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托洛尔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美托洛尔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与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后心率(HR)、血浆脑利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峰流速A峰流速比值(E/A)指标。结果 对照组显效17例(42.5%), 有效16例(40.0%), 无效7例(17.5%), 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显效25例(62.5%), 有效14例(35.0%), 无效1例(2.5%), 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 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HR为(63.6±6.4)次/min、BNP为(874.9±210.4)pg/ml、LVEDd为(40.0±4.3)mm、E/A为(0.75±0.11), 对照组患者HR为(69.8±5.7)次/min、BNP为(1188.3±
  245.8)pg/ml、LVEDd为(43.4±5.1)mm、E/A为(0.60±0.12)。观察组HR、BNP、LVEDd及E/A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联合应用美托洛尔与芪苈强心胶囊治疗, 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并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 美托洛尔;芪苈强心胶囊;慢性心力衰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3.052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心力衰竭发病率趋近1%。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 生活方式的改变,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大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普遍为血管疾病终末时期, 有着非常高的病死率与复发率[1]。心率是影响患者预后效果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靶点。药理学研究表明, 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有效减慢心率, 并减少心排血量, 降低血压, 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分析美托洛尔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 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判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5例;年龄40~78岁, 平均年龄(61.4±9.3)岁;病程0.5~20.0年, 平均病程(10.8±3.1)年;原发性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 扩张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7例, 扩张性心肌病12例, 肥厚型心肌病3例。观察组男26例, 女14例;年龄41~78岁, 平均年龄(62.1±9.2)岁;
  病程1~20年, 平均病程(11.2±3.0)年;原发性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 扩张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5例, 扩张性心肌病13例, 肥厚型心肌病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5391)治疗, 患者起始剂量为12.5 mg/次, 2次/d。如患者未出现任何异常现象, 且无不良反应, 剂量可增加至25 mg/次, 2次/d;如存在不耐受的现象, 需停止增加, 在患者好转后逐渐增加至25 mg/次,
  2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与芪苈强心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40141)联合治疗。美托洛尔用法用量同对照组;芪苈强心胶囊服用3次/d,
  1.2 g/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治疗后HR、BNP、LVEDd、E/A。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达到Ⅰ级或提高2个级别;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提高1个级别, 但尚未达到有效的标准;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并未发生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17例(42.5%), 有效16例(40.0%), 无效7例(17.5%), 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显效25例(62.5%), 有效14例(35.0%), 无效1例(2.5%), 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 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HR、BNP、LVEDd以及E/A比较 治
  疗后, 观察组患者HR为(63.6±6.4)次/min、BNP为(874.9±
  210.4)pg/ml、LVEDd为(40.0±4.3)mm、E/A为(0.75±0.11), 对照组患者HR为(69.8±5.7)次/min、BNP为(1188.3±
  245.8)pg/ml、LVEDd为(43.4±5.1)mm、E/A为(0.60±0.12)。观察组HR、BNP、LVEDd及E/A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在中老年患者中有着非常高的病死率, 且此种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 对患者危害性较大。临床显示, 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效果并不显著[2]。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效果不良主要受到心率上升的影響, 且心率上升与猝死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患者心率上升就会增加耗氧量, 缩短心室舒张时间。因此,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心率能够控制能量的减少, 有效延长舒张期, 有助于心肌细胞休息。从临床实践中观察到, 心率>85次/min的患者, 引发的心源性死亡率或复发的危险要高出心率70次/min患者6%左右。一般情况下, 临床多选择β受体阻滞剂来降低心率, 且此种药物能够抑制交感神经系统, 促使患者心率下降, 抑制儿茶酚胺类物质对心肌产生的毒性作用, 有助于保护心脏。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 这主要是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心率。但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局限性较明显[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普遍为中老年人, 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 不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同时β受体阻滞剂不良反应较多, 即便患者用药期间没有任何禁忌证也会出现不良反应, 并且仅使用1/2剂量时会由于剂量不足影响心率控制效果。临床中有不少患者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致使停药治疗[4]。而美托洛尔作为β受体阻滞剂的常见药物, 同样具备β受体阻滞剂的相关效果。   芪苈强心胶囊是中成药物, 在抑制心肌间质炎症反应中具有明显的效果。该种药物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效果显著, 有助于醛固酮与血管紧张素水平的降低, 有效预防心室重构, 能够提高心肌功能, 并降低BNP水平, 以此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5]。在此次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治疗, 观察组患者将美托洛尔与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应用治疗。结果显示, 对照组显效17例(42.5%), 有效16例(40.0%), 无效7例(17.5%), 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显效25例(62.5%), 有效14例(35.0%), 无效1例(2.5%), 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 P<0.05)。表明美托洛尔与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更显著, 联合用药可提高用药的针对性, 消除药物使用中的不良现象, 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HR为(63.6±6.4)次/min、BNP为(874.9±210.4)pg/ml、
  LVEDd为(40.0±4.3)mm、E/A为(0.75±0.11), 对照组患者HR
  为(69.8±5.7)次/min、BNP为(1188.3±245.8)pg/ml、LVEDd为(43.4±5.1)mm、E/A为(0.60±0.12)。观察组HR、BNP、LVEDd及E/A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均能够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 但联合用药的效果更理想, 联合用药对纠正患者不良症状具有明显的效果, 联合用药可产生协同性的作用, 有利于综合性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可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联合用药更能够有利于预后。
  综上所述,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联合应用美托洛尔与芪苈强心胶囊治疗, 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并有效改善患者癥状, 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李瑜贤.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中国民康医学, 2018, 30(21):88-89, 93.
  [2] 王晓萍, 吴蔚, 田鑫, 等. 美托洛尔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评价. 中国药业, 2018, 27(3):67-69.
  [3] 谢植宇, 姬晓鹏.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14(6):
  875.
  [4] 李雪萍. 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研究.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12(16):76-77.
  [5] 胡爽. 美托洛尔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重庆医学, 2017, 46(5):119-121.
  [收稿日期:2019-05-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81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