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所得数据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对照组术后给予抗生素静滴,并给予雾化吸入地塞米松2d,术后指导患者避免食入高脂、高酸等刺激性强的食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抗酸治疗,具体包括: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生产厂家: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0mg/14s批号:国药准字H44023977)20mg/d,晨起吞服或早晚各一次;法莫替丁片(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规格:20mg*30s批号:国药准字H21023631)口服,一次20mg(一次1片),一日2次,早、晚餐后或睡前服。服药期间2周复诊1次,4周1个疗程,可服药至8周。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有效率:咽喉反流疗效参照医学院嗓音疾病治疗中心制定的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以及反流检查计分量表(RFS),即RSl≤l3分、RFS≤7分为治疗有效,反之则视为无效;②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包括咽部异物感、发声障碍、反复清嗓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症状缓解时间
  观察组咽部异物感、发声障碍、反复清嗓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咽喉反流病的逆转机制尚未阐明,目前有两种可能性:①通过食道一咽部反流,胃酸、胃蛋白酶对鼻、咽、喉咙、造成直接损害;②远端食管的酸反流是迷走神经介导的反射,可导致慢性反流、清嗓和咳嗽,最终发展成上呼吸道粘膜的症状和表现,而声带息肉的发生与职业、工作或生活噪声环境、饮酒、过度使用和滥用声音等因素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声带息肉与咽喉反流病密切相关,因此,考虑到两者并存的情况,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成为临床探讨的热点。
  有报道显示,在声带息肉的临床诊断中许多全科医生并没有意识到患者是否合并咽喉反流或存在反流症状,仅单纯采用声带切除治疗,患者术后症状恢复慢、疗效差。随着对声带手术预后效果的差异研究逐渐加深,咽喉反流病合并声带息肉得以受到重视,术后抗酸治疗方案逐渐兴起,本研究采用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来抑制胃酸分泌,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0%),且观察组咽部异物感、发声障碍、反复清嗓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术后辅以抗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奥美拉唑作为一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能够通过降低胃壁细胞内“H+-K+-ATP酶”的活性,在抑制胃酸分泌上,效果最佳;而法莫替丁为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同样能够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两者联用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抗酸效果l。
  综上所述,声带息肉手术联合抗酸治疗咽喉反流病合并声带息肉效果显著,缩短症状缓解时间,降低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90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