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低血压老年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分析餐后低血压老年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取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将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65-79岁者分为普通高年组(对照组,118例),≥80岁者为高龄老年组(观察组,82例)。对照组包括非高血压37例、高血压81例;观察组包括非高血压5例、高血压77例。餐后,每15min监测一次患者血压水平,分析餐后低血压老年患者临床特征。结果:200例患者共检出117例餐后低血压。其中早餐、午餐餐后低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餐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非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发生率,P<0.05。其中餐后低血压发生经与高血压、降压药、年龄呈正相关关系,P<0.05。餐后低血压。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统计学有意义)。餐后低血压多发生于餐后15-30min,且会在30-60min内下降至餐后低血压标准范围内。餐后低血压持续时间30-120min,下降幅度20-40mmHg。结论:老年人餐后血压会呈下降趋势,并以早餐后低血压发生率最高,且患有高血压患者会增加餐后低血压发生率,且高龄老年低血压患者出现餐后低血压发生明显高高于普通老年患者,故临床应针对高龄高血压患者做好餐后低血压预防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餐后低血压;老年患者;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 R7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5-03-062-01
餐后低血压是一种临床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是指进餐后,老年人收缩压或是舒张压下降20mmHg或是20mmHg以上[1]。目前,随着我国逐步迈入老龄化阶段,使得餐后低血压老年患者发病率直线上升,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晕厥等症状的发生,对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2]。虽老年患者餐后低血压临床早有报道,但对其研究较少。临床为了降低餐后低血压发生率,应对其临床特征进行研究,以此来提高预防及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生命安全。本次研究针对餐后低血压老年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取200例患者开展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取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将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65-79岁者分为普通高年组(对照组,118例),≥80岁者为高龄老年组(观察组,82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68例、50例,平均年龄(67.25±1.05)岁;包括非高血压37例、高血压81例;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60例、22例,平均年龄(85.34±2.10)岁;包括非高血压5例、高血压77例。对比2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并与本院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統一监测标准,即三餐后对监测血压水平。检测前患者无剧烈活动,且日常生活正常,三餐分别于7:30、11:30、17:30进餐,进餐时间保持在15min之间。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于餐前半小时、及开始进餐前1次监测,取平均值进行餐前血压,进餐后,每15min测定一定血压,餐后血压最大值作为标准。
1.3 分析指标 分析餐后低血压老年患者临床特征。
餐后低血压诊断标准:一餐餐后收缩压较餐前降低水平超过20mmHg[3]。
记录患者的体重、身高、基础病、服药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1.0,计量资料用t、平方差[(x±s)]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x2)、百分数(%)进行检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00例患者共检出117例餐后低血压。其中早餐、午餐餐后低血压检出率104例(88.9%)、95例(81.2%)明显高于餐后60例(51.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餐后低血压发生率107例(91.5%)明显非高血压餐后低血压发生率34例(29.1%),P<0.05。且观察组餐后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餐后低血压发生经与高血压、降压药、年龄呈正相关关系,P<0.05。
3 讨论
餐后低血压是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具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主在危险因素,其会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血压水平,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4]。餐后低血压主要临床表现为餐后收缩压下降,其是脑卒中、死亡患者最独立的危险因素,同时其也是老年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目前,餐后低血压已成为研究热点,且临床证实,老年人餐后低血压发生率要高于普通患者,同时还会引发不良的心脑血管疾病。餐后低血压以视物模糊、言语不清、头晕、乏力、烦躁不安、嗜睡等症状,但多数患者因没有临床表现,易被忽视,从而增加不良后果[5]。因此,针对老年患者餐后低血压临床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以此来实施针对性预防及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表明,老年餐后低血压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高龄、自身有高血压者、服用降压药,故在老年患者治疗中,需以此为依据,给予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餐后低血压老年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给予相应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亚楠,庞雅湘,陈天磊,等.肥胖或超重冠心病住院患者餐后低血压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40(02):144-148.
[2] 董丽君,李华.餐后低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8,16(05):111-114.
[3] 彭茜,蒋兰晔,陈美英,等.津力达颗粒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餐后低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4):131-132.
[4] 黄小蓉,李宝香.老年患者餐后低血压临床观察及饮食护理干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3):5518-5519.
[5] 关洪娜,杨文.老年餐后低血压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5,13(26):2615.
[6] 王婷,李月惠,杨少清,等.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1):149-1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84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