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护理干预恢复与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护理中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6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试验组给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进食时间为、首次活动时间为、排气及排便时间分别为(2.3±0.9)d和(3.6±0.8)d、住院时间为(5.3±0.5)d;对照组进食时间为(3.6±0.6)d、首次活动时间为(3.3±0.8)d、排气及排便时间分别为(3.8±0.4)d和(4.9±0.3)d、住院时间(7.9±0.1)d,两组康复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者,经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关键词】消化系统;直肠癌;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5--01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症,属于恶性肿瘤的范围。通过开腹手术治疗,不仅创伤性大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患者恢复的速度较慢。目前,临床方面已广泛使用腹腔镜技术,该技术临床应用价值较好。而对直肠癌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患者及早获得康复。本研究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06例实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探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护理中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6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對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试验组中,男性32例,女性21例,年龄48~64岁,平均年龄(56.4±4.5)岁,病理分型:I级8例,II级21例,III级24例;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52~62岁,平均年龄(67.2±6.6)岁,病理分型:I级11例,II级20例,III级22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1)可行择期手术;(2)术前均通过病理检验确诊为直肠癌,且均为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3)术前BMI指数在17.5~27.5kg/m2;(4)患者了解研究内容,且均自愿参与研究。
1.3 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1)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胃肠道功能受损严重患者;(3)伴肾病等代谢性疾病患者;(4)存在既往腹部手术史,且腹腔粘连严重患者;(5)营养状况很差,且无法纠正患者。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手术前1天告知患者、患者家属需要注意的事项。给予备皮,并叮嘱患者禁食、禁水12h。手术当天实行胃管的置入,并实行灌肠清理。完成手术后,将胃管、引流管固定,对引流液颜色和性质、数量实行严格的观察。排气后,将胃管拔除,进食。手术后3天,可适当地下床活动。
试验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护理措施如下:(1)心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手术前1天为患者介绍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以消除其对病房或医院的恐惧和陌生心理。然后为患者讲解实行监护的必要性,以及设备的使用方法。告知患者需要配合及注意的事项,进而消除其不良心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2)手术前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手术前不需实行备皮,对手术部位实行清理和消毒即可,并合理地使用松节油,对其肚脐位置实行清理。与此同时,手术前也不需实行常规肠道的准备工作。手术前晚,可正常进食;手术前4h,口服500mL的50g/L的葡萄糖溶液;(3)手术后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于清醒狀态者,手术后6h可进少量水,2h/次,50mL/次。结合患者生理需求和胃肠道耐受程度,护理人员需对患者饮食实行指导。然后对患者是否存在疼痛进行了解,以便准确地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自控式镇痛泵,使患者保证在最佳的镇痛状态。手术后不需放置腹腔引流管,并对切口是否存在渗血、渗液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进而确保敷料的干燥。手术后1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协助患者完成日常活动,如翻身、双下肢活动等。
1.5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进食时间、术后首次活动和术后排气的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住院的天数。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指标比较 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进食时间首次活动时间排气及排便时间比较,对照组各指标时间均显著长于试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对照组住院时间为(7.9±0.1)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运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患者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为79.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为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体外震波碎石是一种借助于体外聚焦冲击波将患者体内结石击碎,并让击碎后的结石随尿液自然排出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体外震波碎石成功率和排石率也在不断提升。体外震波碎石的成功率不但和相关手术设备性能有着很大关系,同时也和患者结石大小、部位、性质、身体情况等相关。
相关研究调查显示,由于很多患者对体外震波碎石并不是很了解,在进行时往往会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手术治疗效果。而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让患者的心理得到有效疏导,消除患者心理障碍,让良好的护患关系逐渐建立起来,促使患者能够维持舒适、轻松的心态,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从而让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显著降低,同时还能够让患者的疼痛等不适感得到有效减轻。
参考文献
张翼.护理干预对泌尿系统结石体外震波碎石应用进展[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3):193-1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57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