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组患者共200例进行本次研究,选取同时期我体检者200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被检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结果。结果:冠心病組患者CHO、TG及LDL-C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且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CHO、TG及LDL-C水平最高,稳定性心绞痛组最低,p<0.05;急性心肌梗死HDL-C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且均低于稳定型心绞痛,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hs-CRP高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较低,不稳定型心绞痛hs-CRP次之,急性心肌梗死hs-CRP水平最高,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冠心病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blood lipid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200 patients in th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8 to April 2019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200 patients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hypersensitivit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C-reactive protein and blood lipid test results. Results: The levels of CHO, TG and LDL-C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group, and the level of HDL-C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levels of CHO, TG and LDL-C were the highes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lowest in the angina pectoris group, p<0.05; th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DL-C was lower than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both were lower than stable angina pectoris, p<0.05; the hs-CRP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table angina pectoris The patients had lower hs-CRP, followed by unstable angina with hs-CRP, and the highest hs-CRP level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blood lipid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significant and 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blood lipi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3--01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生机制仍不明确,普遍认为与环境及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且随着对冠心病患者的深入分析,提出冠心病患者的发生是一种炎性疾病,且有损伤反应,患者出现动脉内膜损伤。而导致损伤的的主要原因为脂质沉积、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平滑肌细胞增生,加之成纤维细胞增生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起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1]。患者早期病变较为缓慢,且隐匿不容易被察觉,脂质出现血栓导致管腔的狭窄,则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和缺氧,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不良事件。但是由于病变为长期疾病,发展缓慢,如何早期进行检测降低临床事件的发生则是临床研究的关键[2]。检验医学由于创伤小,可以实现标准化和仪器化,经济费用较低,灵敏度较高,是临床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资料来源及分组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组患者共200例进行本次研究,选取同时期我院体检者20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
  冠心病组患者中,男109例,女91例,年龄在32~77岁之间,平均为60.09±9.97岁;有高血压病史62例,糖尿病21例。健康体检者中,男112例,女88例,年龄在33~78岁之间,平均为60.68±9.07岁;有高血压病史64例,糖尿病20例。两组被检者的基本资料对比结果显示p>0.05,可比性及均衡性良好。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   1.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2)年龄在18岁以上;(3)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急慢性感染,创伤等疾病;(2)脑梗死、周围动脉栓塞性疾病;(3)严重肝肾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4)恶性肿瘤。
  1.2 方法
  所有被检者均采集空腹肘静脉血,并对血清分离备用。观察对比两组被检者的hs-CRP结果,仪器:Getein1600,方法为免疫比浊法。观察两组被检者的CHO、TG及LDL-C、HDL-C水平,仪器:LAbOSPECT008AS。
  同时记录冠心病组患者的病变类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记录三组患者的hs-CRP水平及血脂水平。
  1.3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的冠心病组与健康组各200例被检者所有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hs-CRP、CHO、TG及LDL-C、HDL-C水平为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当p<0.05时,为两组被检者的hs-CRP及血脂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心病组与健康组hs-CRP的检验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的hs-CRP为15.61±1.8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1±0.13m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冠心病组患者200例中,共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9例,急性心肌梗死42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为11.19±0.78mg/L,不稳定型心绞痛hs-CRP为16.98±1.09mg/L,急性心肌梗死hs-CRP为23.99±1.01mg/L,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冠心病组与健康组血脂水平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发生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平滑肌细胞变化,出现脂质沉积,并引发血栓形成,导致心肌慢性或急性缺氧,进而引起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冠心病发展到器官明显病变时诊断较为容易,但是如何早期诊断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则仍在研究初期。对冠心病患者给予冠状动脉造影仍是诊断的金标准,可以了解冠状动脉各个分支的异常结构,并掌握心肌供血情况,但是此方法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手术会有一定的风险,可引起穿刺处血肿、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等,同时此方法还可能出现麻醉意外和造影剂过敏,接受程度较低。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创伤小且灵敏度较高的诊断方法是检验医学的研究重点。
  3.1 血脂与冠心病的关系
  高血脂症是冠心病的常规危险因素,尤其是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硬化中有关键的作用。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后,出现渗透性的升高,导致脂蛋白在内皮下细胞间隙游离,而在此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会经过氧化形成mm-LDL,并在内膜下形成巨噬细胞,在活性氧作用下形成Ox-LDL,转变为泡沫细胞并形成脂肪斑堆积,引起动脉内膜的损伤,并诱导炎症反应的发生[3]。HDL-C则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可以保护心血管,其可以对胆固醇进行逆转运,并有抗炎和阻止LDL氧化的作用,HDL-C的蛋白组成成分中,含有载脂蛋白A1、脂蛋白磷脂酶A2,可以避免LDL氧化修饰,并将胆固醇逆转到肝脏,减少脂质在冠状动脉的堆积,促进血小板聚集,发挥抗炎的效果。
  从本次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冠心病组患者CHO、TG及LDL-C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且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冠心病组患者不同类型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CHO、TG及LDL-C水平最高,稳定性心绞痛组最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HDL-C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且均低于稳定型心绞痛,p<0.05。也说明在冠心病患者中出现了血脂异常。
  3.2 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占有较大的作用,对斑块的发生发展及脱落均有一定的关系。炎症因子可以介导脂质在动脉壁的沉积,并引发局部斑块;炎症可以导致单核巨噬细胞及活化T细胞等产生,并分布在血管分支和流出口,引起细胞免疫应答等情况;且炎症的斑块脱落还会引起血栓的形成。
  炎性标志物中C反应蛋白较为常用。C反应蛋白由于可以和肺炎双球菌细胞壁C多糖产生沉淀反应,因此称为CRP,其属于穿透素蛋白家族成员,为环状5球蛋白,包括5个相同单体利用非共价键聚集,形成对称的五聚体[4]。C反应蛋白在人体发生感染和组织损伤后,会引起血浆浓度快速和急劇升高,并发挥其主要保护作用。CRP在肝脏或肾脏内分泌,且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等也会引起CRP的合成。健康人群中CPR含量在3mg以下,因此临床推荐使用hs-CRP,其可以检测到0.3mg/L以下水平。CRP在冠状动脉事件的预测中敏感性较低,hs-CRP则具有强烈预测价值。部分研究认为hs-CRP对急诊室胸痛患者的预测价值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是诊断冠心病的一个主要指标[5]。
  hs-CRP升高可以作为一种炎性标志物,并直接参与炎症过程,包括斑块的脱落和形成。其机制主要包括:hs-CRP可以调节巨噬细胞对LDL-C的摄取,并转化为泡沫细胞,
  同时刺激巨噬细胞产生血栓前组织因子;hs-CRP可以激活粥样斑块内的补体系统,进而导致斑块的稳定性降低,同时诱导ICAM-1等黏附因子的表达,引起致敏内皮细胞。hs-CRP的升高,直接反应内皮细胞功能衰竭和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
  从本次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冠心病组患者的hs-CRP高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较低,不稳定型心绞痛hs-CRP次之,急性心肌梗死hs-CRP水平最高,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明显,对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未来如何结合其他炎症指标如IL-6等提高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更好的预测患者的病变情况,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范荣.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1):102-102.
  陈黎勤. 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J]. 系统医学, 2017, 2(24):16-17.
  朱青川, 陈庆.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变化及意义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30(8):1093-1095.
  倪群琴, 杨珠华.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在老年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7, 25(9):696-698.
  骆泉, 姜子斌, 赵志国.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中的检测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 38(15):2166-21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697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