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沈琪 路文杰 王梅

   【摘 要】 为改善《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目标高,学习内容多,学习难度大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的教学现状,探索基于成果导向教育方法,将实际教学与虚拟网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此来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弥补传统教学弊端,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中药鉴定专业的技术人才,为今后推进《中药鉴定学》教学改革进程和全面提升中药鉴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鉴定;成果导向教育;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R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6-0119-04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arget of Chinese medicine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the content of learning is high, the learning is difficult, and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s not high, and the teaching status is poor. Therefore, exploring a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results-oriented education and combining practical teaching with virtual networks. In order to rationally integrate teaching resources,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cultivate high-level, high-quality Chinese medicine identification professional technical talents through new teaching mode.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reform process of Chinese medicine identification teaching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model innov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dentification professional tech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Chinese Medicine Identification; Results-oriented Education;Smart Classroom
   《中藥鉴定技术》是一门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课程,其教学内容不仅是中药品种鉴定、质量优劣检验、中药营销与管理等中药相关岗位的必备知识,也是中药类执业药师考试和卫生资格考试的考查内容和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中药鉴定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研究的正确与错误、临床疗效的好坏和用药安全、中药生产经济效益结果。
  1 我校《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1.1 学生特点 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和自制能力弱,课堂上精力涣散。
  1.2 课程技能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性状鉴定技术快速识别200种常用中药;掌握100种重点中药性状鉴定要点,以及运用理化鉴定技术鉴定100种常用中药的真伪优劣;能运用显微鉴定技术鉴定100种中药。《中药鉴定技术》的技能要求较高,学习内容庞杂,而学生的其他专业相关课程衔接能力差,造成学生因学习难度较大,学习兴趣不高,最终影响学习效果。
  1.3 填鸭式教学 在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采用完成理论知识教学后再进行实验教学,教学中不顾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和他们的理解能力及知识水平,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强迫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不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1.4 缺少合适的学习资源 对于刚接触中药鉴定技术的同学,很难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源,以便学习、了解更多的专业相关知识。
   成果导向教育法(Outcomes-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是1980年美国学者斯派帝提出的,该教育理念强调从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结构出发进行反向设计,使知识结构能对应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毕业时获得本专业必备的知识[1-2]。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很难保障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将讨论以成果导向教育的方法为基础,通过实际教学与虚拟网络相配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3],为《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法,虚实结合的课程教学改革
  2.1 实际教学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内容,使用一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联合企业参与教学,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1.1 增加趣味性 课上通过使用中药标本、中药切片等教学手段,介绍中药材,使同学们可以眼观、鼻闻、手摸、口尝等形式对常用中药色、味、质地等有一定程度主观认识;做一些简易的鉴别实验如水试、火试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思考,如红花水泡后水液呈金黄色(花本体不褪色),车前子、光明子,遇水即膨胀形成一层胶质膜套;组织中药鉴定知识技能大赛,设定初赛“见药知名”环节考察学生的快速识别中药的能力,复赛设定常见中药性状鉴别比赛环节,考察学生中药鉴定知识水平和中药材质量鉴别技能,通过竞赛来以赛促教,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推进药品质量与安全及相关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药鉴定技术》的课程教学质量;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开展设计性实验,教师提供两到三个实验内容作为参考,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分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出实验方案,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验,通过以上教学内容不仅能教授学生中药鉴定的专业技能知识,同时使同学们对《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2.1.2 教学内容调整 以学生毕业后进入医药工作岗位的实际技能需求为导向,适当调整《中药鉴定技术》的授课内容,将教学内容干货化,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毕业要求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另外,根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和教学模式的不同,建立不同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标准,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2.1.3 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通过中药材比较学习的方法[4],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①如同物异名的中药材益母草(东北:坤草,江苏:天芝麻,青海:千层塔,四川:血母草);②异物同名的沉香和甲沉香;③同科同植物的不同用药部位的中药性状鉴定比较(廖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称何首乌,其藤茎称首乌藤);④同科同植物同药用部位但采收期不同的中药性状鉴定(芸香科植物橘的不同时期);⑤来源相近的不同中药性状鉴定(天冬和麦冬都来源于百合科,天冬是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干燥块根,其性状特征:干燥的块根呈长圆纺锤形,中部肥满,两端渐细而钝,长6~20cm,中部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呈油润半透明状;而麦冬是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其性状特征为块根呈纺锤形,长1.5~3.5cm,中部直径3~7mm,表面土黄色或黄白色,有较深的不规则细纵纹,质韧,断面类白色,嚼之微有粘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归纳总结中药鉴定知识,编成歌诀,助于学生中药材的记忆;通过产地表述中药材名称(如四川产的川贝母、川牛膝,广东产的广藿香),使用鉴定术语更形象直观的记忆药材(如南沙参、奶参等根类药材有顶端的短根茎的“芦头”,党参药材芦头膨大,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形如“狮子盘头”);定期对学生开放中药标本实验室,由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辅导;上课时使用连接电脑的显微镜进行教学,保证学生能够同步观看中药材镜下显微特征。
  2.1.4 教学方式多元化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基于理论基础、针对教学目标,注重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变换不同的教学方式,而不是固有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课堂中,可以采用发现教学、问题导入式教学、讲授式教学、共同讨论、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案例教学、典故教学、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案例教学方法,如运用“上海崇明县引种的黄芪,直条形的根变成了分枝极多且细的鸡爪形的根”的案例,讲授地道药材的内容。
  2.1.5 建立实践基地 高校与药企和医疗机构合作,联合培养中药鉴定专业技术人才,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去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参观学习和实践操作,前往当地的医院中药房实践,使学生了解在实际工作中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在实践学习中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中药鉴定工作中必备的专业技能,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素养,使其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环境,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2.2 虚拟网络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可以有效利用虚拟网络,使用雨课堂平台、智慧课堂、网络课程、题库、图库、中药数据库资源和专业相关纪录片等形式进行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变得更生动、有趣,高效、直观。
  2.2.1 智慧课堂 在课堂中建立虚拟网络环境,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教师利用现代智能设备、信息技术构建智慧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更好地表达自己,形成更加平等的课堂话语模式,使师生互动更加充分。这要求教室配置强弱电环境和云平台,以智能手机和电脑为载体,承载蓝墨云班课、ITbegin、雨课堂等互动教学平台[5],学生可以自带设备进课堂,实现教室可以开展课内外,线上下混合式教学。比如雨课堂平台,这是由清华大学推出的智慧教学工具,它建立起师生“同步”面对面课堂学习与“异步”自主学习的“双通道教学”,同时全方位收集教学大数据,全面采集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归纳,为教学提供信息支持[6-7]。老师的幻灯片展示PPT可以在同学的手机上同步展示,学生可以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做标注,便于老师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弹幕式讨论,有效提高老师对学生反馈以及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的教学效果,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师生的关系更加紧密,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8]。
  2.2.2 自主学习 学校开设中药鉴定技术的相关网络课程,如慕课、公开课、微课;编写课程考试题库手机应用程序;建立中药材素材图库;学校购买中药材相关的数据库资源,教学光盘;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中药鉴定相关的纪录片资源如《本草中国》、《本草中华》等,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2.3 教学效果 课程采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法的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实行情况及效果如下:《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为72学时,每周6个课时。课上,学生手机上的雨课堂与教师展示的幻灯同步,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通过雨课堂的小测试和投票等功能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课前的小测试也成为学生是否复习和预习的试金石,可以在课前5~10min内考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作业以及期中测试也都通过雨课堂布置,让学生在无纸化测试和考试中学习和进步;课后,教师会分享一些网络课程资源如中国大学慕课、爱课程等;还会分享一些中药相关的纪录片,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收获更多课堂和课本之外的知识。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效果和学生情况反馈信息的速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式。
   在课程学习第5周,安排学生进入GMP车间参观中药饮片厂中的现代化生产作业流程,学生对中药检验、生产和管理等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未来就业方向起到一定导向作用,有助于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课程学习第9周,开展了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将全班50人分为10组,5人/组,从“未知药材混合物鉴别”和“新疆道地药材真伪鉴定”中选择一种并设计实验。一部分学生应用已有的鉴别理论知识,对未知药材进行了鉴别,并绘出未知药材粉末的主要鉴别特征图,完成了实验报告;其余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对骆驼蓬、肉苁蓉、红花等新疆道地药材中选2种药材,进行了真伪鉴定和质量评价,他们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閱文献资料,了解正品药材的来源、可能出现的伪品或者混淆品,前往市场收集、购买正品、混淆品和伪品,再分别从大小、性状、色泽、表面、断面等方面对样品进行性状鉴定,并进行显微特征鉴别以及理化鉴别,最后进行质量评价,并形成书面实验报告。通过实验设计这一教学内容,学生不仅掌握了如何查阅文献和中药鉴定的基本实验操作方法,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使学生逐渐对中药鉴定产生兴趣。    课程学习第10周,组织学生和本地中药饮片企业员工共同参加中药鉴定知识技能大赛。大赛前,学生会在课余时间主动进入中药标本实验室通过眼观、鼻闻、手摸、口尝等形式辨识中药材,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运用性状鉴定技术快速识别常用中药的能力,对中药鉴定知识有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身专业方面的不足。
   在此教学模式下,课程内容不再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学习热情也不断被激发,学生平时小测试成绩由70分提高至86分,迟到率由19%降低至4%,也达到了学生能辨别常见中药材200种的课程要求。
   3 展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鉴定技术正在不断更新、进步,需要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中药鉴定技术专业人才队伍,而当前传统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很难保障教学质量,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采用成果导向教育法为基础,通过实际教学与虚拟网络相配合的方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教学与虚拟网络相配合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对新型科学技术的不断学习,减少因操作不熟练影响教学效果;另外,上课期间要关注学生动态,避免学生因自制力差而在课上使用手机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操作;同时,采用实际教学与虚拟网络相配合的方法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年级,以及各门课程之间采用此种方法的频次,避免学生因为手机辅助教学活动过多,而给学生带来过大压力,甚至产生反抗心理。
   通过基于成果导向教育法,并合理将实际教学与虚拟网络相配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其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今后全面提升中药鉴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魏志华,王新民,乔卿梅.成果导向教育(OBE)在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9):141-142.
  [2]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3]徐坚.成果导向教育对建设我国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7(18):11-18.
  [4]谭银平.多种教学方法在中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0):74-76.
  [5] 盛昀瑶,张力,包林霞.高职院校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6):82-83.
  [6]夏菁,周谊霞,覃瑛,等.“双通道教学”的雨课堂平台在气道梗阻教学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18,33(12):1539-1543.
  [7]王帅国. 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 2017,27(5):26-32.
  [8]Yi CH. A case study of the dynamics of scaffolding among ESL learners and online resources in collaborative learning[J]. Comput Assist Lang Learn, 2017, 30(1/2):115-132.
  (收稿日期:2019-05-30 編辑:杨 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565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