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變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眼底激光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雷珠单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与各项临床观察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视力总改善率为92.00%(23/2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16/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10, P=0.0169<0.05)。实验组患者的眼底出血被完全吸收时间、视网膜水肿症状改善时间及眼底渗出被完全吸收时间分别为(1.98±0.23)、(4.01±0.15)、(9.34±0.57)周,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78±0.33)、(5.67±0.24)、(12.89±0.47)周,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显著, 能够使患者的视力情况得到改善, 缓解视网膜水肿症状, 明显缩短眼底出血与渗出被完全吸收的时间, 加快了患者视力恢复的速度,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眼底激光;雷珠单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联合治疗;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1.069
  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1]。其中, 雷珠单抗属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 可以规避患者血管的渗漏和形成新生血管, 有效地抑制视网膜脉络膜部位的新生血管形成, 所以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中具有积极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作者展开了本次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实验组患者中, 男13例, 女12例;年龄最大73岁, 最小38岁, 平均年龄(58.34±5.21)岁。对照组患者中, 男15例, 女10例;年龄最大74岁, 最小37岁, 平均年龄(58.22±5.3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眼底激光治疗。选择使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措施, 针对患者视网膜展开光凝处理, 根据视网膜病变的分型合理设置光凝斑[2]。对于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 应实施局部光凝治疗, 并在增殖的前期阶段开展全视网膜的光凝治疗。在治疗过程中, 应确保光斑分布的均匀性, 对于局部与全视网膜的光凝治疗为Ⅲ级光斑, 当光斑间距离为250~320 μm, 且曝光时间<0.2 s, 将100 W功率作为起始点, 使得光凝斑发展成灰白色[3]。
  1. 2. 2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联合雷珠单抗治疗, 且眼底激光治疗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在眼底激光治疗之前, 患者要转入到手术室, 经过消毒和表面麻醉以后即可选择患者巩膜表面与缘后的3.5 mm位置刺入破囊针, 选用1.5 mg雷珠单抗完成玻璃体腔注射。在退针以后, 要压迫进针点, 并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20496, 规格:3 g/支)进行涂抹。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及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包括眼底出血被完全吸收时间、视网膜水肿症状改善时间及眼底渗出被完全吸收时间)。选用标准视力表5分法判定患者的视力情况。①患者接受治疗后, 复查结果显示为视力提高≥2行, 即可判断为视力提高;②若患者接受治疗后, 复查结果显示为视力下降>2行, 即可判断为视力下降;③若患者接受治疗后, 复查结果显示为上述两种情况之间, 即可判断为视力稳定。总改善率=(视力提高+视力稳定)/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视力总改善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眼底出血被完全吸收时间、视网膜水肿症状改善时间及眼底渗出被完全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 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的发病原因就是糖尿病使患者胰岛素的代谢功能紊乱, 导致患者眼组织的内部血管与神经循环受到影响, 且眼部的营养不充足, 致使患者的眼部血管和内环境交流不顺畅。若治疗不及时, 则会严重损伤患者视网膜屏障, 诱发视网膜病变。一旦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其生活质量将受到不利的影响, 甚至会失明。通常情况下,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包括增殖性病变与非增殖性病变两种, 其发病的机理存在差异,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程度也不同。当患者患病以后, 其视网膜血管会受到刺激, 致使新生血管有纤维增生的情况, 而视网膜也随之发生病变。若患病的时间较长, 患者的视网膜就会出现脱落。将视网膜激光治疗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安全性与有效性突出, 通过光凝固效应使代谢活跃的外层视网膜被破坏, 使得视网膜的耗氧量不断下降, 尽可能减少缺血缺氧的面积, 使新生血管因子的生成量下降, 以保证患者视网膜水肿症状得到缓解[4]。但这种手术治疗的方式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损伤。对于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而言, 对患者生活产生的影响也更大, 特别是在病变后期会失明。将雷珠单抗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可以和病变血管的内皮生长因子有效地结合, 实现抑制生长目标, 并对患者眼底血管出血与渗漏情况加以改善, 临床治疗效果可观。   为此, 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治疗过程中, 联合眼底激光治疗与雷珠单抗治疗方式, 可以使患者的视网膜内部血管的内皮生长因子-A含量明显下降, 确保患者临床表现有效消除, 保证视网膜内新生血管有效闭合, 以免在血管和视网膜相互碰撞的情况下损伤视网膜屏障[5-8], 这样也能够降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 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视力总改善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眼底出血被完全吸收时间、视网膜水肿症状改善时间及眼底渗出被完全吸收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过程中, 采用眼底激光与雷珠单抗联合治疗的方式, 能够有效地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并缓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 使患者视力得以改善。特别是加用雷珠单抗治疗以后, 患者眼底出血与渗出被完全吸收的时间均明显缩短, 加快了患者视力恢复的速度,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史婧. 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当代医学, 2017, 23(7):95-97.
  [2] 吴晨光. 眼底激光、雷珠单抗联合使用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研究.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85):16693.
  [3] 王卫平. 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实用防盲技术, 2017, 12(4):151-153.
  [4] 吴伟柯. 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20):182-183.
  [5] 周云佳, 李江云. 眼底激光、雷珠单抗联合使用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研究.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 21(7):99.
  [6] 张书林, 尧雪洲. 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学装备, 2015, 22(5):78-81.
  [7] 李艳枝. 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5, 22(21):54-55.
  [8] 杨晓海, 李春暖. 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医学信息, 2016, 29(12):285.
  [收稿日期:2018-09-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8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