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究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两组,对照组康复功能锻炼中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康复功能锻炼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康复功能锻炼达标情况、锻炼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脑梗塞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康复功能锻炼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效果好于对照组,且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于康复质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且能够有效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脑梗塞;康复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5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2-191-01
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发病原因主要是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致使脑部组织出现软化或者坏死情况,又名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临床治疗后预后效果较差,很容易出现多功能异常情况,对患者正常的生活及工作均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的负担[1]。将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两组,对照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81-92岁,平均年龄(84.3±1.2)岁;患病时间1-12年,平均患病时间(3.6±1.1)年;研究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82-93岁,平均年龄(85.1±1.3)岁;患病时间2-12年,平均患病时间(3.5±1.2)年;患者均符合脑梗塞的诊断标准,患者无精神异常情况且无家族精神病史,患者重要器官无脏器病变情况,患者意识清晰,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对比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康复功能锻炼中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环境护理、日常护理以及健康知识普及等。研究组康复功能锻炼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及时了解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病情状况,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后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及措施,①心理护理:及时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工作,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解决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类问题,缓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恐惧感,详细告知康复锻炼的作用和重要性,提升患者及家属对康复训练的重视程度,并对患者进行鼓励,提升其对康复锻炼的配合程度。②卧床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康复锻炼要求指导其进行体位摆放及更换,主要以侧卧位以及仰卧位为主,指导患者进行桥式运动。另可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屈伸动作患者平卧或坐于床上,大腿放松,然后缓慢的尽最大角度地做踝關节跖屈动作,循环反复地屈伸踝关节,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鼓励患者积极主动进行锻炼,促进患者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③离床护理:仔细指导患者掌握离床站立、起立以及轮椅转换等环节的技巧以及注意事项,防止患者在活动中受伤,且能够提升患者的活动积极性,增强康复锻炼意识,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手指运动、关节运动、刷牙以及穿衣运动等,以促进患者平衡能力的提升,另可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指导患者进行上下台阶、手杖辅助、独立步行以及负重等训练。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康复功能锻炼达标情况,对锻炼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脑梗塞情况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意义 此次研究数据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x±s),以t、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康复功能锻炼达标率以及锻炼知识掌握情况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康复功能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对各类锻炼知识的掌握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各项组间差异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48例患者护理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足内翻情况,占比2.08%,对照组48例患者护理后3例患者出现压疮情况,2例患者出现感染情况,2例患者出现足内翻情况,并发症总发生例数为7例,总发生率为14.58%,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经计算x2=4.909,P=0.027,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塞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糖尿病、高血压、心源性疾病以及心律失常等均可能导致脑梗塞情况的发生,患者发病后血管大小以及缺血程度不同,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常见的主要有头痛、呕吐、恶心、吞咽困难以及肢体偏瘫等,较严重患者还会出现昏迷等[2]。脑梗塞患者治疗后各项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是提升治疗效果的主要内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制定相适合的康复锻炼方案,针对性的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能力下降等情况,促进临床锻炼效果的提升,改善患者预后状况差的问题[3]。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康复功能达标率以及对各类锻炼知识的掌握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组间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脑梗塞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各项功能异常情况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还能够避免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可知,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盛博.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30):253-254.
[2] 张宁.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34):288-289.
[3] 盛博.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0):253-2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149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