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对儿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50例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儿, 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进行诊断, 分析诊断结果, 比较细菌感染(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组)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以及两组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白细胞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经过诊断150例患儿中, 细菌感染100例, 病毒感染50例。细菌感染组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计数为(24.18±13.27)mg/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为(14.97±2.58)×109/L, 病毒感染组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计数为(15.57±6.82)mg/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为(8.22±1.51)×109/L,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的全血C反应蛋白阳性率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阳性率分别为94%(94/100)、85%(85/100), 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的40%(20/50)、42%(21/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 不仅有着较高的临床诊断正确率, 还能准确诊断出感染性疾病的具体情况, 有助于合理用药, 临床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感染性疾病;儿科;诊断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7.033
感染性疾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 是指患者体质和抗病菌能力较差而感染其他疾病[1]。在儿科部门, 因为儿童年龄小、体质和抗菌能力较差且卫生意识薄弱, 很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感染, 因此儿童成为了感染性疾病的多发群体之一。而感染性疾病在临床诊断时, 多依据中性粒细胞在全血中的比例以及白细胞计数判断。但是因为白细胞计数容易受到药物、患者情绪以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在临床上出现误诊情况。而人体全血C反应蛋白, 作为一种急性蛋白, 在人体受到感染时会出现急剧上升的情况, 因此在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 可以提供有效的依据, 提高诊断的正确率[2]。在本文中, 主要是研究并分析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对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月5月~2017年6月本院治疗的150例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儿。所有患儿中, 男96例, 女54例;年龄最大14岁, 最小5个月, 平均年龄(6.25±3.28)岁;其中消化道感染50例, 传染性疾病37例, 呼吸道感染35例, 寄生虫病28例。排除有免疫系统障碍的患儿、患有血液病的患儿或者在采血前曾服用过药物的患儿。
1. 2 方法 检验设备:i-CHROMA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 原装试剂、质控品和定标液。日本Sysmex希森美康XE-2100, 原装试剂、质控品和定标液。所采用的仪器, 符合相关要求, 性能良好, 试剂未过有效期, 质控保持在良好状态内。检测方法:在就诊当日, 为150例患儿抽取末梢全血, 并采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 随后充分混匀, 最后依照相关步骤开始进行血常规检测和全血C反应蛋白定量[3]。
1. 3 观测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析诊断结果, 对比细菌感染(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组)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以及两组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白细胞阳性率的差异。C反应蛋白水平<10 mg/L, 白细胞计数为(4~10)×109/L为正常值。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检验结果 经过诊断150例患儿中, 细菌感染100例, 病毒感染50例。
2. 2 兩组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比较 细菌感染组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计数为(24.18±13.27)mg/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为(14.97±2.58)×109/L, 病毒感染组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计数为(15.57±6.82)mg/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为(8.22±1.51)×109/L,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全血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白细胞阳性率比较 细菌感染组患儿的全血C反应蛋白阳性率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阳性率分别为94%(94/100)、85%(85/100), 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的40%(20/50)、42%(21/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童容易患上感染性疾病, 是因为儿童年纪尚小, 本身的免疫能力尚未发育成熟, 还不能完全抵抗病毒、细菌, 再加上淡薄的卫生意识, 因此很容易受到病菌和细菌的感染[4]。在临床上, 儿科感染性疾病包括有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传染性感染和寄生虫病等, 而患儿在患上感染性疾病后多表现为咳嗽、发热、厌食等。虽然早期症状不算严重, 但是若没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对患儿的生命健康也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 要控制感染性疾病的发展, 正确的诊断是必不可少的, 不仅能让患儿得到有效治疗, 还能避免盲目用药的情况, 让患儿病情加重[5]。
在临床上, 诊断感染性疾病的关键在于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在全血中的比例以及白细胞计数, 依据相关数据来判断患者是否有感染性疾病[6]。血常规作为检查白细胞计数的一类常规项目, 虽然应用广泛, 但是也存在诸多影响因素, 如患儿在检查前服用过的药物等, 都可能影响到白细胞计数, 以致不能判断其是否处在正常值内。而C反应蛋白是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 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全血C反应蛋白为一种急性蛋白质, 对病毒或细菌感染、组织受损有着极强的敏感度, 一旦出现感染或者组织受损, 该蛋白质就会出现急剧上升的情况, 对确诊感染性疾病有着重大意义[7-9]。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全血C反应蛋白的检测试剂盒的出现, 让临床确诊率得到了提高, 而且其需血量少, 对于患儿来说是较为合适的一种检测方法。而在临床上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 不仅能够降低误诊率, 还能避免用药不合理的现象。 本研究中, 对150例患儿采取了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 取得了满意的成果。结果显示, 经过诊断150例患儿中, 细菌感染100例, 病毒感染50例。细菌感染组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计数为(24.18±13.27)mg/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为(14.97±2.58)×109/L, 病毒感染组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计数为(15.57±6.82)mg/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为(8.22±1.51)×109/L,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的全血C反应蛋白阳性率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阳性率分别为94%(94/100)、85%(85/100), 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的40%(20/50)、42%(21/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对儿童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 其临床诊断正确率高, 且诊断结果具有可靠性, 临床推广上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升霞, 宋鹏, 魏丽华.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34):4863-4864.
[2] 赵茹妹, 王德彬.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6(18):2544-2545.
[3] 阮开龙. 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23):51-52.
[4] 叶丹.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14):42.
[5] 李文杰, 蘇琳.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探究.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28(18):70.
[6] 杨捷.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医药前沿, 2017, 7(34):58-59.
[7] 和景霞.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7, 28(11):40-42.
[8] 郑月瑜.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8, 18(41):145-146.
[9] 王丽蕊. 血常规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39):135, 137.
[收稿日期:2018-09-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4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