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210例行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患者, 其中宫颈癌患者70例作为宫颈癌组、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CIN)Ⅱ~Ⅲ级患者70例作为CINⅡ~Ⅲ级组、慢性宫颈炎患者70例作为慢性宫颈炎组。对比三组患者HPV阳性率以及HPV分型。结果 宫颈癌组HPV阳性率100.00%显著高于CINⅡ~Ⅲ级组和慢性宫颈炎组的88.57%、3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Ⅲ级组HPV阳性率88.57%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的3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HPV分型以16型(32例、45.71%)、18型(26例、37.14%)、31型(12例、17.14%)为主;CINⅡ~Ⅲ级组患者HPV 分型以16型(30例、42.86%)、18型(24例、34.29%)、58型(16例、22.86%)为主;慢性宫颈炎组患者HPV分型以16型(28例、40.00%)、33型(25例、35.71%)、52型(17例、24.29%)为主。结论 随着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增加, HPV阳性率逐渐升高, 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也逐渐提升。HPV可作为临床筛查的理想指标, 其中HPV16型、HPV18型是致癌高危分型, 对HPV16型或HPV18型进行单独检测, 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2.030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中, HPV中的多项亚型均在致癌物清单中[1]。HPV在人和动物中分布广泛, 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 具有高度特异性, 会引发人类良性肿瘤和疣。HPV作为宫颈癌主要的致病原因, 其发病率在近几年具有逐渐上升并且呈年轻化的趋势。宫颈癌发展需要经过以下过程:轻度、中度、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早期浸润癌、浸润癌, 发展历程需要数年到数十年不等。在早期宫颈癌前病变阶段采用有效的检测方法准确诊断, 对抑制病情恶化、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2, 3]。本研究选取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210例实施HPV相关指标筛查, 观察HPV在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210例行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其临床诊断标准, 6个月内未实施宫颈相关手术。排除标准: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子宫切除术史、合并宫颈管增生、宫颈充血者;生殖道炎性反应、3 d内阴道用药等患者;细胞学检查异常、盆腔放射治疗、妊娠期者。其中宫颈癌患者70例作为宫颈癌组、CINⅡ~Ⅲ级患者70例作为CINⅡ~Ⅲ组、慢性宫颈炎患者70例作为慢性宫颈炎组。宫颈癌组年龄28~63岁, 其中鳞癌23例、腺癌28例、腺鳞癌19例。CINⅡ~Ⅲ级组年龄27~63岁, CINⅡ级(中度非典型增生)44例、Ⅲ级(重度肺典型增生)26例。慢性宫颈炎组年龄27~64岁。三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采用广东凯普公司导流杂交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 方法:患者无阴道用药史, 不在妊娠期或月经期, 24 h内无性生活, 48 h内无阴道用药史, 临床医师指导下使用窥器暴露子宫, 使用HPV专用采样刷伸入宫颈口顺时针方向旋转5周后, 取出采样刷置于专用细胞保存液的取样管中, 拧紧瓶盖, 送检, 样本需在4℃下保存, 1周内完成检测。设备选用广东开普公生产的医用核算分子快速杂交仪,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样本HPV DNA提取,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后, 核算分子快速导流杂交, 判读按芯片上HPV亚型分布的相应着色点位, 判定三组患者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HPV感染阳性的患者病例数以及HPV分型[4]。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三组患者HPV阳性率, 并记录HPV分型。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患者HPV阳性率对比 宫颈癌组HPV阳性率100.00%显著高于CINⅡ~Ⅲ级组和慢性宫颈炎组的88.57%、3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Ⅲ级组HPV阳性率88.57%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的3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三组HPV分型情况 宫颈癌组患者HPV分型以16型(32例、45.71%)、18型(26例、37.14%)、31型(12例、17.14%)为主, CINⅡ~Ⅲ级组患者HPV 分型以16型(30例、42.86%)、18型(24例、34.29%)、58型(16例、22.86%)为主, 慢性宫颈炎组患者HPV 分型以16型(28例、40.00%)、33型(25例、35.71%)、52型(17例、24.29%)为主。
  3 讨论
  宫颈癌已经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之一。赵同香等[5]提出政府主导实施有组织、有规律的对适龄妇女进行规范筛查, 对尽早发现宫颈癌并进行及时、规范的治疗, 在降低宫颈癌发病率、致死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宫颈癌筛查已经被纳入我国政府提供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该项工作在全国各地兴起, 进一步降低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HPV亚型分布存在地域性差异, 各亚型对宫颈病变程度不一, 同一地區的本地人口和外地人口感染率也存在差异[6]。目前临床上检测HPV的技术众多, 其中核酸导流杂交技术是我国国内开发且唯一通过中国国家CFDA认证的HPV检测方法, 能够同时检测并具体分出21种HPV基因亚型, 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PV临床较为常见, 不仅能判断多种亚型, 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在2005年会议中将子宫颈癌密切相关的HPV确定为HR-HPV, 亚型包括16、18、31、33、35、38、45、41、58、59、68型, 不同高危型HPV与不同病变相关。研究证实[3]在HPV高危亚型14种类型中, HPV16与18型较为常见, 其次是33、52、58型, 早在20世纪90年代已有国外学者检测出HPV16、18型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高达70%。国内也有研学者发现, 宫颈癌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中>80%含有HPV病毒, 主要以HPV16型或HPV18型为主, HPV16型的感染率通常高于HPV18型, 说明HPV16型具有更高的致癌性和感染性, 本次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宫颈癌组、CINⅡ~Ⅲ级组、慢性宫颈炎组患者HPV16型占比分别为45.71%、42.86%、40.00%, 证实HPV16是致癌的高危因素。与临床常见的细胞学检测对比, 在HPV感染期即可获得有效的提示, 为宫颈癌防治奠定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 慢性宫颈炎、CINⅡ~Ⅲ级、宫颈癌患者HPV阳性率随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减低, 可能与HPV持续感染导致病变逐渐恶化有关。>99%宫颈癌或CIN患者均能检测出宫颈组织存在HPV-DNA, HPV属于DNA病毒的一种, 在特异性感染皮肤、口腔黏膜、肛门等部位时, 会引发不同的临床症状。本次实验结果中宫颈癌的HPV阳性率最高, 依次是CINⅡ~Ⅲ级患者、慢性宫颈炎患者, 证实HPV DNA水平与宫颈癌的起病、发展密切相关, HPV DNA水平逐渐升高会导致慢性宫颈炎逐渐转变为CIN和宫颈癌。本实验中HPV分型与国内其他文献报道相比[3], 有一定地区差异, 可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总结。综上所述,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使用导流杂交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时, 因该技术手工操作较多、步骤较为繁琐、开放式检测可能造成污染等因素, 导致该方法对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 HPV16型、HPV18型是致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单纯对HPV16型或HPV18型进行检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病变发展具有特定关系, 通过对HPV进行检测和筛查, 在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具有一定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玉华.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山东医药, 2011, 51(8):92-93.
  [2] 李伟, 韦桂喜, 罗炫.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医药卫生(引文版), 2017(1):257.
  [3] 王效红. HPV分型检测在诊断宫颈病变方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当代医药论丛, 2014(12):77.
  [4] 李春红, 胡芝.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意义.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9):1827-1829.
  [5] 赵同香, 邓小虹, 韩历丽. 宫颈癌筛查状况及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3, 17(8):715-717.
  [6] 钱昆英, 袁冲仙, 郭克芬, 等.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探讨. 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2):86-87.
  [收稿日期:2018-1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84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