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10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分析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的准确性。结果 106例患者中,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阳性75例(稳定型心绞痛54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21例), 阴性31例。心电图检查诊断阳性78例, 阴性28例, 漏诊12例, 误诊15例。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的敏感性为84.0%(63/75), 特异性为51.6%(16/31);对稳定型心绞痛诊断的敏感性为74.1%(40/54), 特异性为52.4%(11/21);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的敏感性为23.8%(5/21), 特异性为9.3%(5/54)。结论 心电图检查是冠心病筛选的首要有效手段, 但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检查仅凭ST-T改变不足以确诊, 必要时还需结合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综合评判。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014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 主要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心绞痛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征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两种类型。一般而言,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的频率、持续的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均相当固定, 而不稳定型心绞痛因症状及体征不典型, 则需要借助冠状动脉造影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判断。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1], 但该检查方法费用昂贵、而且具有一定损伤, 对于有造影禁忌的患者, 则无法进行该項检查, 故需要使用更为简单可靠的方法进行疾病诊断。心电图因具备简单易行、无创、重复性好等特点, 现如今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不过, 多种生理或病理性因素均会引起心电图改变, 可致使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发生[2]。对此, 进一步评价、分析心电图检查的临床价值, 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本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通过心电图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观察、对比, 重点分析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6例。其中, 男69例, 女37例;年龄44~80岁, 平均年龄(60.9±11.8)岁;病程1~12年, 平均病程(8.2±3.4)年。临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前区不适、胸闷、胸痛等症状,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4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例。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诊断符合WHO于1979年颁布的关于冠心病心绞痛检查的相关标准[3];②近期未接受损伤冠状动脉的相关手术;③无碘造影剂过敏史;④无肝、肾功能不全及心律不齐;⑤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
1. 2. 2 排除标准 ①心率>75次/min;②合并低血钾症;③曾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④长期服用洋地黄或有贫血、心肌炎症状;⑤妊娠哺乳期妇女。
1. 3 方法
1. 3. 1 心电图检查 采用12导联心电图机描记受检者静息状态下各导联ST段改变、心律、心率、T波异常等情况。阳性标准[4]:相邻导联ST段水平或下移>0.1 mV, T波低平或倒置;同导联R波为主的导联中, ST段下移>0.05 mV, T波振幅<1/10。
1. 3. 2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采用Judkins标准[5]对受检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左冠状动脉采用右肩位、正足位、正头位、蜘蛛位、肝位、左肩位共6个投射体位, 右冠状动脉采用左前斜位、正头位共2个投射体位。仔细观察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左主干支、右冠状动脉, 通过直径测量法和目测法对血管病变情况进行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段近心端正常血管直径-狭窄部血管直径)/狭窄段近心端正常血管直径×100%, 狭窄程度≥50%提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阳性。
1. 4 观察指标 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分析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的准确性。
2 结果
106例患者中,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阳性75例(稳定型心绞痛54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21例), 阴性31例。心电图检查诊断阳性78例, 阴性28例, 漏诊12例, 误诊15例。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的敏感性为84.0%(63/75), 特异性为51.6%(16/31);对稳定型心绞痛诊断的敏感性为74.1%(40/54), 特异性为52.4%(11/21);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的敏感性为23.8%(5/21), 特异性为9.3%(5/54)。
3 讨论
近几年,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 与此同时, 伴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 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进一步升高, 逐渐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由于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 诊断难度相对较大, 容易出现误诊、误治情况。所以, 发病早期明确疾病,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进展, 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改善至关重要。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但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存在碘过敏的患者不能实施。现已证实,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或病变轻微, 此类患者静脉注射麦角胺类药物或改变血液中的酸碱度可诱发变异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节段性缩窄现象发生, 若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后再重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原已缩窄的冠状动脉会逐渐恢复至正常管腔形态, 因此冠状动脉痉挛引发的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效果欠佳。 心电图是基层社区医疗检查冠心病的理想手段, 其操作方便、费用低廉、重复性好、安全性高, 在辅助医生检查心绞痛、辨识心脏病性质以及程度方面, 是其他方法难以取代的。临床上, 根据有无典型症状、疼痛部位、诱发原因、持续时间等可将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主要发生于胸骨体上端, 可波及心前区或横贯前胸, 疼痛以压榨样或紧缩样为特点, 患者多伴有焦虑或恐惧感;一般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后出现疼痛症状, 饱餐、寒冷、血压变化也会诱使疼痛发作;其心绞痛发作呈阵发性, 发作后疼痛症状逐渐加重, 3~5 min内即可消失。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的疼痛部位并不固定, 可出现左肩痛、咽喉痛、腹痛等情况, 主要以憋气、胸闷、呼吸困难为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伴有前胸发闷或闷痛;心绞痛症状不明显, 疼痛持续时间长, 最长可超过30 min。
本次研究通过调查发现, 106例患者中,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阳性75例(稳定型心绞痛54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21例), 阴性31例。心电图检查诊断阳性78例, 阴性28例, 漏诊12例, 误诊15例。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的敏感性为84.0%(63/75), 特异性为51.6%(16/31)。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近[6];同时, 心电图检查对稳定型心绞痛诊断的敏感性为74.1%(40/54), 特异性为52.4%(11/21)。其结果说明心电图检查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价值, 但部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血管狭窄的患者心电图显示无异常改变, 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相互对应使ST-T向量抵消, 狭窄程度轻、病灶小, 冠状动脉储存能力足以代偿, 或病变部位心电图导联不易直接反映该区域。在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方面, 本研究显示心电图检查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的敏感性为23.8%(5/21), 特异性为9.3%(5/54)。说明心电图检查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敏感性较低, 此类患者需要结合其他方法做进一步检查, 必要时还需借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疾病。
综上所述, 心电图检查是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用于基层社区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ST-T改变不足以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做出明确诊断, 还需结合实际病情、其他诊断方法或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准确评价。
参考文献
[1] 金正云, 黄忆. 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QT间期缩短与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關系研究. 心电与循环, 2019, 38(2):124-127.
[2] 高杰, 黎静, 韩灵梅, 等. 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观察. 当代医学, 2019, 25(9):38-40.
[3] 朱静. 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临床效果对比.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3(7):114-115.
[4] 邱敏瑜. 心电图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结果对比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92):193-194, 198.
[5] 郑素梅. 动态心电图对60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22):115, 120.
[6] 李连海, 褚怀德, 刘建伟, 等.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 17(5):787-789.
[收稿日期:2019-05-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57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