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卧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1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 均给予卧位训练,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18例患者治疗后, 发生足下垂1例, 足内外翻1例, 肌肉痉挛
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39%, 致残率为0。生存质量评分均>60分, 患者生活均能自理。结论 康复治疗师尽早对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卧位训练, 对脑卒中患者肌力恢复和预防并发症发生有显著作用, 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提高其生存质量, 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卧位训练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3.107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疾病, 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 大多数存活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障碍, 严重影响着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
量[1, 2]。为了防止患者发生肢体挛缩、足下垂、足内外翻等并发症, 保持关节良好的功能位置, 必须注意正确的卧位姿势以及体位变换。因此, 患者入院后, 根据病情需要, 康复治疗师及早给予患者进行卧位训练非常重要。东营胜利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12月收治了11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 经过康复治疗师实施有效的卧位和肢体摆放训练, 对脑卒中患者肌力恢复和预防并发症发生有显著作用, 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东营胜利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12月
收治的11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 均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其中, 男62例, 女56例;年龄36~78岁, 平均年龄57岁;脑梗死37例, 脑出血51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 脑血栓形成8例。
1. 2 方法 患者脑卒中发生后, 即应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置包括卧位和肢体摆放, 减少患侧肢体受压及废用综合征。
1. 2. 1 仰卧位
1. 2. 1. 1 下肢 将双足底紧蹬住足底板, 以防止足下垂, 可以用足部夹板矫正。足跟悬空放在足蹬板与垫子间的空隙处, 以防止压疮。两膝及两髋关节置于伸位, 以防髋与膝关节屈曲性挛缩, 并为站立、步行训练创造条件。
1. 2. 1. 2 上肢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如下三种功能位置, 也可轮换放置:①肩外展90°, 稍内旋, 屈肘90°, 前臂稍旋前。②肩外展90°或以上, 外旋到无不适感的最大角度, 屈肘90°, 前臂旋前。③肩稍外展, 肘伸直, 前臂旋后, 掌心向上, 患侧上肢下垫一小枕, 使其高于心脏水平, 以防止局部发生水肿。④将整个上肢放在一个枕头上, 肘稍屈曲, 腕背屈30°, 手指轻度弯曲, 可握一个乒乓球等圆型物体。
1. 2. 1. 3 腕及手 ①腕中位伸直, 指间及掌指关节半屈, 拇指外展, 对掌, 指间关节微屈如手握小布卷状, 可用小夹板保持手和掌的正常姿势。②保持患者腕关节从中位到充分伸展位的活动和掌指关节全范围的活动, 其次是掌指关节的屈曲及拇指对掌等运动。手指挛缩的患者, 可用掌面夹板, 使指间关节伸直。
1. 2. 2 翻身频度 采取健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的方法, 每1~2 h翻身1次, 减少患侧卧位, 预防肢体受压。对重症脑出血患者, 首次翻身时间在起病后12 h即可[3]。一般日间翻身次数可多, 夜间适当减少, 但仍应以病情允许为度。
1. 2. 3 坐位 长期卧床患者坐起时, 有倾倒现象, 需要经过训练, 才能保持躯体平衡。截瘫者, 上肢肌力尚存, 可以进行坐起训练。偏瘫者可行健手抓床栏坐起训练。步骤为:①仰
卧位。将患手放在腹部, 健腿放在患腿下, 并推移至床边, 健手抓住床栏翻向健侧。②手抓床栏坐起。将双脚移至床沿下, 由坐位至卧位, 程度与上相反。患者不能独立完成起坐, 也可在床上系带, 训练患者用健手拉带坐起。
1. 2. 4 立位 当患者能够自行坐稳, 两侧或者一侧下肢肌力允许时, 可进行立位平衡训练。起立后要注意扶持, 以免发生意外。偏瘫患者站立时, 首先将身体重心放在健肢上, 两侧下肢分开3 cm左右, 站稳后试着将身体重心移向患肢。康复治疗师一定要辅助。视病情可给予单拐或者双拐辅助, 防止患者摔倒造成骨折或者关节脱位等不良事件发生。
1. 2. 5 卧位变换 卧位交替可改变血管内压, 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患者发生压疮、关节挛缩及静脉血栓形成, 并可改善呼吸功能, 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瘫痪患者翻身的频率一般为日间1次/2 h, 夜间1次/3 h, 以病情和患者的耐受度而适当调整。训练的方法:患者用健手抓住患手從胸前移过, 健腿置于患腿下面, 然后用健手抓住床沿或者床栏, 将肩部和上部躯干移动, 同时移动臀部和腿向健侧。下肢瘫痪患者翻身时, 康复治疗师必须首先进行抬起臀部的训练, 以两肘部为支点, 用两手托起臀部, 同时收缩腰、腹肌肉。翻身时把臀部抬起并移向一侧, 然后向对侧转动上身, 同时带动下身翻转, 或用手帮助膝关节屈曲, 转动下肢。
2 结果
118例患者治疗后, 发生足下垂1例, 足内外翻1例, 肌肉痉挛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39%, 致残率为0。生存质量评分均>60分, 患者生活均能自理。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的偏瘫治疗不仅需要采用医疗手段, 更需要康复治疗师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出现偏瘫时, 运动系统若制动>3 d肌原纤维就开始缩短, 并逐渐萎缩。运动系统制动>2周, 关节周围致密结缔组织增生可致关节挛缩[4, 5]。因此, 早期、系统、科学的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东营胜利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12月收治的11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 神经内科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各种卧位和肢体摆放的训练, 减少了患侧肢体受压及废用综合征。同时, 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体疗运动, 以加强患者各大小关节活动锻炼。例如, 协助患者做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抗阻力主动运动、抗阻力运动等[6, 7]。其中, 主动运动可提高神经系统紧张度, 活跃各系统生理功能而很受重视[8]。主动运动应在指导下进行, 2~3次/d。主要训练方法有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行等[9]。Bobarth握手可视患者情况, 要求患者保持5~10 min, 手不要晃动, 不要憋气或过分用力[10-12]。
综上所述, 神经内科康复治疗师尽早对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卧位训练, 对脑卒中患者肌力恢复和预防并发症发生有着显著作用, 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提高其生存质量, 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翔.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21):55.
[2] 黄飞燕, 黄敏.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中外医疗, 2013, 32(9):189-190.
[3] 郭爱香. 颅脑损伤致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进展, 2007, 19(2):59-61.
[4] 黄雪. 早期护理介入对预防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作用. 中国临床康复, 2007, 6(21):3277.
[5] 郭彩春, 谭秀革.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血管病偏瘫肩关节半脱位功能恢复的影响. 现代护理, 2004, 10(2):181-182.
[6] 韩风红, 段爱静. 浅谈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16):153.
[7] 陈映宇. 浅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3, 13(10):295.
[8] 刁利华. 脑病变患者康复的研究及护理进展. 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3):177-178.
[9] 孙秀艳, 马艳辉, 崔静宜, 等.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三段式康复训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04, 8(28):6192.
[10] 郑燕红.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 护理学杂志, 2005, 15(10):614-616.
[11] 王南燕.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 2007, 5(12):632-634.
[12] 秦娟, 郭秀君.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5):424-426.
[收稿日期:2019-05-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812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