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动态心电图监测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价值观察

动态心电图监测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价值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监测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行DDD型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存在传导阻滞的患者作为传导阻滞组(50例), 存在窦房结功能不良的患者作为窦房结功能不良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自身心律失常及心室安全起搏的检出率。结果 窦房结功能不良组患者的频发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分别为30.00%(15/50)、34.00%(17/50), 均高于传导阻滞组患者的4.00%(2/50)、6.00%(3/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房结功能不良组患者的室性早搏、阵发性房颤、成对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多源性室性早搏检出率分别为22.00%(11/50)、10.00%(5/50)、16.00%(8/50)、10.00%(5/50)、10.00%(5/50), 与传导阻滞组患者的24.00%(12/50)、8.00%(4/50)、14.00%(7/50)、8.00%(4/50)、10.00%(5/50)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窦房结功能不良组患者心室安全起搏的检出率为26.00%(13/50), 高于传导阻滞组患者的10.00%(5/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时调整心房感知器的灵敏度后心室安全起搏的检出率显著降低。结论 窦房结功能不良和传导阻滞患者治疗过程中植入起搏器, 再充分借助动态心电图来监测自身情况, 可以让患者对自身心律失常有更为准确的了解, 对于心律失常症状的有效防治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适宜推广使用。
  【关键词】 窦房结功能不良;传導阻滞;起搏器;动态心电图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008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ing in patients with conduction block and sinus node dysfunction after pacemaker implantation.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DDD pacemaker implantation were taken as study subjects. Patients with conduction block were treated as conduction block group (50 cases) and patients with sinus node dysfunction were treated as sinus node dysfunction group (50 cases). Both groups receive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ing. The detection rates of arrhythmia and ventricular safe pac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s of frequent atrial premature beats and atrial tachycardia were 30.00% (15/50) and 34.00% (17/50) respectively in sinus node dysfunction group, which was higher than 4.00% (2/50) and 6.00% (3/50) in conduction block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detection rate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s,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aired 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s, short 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multiple 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s was 22.00%(11/50), 10.00%(5/50), 16.00%(8/50), 10.00%(5/50) and 10.00%(5/50) respectively in sinus node dysfunction group, which was 24.00%(12/50), 8.00%(4/50), 14.00%(7/50), 8.00%(4/50) and 10.00%(5/50) in conduction block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detection rate of ventricular safe pacing was 26.00%(13/50) in sinus node dysfunction group, which was higher than 10.00%(5/50) in conduction block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detection rate of ventricular safe pacing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adjusting the sensitivity of atrial perceptron in time. Concl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inus node dysfunction and conduction block, pacemaker implantation an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DCG) monitoring of their own conditions can enable patients to have a mor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arrhythmia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rrhythmia symptoms and the protection of patients’  life safety, and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Sinus node dysfunction; Conduction block; Pacemaker;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由于近些年起搏器的功能逐渐得到完善, 所以其能够在临床中普遍使用。一般情况下窦房结功能不良与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中都会采取永久起搏器植入方法, 以此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临床中曾有医学者利用12导心电图以及24 h动态心电图来对患者植入起搏器后所出现的起搏异常以及心律失常等情况开展有效研究, 研究获得一些成果[1]。然而现临床中还缺乏对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与传导阻滞患者在植入起搏器之后会出现的情况的研究, 因此, 本研究对50例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与50例传导阻滞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心电图结果进行了有效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100例行DDD型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50例存在传导阻滞的患者作为传导阻滞组, 50例存在窦房结功能不良的患者作为窦房结功能不良组。窦房结功能不良组男26例, 女24例;年龄61~81岁, 平均年龄 (71.35±4.61)岁。传导阻滞组男27例, 女23例;年龄63~85岁, 平均年龄 (72.85±5.1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在监测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杭州百慧十二导全息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 描记后可有效运用自带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实施数据处理, 在开展人机对话时需要安排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人员。对DDD起搏器的工作状态与患者自身心律失常检出等情况开展有效的分析与鉴别, 需要对患者24 h的起搏心搏数进行有效观察与记录, 并观察与记录患者的起搏器心搏数, 起搏比例=起搏器心搏数/总心搏数×100%。如果起搏比例>60%, 则可以说明患者对起搏器存在严重依赖。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自身心律失常及心室安全起搏的检出率。自身心律失常包括频发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阵发性房颤、成对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多源性室性早搏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自身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 窦房结功能不良组患者的频发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分别为30.00%(15/50)、34.00%(17/50), 均高于传导阻滞组患者的4.00%(2/50)、6.00%(3/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房结功能不良组患者的室性早搏、阵发性房颤、成对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多源性室性早搏检出率分别为22.00%(11/50)、10.00%(5/50)、16.00%(8/50)、10.00%(5/50)、10.00%(5/50), 与传导阻滞组患者的24.00%(12/50)、8.00%(4/50)、14.00%(7/50)、8.00%(4/50)、10.00%(5/50)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心室安全起搏的检出率比较 窦房结功能不良组患者心室安全起搏的检出率为26.00%(13/50), 高于传导阻滞组患者的10.00%(5/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时调整心房感知器的灵敏度后心室安全起搏的检出率显著降低。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起搏器的功能已较为完备, 现在常用的双腔起搏器可以实现预防病理性起搏妨碍血流动力学的目的, 并且能够实现患者维持合适的房室起搏顺序的目的。利用动态心电图的变化能够将DDD起搏器植入后患者对其的具体依赖程度进行良好的显示。同时传导阻滞患者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也能够充分按照动态心电图的各种表现来明確其主要起搏模式。
  DDD起搏器能够按照患者自身的心搏频率、房室传导的P-R间期时间与人工设置的房室间期来对其工作模式进行有效的自动设定[2]。临床上较为常见的DDD起搏器工作模式有AAI工作模式、DDI工作模式、VDD/VAT工作模式三种。临床中存在窦房结功能不良的患者, 通常情况下其能够良好保持合理的房室传导路径, 缓慢性窦性心律失常为患者在临床中主要显露的体征[3], 如果很容易观察到其自身存在的P-R间期比程控的A-V间期大, 同时自身存在的心房率显然比起搏器的下限频率小, 则起搏模式可以在自身实现AAI模式的调整;如果能够明显观察到自身P-R间期比程控A-V间期大出许多, 同时自身存在的心房率显然比起搏器的下限频率大, 起搏模式可以在自身实现VDD/VAT模式的调整。传导阻滞患者植入起搏器后的主要工作模式表现为VDD[4-7]。
  DDD起搏器用于治疗患者疾病的同时也会影响到房室结传导功能, 从而引起患者自身心律失常, 出现这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起搏器植入患者体内, 就如同一个人造房室结, 当心房电活动沿着起搏器下传到心室时, 在起搏器的作用下房室内将会出现两个传导路径, 从而引发传导异常等问题。当机体自身房室结进行心房电活动逆转时, 起搏器的引导下将会出现折返性心动过速等症状, 因此DDD起搏器植入后引发患者自身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是DDD起搏器具有类似房室结的传导功能, 植入后会破坏机体房室结的正常工作模式。大量研究表明动态心电图用于DDD起搏器置入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以及传导阻滞患者的实时检测, 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的频发房性早搏与房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结果都优于传导阻滞患者[8-10], 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本研究结果显示, 窦房结功能不良组患者的频发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均高于传导阻滞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室性早搏、阵发性房颤、成对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多源性室性早搏检出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 DDD起搏器还具有防止心室感知器交叉感知到其他心电信号抑制心室脉冲的发放而引起的心脏停搏的作用, 其对于防止各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意外事件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将其称为心室安全起搏。引起心室安全起搏的原因较多, 包括心房感知器感知功能异常、起搏器各项参数设置不合理等, 其中由心房感知器感知功能异常所引发的心室安全起搏较为常见, 通过调整心房感知器的灵敏度可以有效改善心室安全起搏的检出率, 为接受治疗的患者提供安全保障。本研究结果显示, 窦房结功能不良组患者心室安全起搏的检出率高于传导阻滞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时调整心房感知器的灵敏度后心室安全起搏的检出率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老龄化情况的不断加重, 起搏器置入数量明显增多。起搏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 植入后引发多种不良反应, 还会导致患者产生依赖感, 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动态心电图可以及时发现患者自身心律失常情况, 掌握其依赖程度, 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以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窦房结功能不良和传导阻滞患者治疗过程中植入起搏器, 再充分借助动态心电图来监测自身情况, 可以使得自身心律失常的检出具有更加准确的结果, 使得患者可以参考检出结果来科学制定治疗方法, 综合应用价值较为显著, 适宜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彤. 起搏器术后患者常规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研究. 医学信息, 2018, 31(20):171-173.
  [2] 李彦. 窦房结功能不良与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其意义. 心脏杂志, 2018, 30(5):538-541.
  [3] 郭萍, 刘丹, 毛泽红. 分析DDD起搏器植入后不同患者动態心电图的表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9(4):53-54.
  [4] 李波, 韩雪, 纳志英, 等. DDD起搏器植入后不同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5(10):143-147.
  [5] 余凤. 动态心电图在心脏起搏器患者随访中的价值.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4, 34(7):894-896.
  [6] 张雪梅, 冯晶, 汤喜红, 等. 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双腔起搏器置入后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其意义. 中国医药, 2016, 11(1):22-25.
  [7] 王高明. 起搏器植入术后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观察. 医疗装备, 2017, 30(18):90-91.
  [8] 张园园. 动态心电图在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7, 37(11):1423.
  [9] 李玲玲. 动态心电图监测不同类型起搏器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应用价值.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9, 28(1):58-60.
  [10] 郭喜梅.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临床医学, 2017, 37(10):65-66.
  [收稿日期:2019-05-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579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