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分析及不良反应预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液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探讨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采用中药注射液治疗患者200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对静脉应用中药注射液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涉及的中药品种、进行总结,结果:200例患者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2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0%,以醒脑静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20%(2/10),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居首。结论: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注意其稳定性,必须采用辩证论治的用药原则,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9)16-133-02
中药注射液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将从天然植物药中提取出来的有效物质制成无菌溶液注入人体[1]。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关于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更是成为医药领域探讨的热点,也引来了社会对中药注射液的加倍关注[2]。现就我院20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中药注射液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以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采用中药注射液治疗患者200例,其中男108例,女92例;年龄5~70岁,平均年龄422岁;呼吸内科疾病患者25例,心内科38例,消化科40例,普外科18例,儿科15例,皮肤科34例,其他科室30例。
12方法
统计200例中药注射液使用患者使用中药注射液药物品种,临床疗效情况,不良反应现象以及严重程度,并分析这些病例中中药注射液的应用情况,针对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措施的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两组间结果比较的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0例患者使用药物的药品大多是目前临床运用较多的药物,分别为双黄连(30例)、清开灵(20例)、复方丹参(30例)、参麦(15例)、生脉(40例)、参附(15例)、醒脑静(10例)、疏血通(12例)、血必净(15例)、黄芪(13例)等10种注射液。10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一共出现20例,比例占10%,其中由于药物使用不合理导致不良反应3例,药物使用合理却出现不良反应17例。
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出现皮疹、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性反应8例,占471%;出现恶寒冷、发热等症状的药物热反应3例,占176%;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的消化系统反应3例,占176%;出现过敏性休克1例,占54%;出现其他不良反应2例,占1176%。在以上不良反应中,过敏性反应发生最高,但是一般停药后症状即刻消失。
3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31辩证用药
中药注射液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指导,采用精细工艺提取生产的,由于中药注射液组成成分复杂且不明确,不能简单地按照用药说明用药,强调辨证论治的用药原则,必须经过中医诊断,不能盲目用药,对症用药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3]。
32正确选择溶媒
中药注射剂与成分相对单纯的西药制剂不同,复杂的成分极易产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和诱发不良反应。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要求使用溶媒,以保证药物作用的正常发挥。溶媒的选择要根据药物的pH值、理化特性等因素进行。临床最常用的是葡萄糖和NaCl溶液。银杏叶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偏酸性注射剂,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因此,临床一般应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而复方苦参、灯盏花素等注射液偏碱性,则应用09%氯化钠注射稀释后应用。
33说明书规范化
目前中药注射发生不良反应,有部分原因是中药所含成分的药理毒理研究还不彻底,不够深入,尤其是在复方制剂配伍后,成分就更复杂,药物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不稳定性因素太多。复方制剂的药理学、毒理学、药效学、药动学的影响研究不全面,目前说明书上只表明了一些基本治疗功能,在其他方面没有标注,误导了人们以为中药安全无毒副作用的想法。因此,规范化说明书很有必要,对于避免发生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是一项重要措施,需要人们高度重视。
34合理配伍
禁止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中药注射药应该单独使用,不能与西药配合用药,避免药物间反应。为了保证中药注射液的療效以及稳定性,一般采用现用现配的方法,药物的浓度可能会导致药物不稳定,同时应该避免与具有抗原性的大分子药物同时使用。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最好中药注射液采用单味药制备,不主张复方制成注射液。
35询问病史
医生在给患者开药方前,应该仔细询问患者病史,有无过敏性反应情况,用药要谨慎。针对中成药,必须掌握尽量口服,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滴注的用药原则。
36加强输液监护
用中药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时,注意滴注的速度,滴注浓度严格按照说明书,细心观察患者在滴注中有无过敏性症状,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37症状观察
对于首次用药患者,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尤其是在用药后30分钟内,一旦出现皮疹、皮肤出血、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现象,应该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对症治疗。严格掌握患者的适应症,在应用范围内进行干预。
4讨论
中药注射液近年来发展突飞猛进,药物品种不断增多。由于受我国传统中医药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中药无毒无副作用,性质温和。虽然,中药注射液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但是其疗效是无可厚非,仍有可取之处。只要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减少不合理配伍,加强输液监护,严格控制滴速,注意排查过敏体质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就能将不良反应控制在有效范围内,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我院的监控措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周超凡,徐植灵,林育华,中药注射剂的回顾和展望[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4):2094
[2]马俊.中药注射剂的优势、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医学信息,2010,24(6):1638-1639
[3]谢国芬.常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防治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10):790-7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57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