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强肾通督”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证经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吕玉娥主任医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肾和督脉密切相关,肾虚与督脉不通是腰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从“腰为肾之府”出发,提出强肾通督的治疗思路,治疗上以对穴为基础,开创“强肾通督”针法,为中医药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强肾通督针法;督脉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24-0081-02
  吕玉娥主任医师师从“国医大师”吕景山先生、石学敏先生,现为吕景山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精研“施今墨对药”“吕景山对穴”,针药并举,擅长“无痛进针,同步行针”的运针手法治疗失眠、胃肠病、糖尿病、妇科杂病、过敏性疾病、骨性关节炎等,现将吕玉娥主任医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疾病之一[1],又称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病因多样,治疗方法众多,尚不存在统一的治疗原则。西医认为LDH是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腰椎间盘纤维环因外力作用发生破裂,髓核突出,挤压硬膜囊或脊神经根,出现腰痛及下肢感觉运动神经受损的症状[2]。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存在术后感染、术后症状改善不理想、手术费用高等不足;中医药治疗多以风寒湿痹、肝肾亏虚、湿热痹阻分型,辨证不同处方不同,而针灸治疗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与腰部紧密联系的以肾、膀胱经、督脉为主。《灵枢小针解》[3]中述:“皮肉筋脉各有所处者,言经络各有所主也。”从中可看出病位有深浅,其中提出了皮脉肉筋骨病邪由外入内的的分层理论,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由其病位来看在骨,而肾主骨,这提示着病机虽由外在的风寒湿热邪气[4-6],内在的血瘀[4-6]、痰湿[6],但不可否认LDH更是由于患病日久,耗伤肾气以致无力去邪,无力气化瘀血痰湿致此病。
  2 腰与肾和肾与督脉的关系
  在临床上,吕玉娥主任医师从“腰为肾之府”的指导思想出发,结合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的临床应用经验,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肾及督脉联系紧密,运用“强肾通督”针法,治疗LDH收效明显。
  2.1 腰与肾 在中医学上,认为肾与腰关系紧密,《素问脉要精微论》[4]云“腰为肾之府”。其依据为:肾脏先天的形态位置與腰痛关系在《黄帝内经》中有所提及:肾脏质地坚韧、形态小、位置适中、不偏不倚是肾的最好形态,不易患腰痛,其他因素如肾脏位置高、低、偏,肾脏大,质地脆都容易患腰痛。《灵枢本藏篇》:“肾小则藏安难伤。肾大则善病腰痛……肾高则苦背膂痛……肾下则腰尻痛……肾坚则不病腰背痛……肾偏顷则苦腰尻痛也[3]”。从位置上说,肾贴于腹后壁,平第11、12肋骨,悬于脊柱两侧,在位置上与腰椎有直接联系;而在《灵枢·经脉》中提到肾经的循行:“贯脊属肾,络膀胱”,而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运用相同的思想,肾经向内联络肾脏与膀胱,向外联络腰脊。肾与膀胱同居于下焦,两者相表里,肾为水火之脏,膀胱气化水液的功能有赖于肾中相火的推动,肾主骨生髓,膀胱经为“是主筋所生病者(《灵枢·经脉》)[3]”,腰部功能(支持,旋转,屈伸)的完成需要筋与骨的配合,当肾与膀胱的功能正常,肾经与膀胱经气血隆盛时,腰部筋骨得养而强健有力、运动自如。《素问·脉要精微论篇》“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3]”也证实肾强则腰能转侧而不惫。
  2.2 肾与督脉 联络腰部的经络有很多,在《内经》中提到与腰部有直接联系的经脉有肾经、膀胱经、督脉、任脉、冲脉、阳维脉、带脉;从中可以看出,除肾经与膀胱经外,还有奇经八脉。《难经·二十八难》中将奇经八脉比作深湖,经脉比作沟渠,经满则益于奇经。笔者以此理解,肾经与膀胱经气血隆盛则腰部受气血濡养,而与腰直接联系的五条奇经可以调节腰部气血,在气血充足是可储蓄过多的气血,在腰部急需气血而肾中气血无法第一时间提供时,奇经中储藏的气血会及时供给,保证腰部不受伤害。而在这五条奇经中,因督脉与肾联系密切,故其对腰椎的影响最大。
  从督脉起源来看,督脉出于胞中,胞中是人体生命之根,精气聚集所在,历代说法众多,有丹田、下焦、肝、胆、肾、膀胱。笔者认为胞中居于下焦,即腰部,在人体方位上属北方水位,即天一生水。这个真水可孕育出肾,所以肾主水而生万物、分化阴阳,阴气走任脉,阳气行督脉,故督脉主全身阳气,为阳脉之海。说明肾与督脉源与流的关系。
  从经脉循行看,《奇经八脉考》中督脉的循行[7]:督脉根于胞中,而上行脊里至脑,亦有长强络脉分出与任脉相联系。沿膀胱经由头络脑下至腰骶而络肾。形成了一个前后贯通的循环。督脉脉气由肾中相火蒸化津液而成,其前通任脉,有灌注诸阴阳之用,最后再回到肾中形成一个循环,与肾为水火之脏相合。
  3 病案举例
  患者某某,男,51岁,2019年5月8日就诊。患者间断腰痛右下肢酸痛3年,伴麻木1年,疼痛、麻木沿右下肢后侧至小腿外侧终至右足背,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未予重视,1周前因劳累后酸痛麻木再次出现,伴活动不利,甚时服“布洛芬”等止痛药,效果欠佳,睡眠差,饮食二便可。腰椎 CT(2019.5.8山西省立医院)提示:腰椎退行性变;L3/4、L4/5椎间盘膨出并L5/S1椎间盘向右后外侧突出。体征:脊柱曲度存在。腰部肌肉紧张,L4/5、L5/S1 棘间、右侧椎旁压痛(+),腰部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左60 °(-),右30°(-),“4”字征(+),双侧膝腱反射对称存在(+),双侧跟腱反射(+)。右足踇趾背伸肌肌力较对侧减弱,右下肢小腿前外侧、足背浅感觉减退。双侧 巴氏征、脑膜刺激征阴性。遂于我科住院治疗,给予“强肾通督”针法治疗。   取穴:以“吕景山对穴”辨证取穴为主,辅以循经取穴。主穴:关元、命门、肾俞、委中[8]。辅穴:长强、秩边、阳陵泉、悬钟、昆仑,腰3、4、5双侧夹脊穴。操作:秩边针感以向下肢放散,直达足趾为宜。委中可三棱针点刺放血0.5~2mL。行针采用吕老独创的“同步行针法”,轻度捻转、提插,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住院14d好转出院。VAS 评分治疗前分值 7,值治疗后分值 1;M-JOA 评分治疗前分值24,值治疗后分值 5,评分改善率79%,镇痛评分=86%;临床综合疗效属显效。随访3个月无复发。
  按语:关元以补气为主,肾俞以补阴为要,二穴伍用,同走下焦,培补先天,温养后天,调节肾中阴阳,使肾气充足,筋骨得养,可谓强肾之必选之对穴。命门为督脉腧穴,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乃生命之始,定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有补阳益肾之功,又因其为督脉脉气生发,经气隆盛之处,有通督活络之效;委中为膀胱经腧穴、合穴、下合穴,是本经脉气所入,亦是四总穴之一。即腰背委中求,有舒筋活络、强健腰膝、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二穴同用,泻之有清热祛邪、疏风散寒、通经活络止痛之功;补之有补肾壮阳通督,祛风通络止痛之效。四穴同用,各发其效,共奏强肾通督之效。腰3、4、5双侧夹脊穴,其位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即可强健腰肾,又可补阳通督。患者病程较长,恐通督力量薄弱,予以针刺督脉络穴长强,加强通督之力。又因患者疼痛、麻木部位为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背部,辨经络为膀胱经合并胆经病变,辅以秩边、阳陵泉、悬钟、昆仑以疏利二经经气。
  4 小结
  在中醫上,肾为水藏,内寄相火,为水火之脏,水火为阴阳之征兆。《灵枢·五癃津液别》曰:“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腰背痛而胫酸。”肾为水火之脏,可调节阴阳,当阴阳不和则濡养腰部的髓液减少产生腰痛及下肢酸痛无力,其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非常相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为腰椎骨质变化、周围韧带受损致椎间盘不受约束而成,中医辨证为本虚标实之证。在吕玉娥主任医师的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其病机:由肾中精气亏虚,无法濡养腰椎致骨质增生或疏松;腰部气血衰少,影响督脉气血,使肾督脉循环减弱甚至不通,而成腰脊痛。进而提出以补肾为核心,通督为手段的“强肾通督”针法,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XU B S,XIA Q,MA X L, et al.The usefulness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r sequester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surgery[J] . Journal of X - r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20(3) : 373 - 381.
  [2]王和鸣.中医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282-284.
  [3]田代华.黄帝内经灵枢[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
  [4]丁光迪.诸病源候论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43.
  [5]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335.
  [6]朱震亨.丹溪心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7.
  [7]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校注[M].王罗珍校注.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1.
  [8]吕玉娥,吕运权,吕运东.吕景山对穴[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7:316.
  (收稿日期:2019-10-12 编辑:程鹏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091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