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三七花是三七全株中三七皂苷的高含量部分,目前为止已在其中发现了包括人参皂苷Rb1、Rb2、Rb3、Rc、Rd等在内的数十种皂苷成分,其中人参皂苷Rb3和Rc的含量最高。此外,三七花中的化学成分还包括黄酮类、多糖类、挥发油类及无机物等,其药理作用广泛,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笔者就三七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归纳总结,为其后续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三七花;化学成分;三七总皂苷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9-0073-03
三七花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的干燥花蕾(F1ower buds of Panax Notoginseng(Burk) F. H. Chen)。三七花性甘凉、具有清热平肝、生津止渴、活血化瘀等功效,适用于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目前,三七花作为药材已收录于《云南中草药选》及《中华本草》,其中记载了三七花“性甘味凉。清热生津 ,平肝降压。主治津伤口渴,咽痛音哑,高血压病”[1],市售成品有田七花叶颗粒等。三七花最早的可读历史资料为《广南地志资料(上)》,其中写到“其(三七)花可作茶饮”,距今已有90年的食用历史,近年来文山州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更是批准了数十个三七花食品批文。由此可见,三七花可食可药,越来越多的人将其作为保健食品用,而随着三七花使用量的不断增大,其食用的安全性就逐渐得受到人们的重视。杨光等[2]就三七花作为新食品原料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三七花中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在推荐剂量下将其作为新食品原料食用不具有健康风险。另外,《中国药典》(2010 年版)规定三七地下部分主根、支根和根茎为药用部位[3],而三七花虽为三七的非传统药用部位,但是有研究表明三七花具有镇静安神、消炎镇痛、降血压等功效,其药理作用广,副作用少,治疗效果持久且稳定[4]。综上所述,三七花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开发前景广阔。而要想全面系统地开发利用三七花,清楚其化学组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本文就对三七花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三七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1 皂苷类
有文献报道三七总皂苷在某些药理作用如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比人参总皂苷更具优势,而相关研究表明三七花中总皂苷含量比传统药用部位三七根中的总皂苷含量高,这对于三七花化学成分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三七花中的皂苷成分报道最早见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Taniyasu等[5]报道了三七花中含有人参皂苷Rb1、Rb2、Rc、Rd及F2。魏均娴等[6]从三七花中发现了三七花苷元A、B、C、D、E等五种结晶,并鉴定了三七花苷元A、C、D、E分别为三七叶苷元A、人参二醇、三七叶苷元C和三七叶苷元D。左国营等[7]经过反复常压柱层析、低压柱层析和干柱层析,在三七花中首次分离得到了除人参皂苷Rc外的三七皂苷Fe、绞股蓝皂苷IX及人参皂苷Rb3。Yoshikawa等[8]从三七的花中提取分离出三七皂苷O、P、Q、S、T等5种新皂苷。李先[9]采用超声提取、硅胶柱色谱法以及重结晶等方法从三七花中得到11个单体皂苷,并对其中10个进行了结构鉴定,其中20R人参皂苷Rg3和人参皂苷Re为三七花中首次获得。
以上研究主要是关于三七花总皂苷的定性实验,关于三七花中总皂苷和单体皂苷的定量和分布情况并未作具体说明。因此,张媛等[10]建立了三七花中8种皂苷的HPLC测定方法,所得数据表明三七花是三七植物中人参皂苷Rc和Rb3高含量部位。魏莉等[11]通过比色法和HPLC法证明了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三七花中总皂苷和单体皂苷的含量有显著差异。李春英等[12]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三七花和三七根中总皂苷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三七花中总皂苷含量比三七根中的总皂苷含量高,但二者中单体皂苷的含量却存在显著差别。三七花是三七中皂苷的高含量部位,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三七主根的替代品,合理利用现有的药材资源。
2 黄酮类
黄酮类物质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化合物,而三七中总黄酮具有较高的药理活性,与皂苷联用更能使其藥理活性增强,但目前从三七中得到的黄酮类物质较少,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七的皂苷类物质上。
张冰等[13]通过乙醇回流提取,大孔吸附树脂柱、硅胶柱以及SephadexLH-20柱色谱的分离纯化,从三七花中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有2个黄酮类物质为三七花中首次发现,即山柰酚-3-O-β-D-半乳糖(2→1)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O-β-D-半乳糖(2→1)葡萄糖苷。Huang等[14]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性薄层色谱分离从三七花中得到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和山奈酚-3-O-(2″,3″-二反式对羟基桂皮酰基)-α-L-鼠李糖苷等两个黄酮化合物,且这两个化合物均为三七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李春英和刘英等[12~15]测定了三七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结果显示三七花的总黄酮含量(1.43%)比三七主根中总黄酮含量(0.19%)高,且仅次于茎叶中总黄酮的含量(1.77%)。鉴于三七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少,而三七黄酮与皂苷合用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故可对三七花等非传统药用部位进行更全面、系统的研究,以达到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
3 多糖类
糖类是三七中的另一主要成分,有研究数据显示三七多糖具有免疫调剂[16]、抗氧化[17]、改善糖尿病肾病[18]等作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宫德瀛等[19]采用热水回流法提取三七花多糖,通过阴离子交换凝胶柱层析法对三七多糖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PNF I、PNF II和PNF III等三个多糖组分,并表明这三个多糖中均含有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多个单糖,其中确定PNF II主要由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谭莉等[20]从已分离纯化的三七花粗多糖中分离得到了FPNP-1和FPNP-2两个多糖,并已通过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确定这两个多糖的组分。目前,关于三七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药用部位三七根上,刘岩等[21]的实验研究表明三七支根、茎叶、花和剪口等非传统药用部位中均含有多糖,虽然三七主根中的多糖含量最高,但是其市场价格较高,故为了降低研究成本、提高三七的利用率也可对三七非传统药用部位作进一步开发。 4 挥发油类
三七花是三七植物中挥发油含量较高的部位,含有多种挥发油成分,其中主要以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的萜烯类化合物为主,临床前景较好。
帅绯等[22]首次对云南和广西的三七花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使用乙醚提取和萃取,最终在两种三七花中分别得到16个化合物主要为萜烯类、酯类及烷烃类,其中含有人参挥发油中具有抗癌作用的β-榄香烯,故推测三七挥发油也具有与之相似的药理作用。胥聪等[23]通过蒸馏水浸渍后蒸馏,同样以乙醚萃取得到三七花挥发油,在该挥发油中检测到59个化合物,其中鉴定了烃类、单萜类、倍半萜类、醇、醛、酯等37个成分,主要以倍半萜类(16个)为主。吕晴等[24]采用自制的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三七花挥发油(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并从得到的91个化合物中鉴定了53个成分,主要以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为主(占已鉴定成分的71.15%)。以上研究小组之间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可能是由于三七花产地不同或前处理过程不同等因素造成,从分离效果来看,同时蒸馏萃取装置具有明显优势,这为三七花挥发油成分后续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5 无机成分
三七中的无机成分与三七活血化瘀等功效息息相关,许多常量及微量元素是人体营养不可或缺的成分,而相关研究表明这些元素在三七花中的含量较高,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价值。
朱琳等[25]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和原子荧光光度计法分析了三七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含量,研究结果显示按GAP种植得到的三七地上部分的茎叶及花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限量,表明要确保三七地上部位开发利用的安全性,首先应从三七的规范化种植抓起。肖燕燕等[26]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了三七花中8中常量元素和6中微量元素,结果表明三七花中各元素含量较高,其中含量占比高的K、Na、Ca、Mg、P、S等人体必需元素,参与人体各种生理活动。李密等[27]则采用湿法消化和火焰原子吸收法对三七花和三七须根中Cu、Fe、Mn、Zn、Co等五种微量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两者各元素的相对含量的次序均为Fe>Mn>Zn>Cu>Co,其中两个样品铁含量均大于100μg/g,铜元素含量均低于20μg/g,符合2015 版《中国药典》相关要求。
6 其他成分
三七花中除了常见的上述化合物外,还有少量关于氨基酸、炔醇类及维生素等方面的文献报道。
李聪等[28]采用PICO-TAG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三七中不同药用部位的氨基酸组分,其中三七花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但未在其中检测到精氨酸,三七主根与侧根的各氨基酸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张冰等[13]除了从三七花中得到两个黄酮物质外,还从中分离出β-谷甾醇、鸟嘌呤核苷、腺嘌呤核苷及胡萝卜苷等化合物,其中前三个化合物为三七植物中首次发现。周建良等[29]通过气质联用分析对三七不同药用部位的聚炔类成分进行研究,并鉴定出methyl 5,7-hexadecadiynoate、人参炔醇和人参环氧炔醇等3个聚炔类成分,其中三七花的人参炔醇含有量很高,但几乎未能检出人参环氧炔醇,而人参炔醇具有抗癌、降压、抑菌等作用,这对于三七花的药理活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刘英等[3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三七花中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其中水溶性维生素检测到的4种,包括维生素C、烟酰胺、叶酸、维生素B5,而脂溶性成分仅检测到维生素K1。曲媛等[31]研究了三七地上部分的营养成分,研究结果显示三七地上部分茎叶和花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粗纤维、较低的脂肪含量以及大量的矿质元素,表明两者都具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和矿质元素,可将其作为新资源食品进行开发和利用。
7 展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将三七花作为保健食品来用,使得三七花的药用价值不断得到重视,同时也促使许多科研人员对其进行更全面、更系统的研究。由上述可知三七花和传统药用部位三七根在化学成分上既具有相似性又存在着差异性,二者均有较高的总皂苷含量,且都含黄酮类、多糖类及挥发油类等物质,所以推测三七花具有与三七根相似的药理活性,在某些方面可将其作为三七根的替代品使用。但相关研究表明三七花和三七根单体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否影响三七花药效的发挥仍需作进一步研究。目前为止,对于三七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及其皂苷类物质等方面,对于其他成分的研究相对缓慢,故而可考虑多采用一些前沿的方法和思路去探索新的化合物,从而更好地了解和使用三七花,以达到药材资源合理及充分利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五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51.
[2]杨光,崔秀明,陈敏,等.三七茎叶、三七花新食品原料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7,52(7):543-547.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8.
[4]王相如,朱福龙.三七花药理作用及主治功效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8):594.
[5]Taniyasu S, Tanaka O, Yang T R, et al. Dammarane saponins of flower buds of Panax notoginseng (Sanchi Ginseng)[J]. Planta Med, 1982, 44(2): 124-125.
[6]魏均娴,刘莉,徐榕雪.三七花皂苷元的研究[J].中药通报,1984(5):31-33.
[7]左国营, 魏均娴, 杜元冲, 等. 三七花蕾皂苷成分的研究[J]. 天然产物开发与研究, 1991, 3(4): 24-29.
[8]Yoshikawa M , Murakami T , Ueno T , et al. Bioactive Saponins and Glycosides. VIII. Notoginseng (1): New Dammarane-Type Triterpene Oligoglycosides, Notoginsenosides-A, -B, -C, and -D, from the Dried Root of 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J]. 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1997, 45(6):1039-1045. [9]李先. 三七花皂苷的化学成分研究[D].吉林大学,2009.
[10]张媛,崔蓉,杜洪建,等.HPLC测定三七花蕾中的皂苷含量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9,26(1):68-71.
[11]魏莉,杜奕,周浩.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三七花蕾中总皂苷及单体皂苷的含量测定[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76-78.
[12]李春英.三七传统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方法分析[J].四川中医,2018,36(3):75-78.
[13]张冰,陈晓辉,毕开顺.三七花蕾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9,26(10):775-777.
[14]Huang J, Wang H, Yang X F, et al. Isolation and dentification of flavonoids from buds of Panax notoginseng[J]. Nat Prod Res Dev, 2012, 24: 1060-1062.
[15]刘英,曲媛,王承潇,等.不同产地不同部位三七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5):54-55+58.
[16]钟媛媛,杨晓涵,等.三七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16,31(6):573-576.
[17]黄上峰,陆飞燕,黄元河,等.三七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8,35(1):30-32.
[18]李易,叶曦.三七多糖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炎症反应及脂质代谢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25(1):43-47.
[19]宫德瀛,黄建,王红,等.三七花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步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25(12):1676-1703.
[20]谭莉. 三七、人参不同部位中多糖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8.
[21]刘岩,范开,李龙军,等.三七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及不同部位多糖的含量变化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9):118-120.
[22]帅绯,李向高.三七花中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86(9):513-515.
[23]胥聪,龙普明,魏均娴,等.三七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1992(2):79-82.
[24]吕晴,秦军,章平,等.同时蒸馏萃取三七花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2005,25(3):284-287.
[25]朱琳,周家明,曾鸿超,等.三七茎叶和花的重金属含量分析[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0,24(2):70-71.
[26]肖燕燕,陈焕文,胡志华,等.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三七花14种元素含量[J].广东化工,2017,44(2):102-103.
[27]李密,史俊友,景年华,等.三七花和三七须根中五种微量元素的测定[J].山东化工,2018,47(21):78-80.
[28]李聪,张红,马衡,等.三七中氨基酸的分析[J].氨基酸杂志,1992(4):45.
[29]周建良,陸静娴,谭春梅,等.三七不同药用部位聚炔类成分的GC-MS分析研究[J].中成药,2013,35(1):121-123.
[30]刘英,曲媛,崔秀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地上部分维生素含量[J].食品工业科技,2015,36(22):49-53.
[31]曲媛,刘英,黄璐琦,等.三七地上部分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4):601-605.
(收稿日期:2019-05-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327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