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检验的价值。方法 200例乙型肝炎患者设为试验组, 根据患者疾病类型的不同将其分为肝硬化组以及非肝硬化组, 每组100例。肝硬化组又根据患者代偿情况不同将其分为代偿期组以及非代偿期组, 每组50例。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10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肝硬化组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分别为(2.71±0.64)、(17.77±3.49)、(2.79±0.75)g/L, 非肝硬化组的IgA、IgG、IgM水平分别为(2.32±0.72)、(14.24±2.76)、(2.15±0.36)g/L, 对照组的IgA、IgG、IgM水平分别为(1.75±0.31)、(11.39±2.08)、(1.49±0.16)g/L。肝硬化组及非肝硬化组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肝硬化组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非肝硬化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非代偿期组的IgA水平为(3.00±0.75)g/L, 高于代偿期组的(2.42±0.53)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代偿期组及非代偿期组的IgG、IgM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检验工作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可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临床检验;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4.018
  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疾病, 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仅次于艾滋病的第二大全球卫生性问题。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不同, 可将该病细分为乙型肝炎以及慢性乙型肝炎两种, 其中又以慢性乙型肝炎最为多见[1]。目前, 临床上对于乙型肝炎尚无根治的方法, 多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目前, 已有研究表明[2]血清免疫球蛋白在肝硬化的表达中存在一定的特异性。在此, 本文以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所接治的200例乙型肝炎患者以及100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用以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治疗的200例乙型肝炎患者设为试验组,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证实, 符合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存在肝功能异常或是肝组织变化, 携带乙型肝炎病毒, 并排除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或既往精神疾病患者。200例乙型肝炎患者中, 男142例, 女58例;年龄最小30岁, 最大75岁, 平均年龄(47.5±9.6)岁。根据患者疾病类型的不同将其分为肝硬化组以及非肝硬化组, 每组100例。肝硬化组根据患者代偿情况不同将其分为代偿期组以及非代偿期组, 每组50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设为对照组, 均无饮酒嗜好, 且肝功能指标正常, 其中男70例, 女30例;年龄最小31岁, 最大76岁, 平均年龄(46.8±9.8)岁。试验组及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于受检当日清晨保持空腹状态, 抽取静脉血3 ml, 以3000 r/min行离心操作。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 并进行比较。
  1. 3 观察指标 对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进行观察记录, 包括IgA、IgG以及IgM, 并进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试验组及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比较 肝硬化组的IgA、IgG、IgM水平分别为(2.71±0.64)、(17.77±3.49)、(2.79±0.75)g/L, 非肝硬化组的IgA、IgG、IgM水平分别为(2.32±0.72)、(14.24±2.76)、(2.15±0.36)g/L, 对照组的IgA、IgG、IgM水平分别为(1.75±0.31)、(11.39±2.08)、(1.49±
  0.16)g/L。肝硬化组及非肝硬化组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肝硬化组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非肝硬化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代偿期组及非代偿期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比较
  非代偿期组的IgA水平为(3.00±0.75)g/L, 高于代偿期组的(2.42±0.53)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代偿期组及非代偿期组的IgG、IgM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肝脏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器官, 承担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作用[3]。一旦肝脏遭受病毒侵袭, 那么则会对其功能造成影响, 致使病情恶化, 诱发乙型肝炎。目前, 有大量统计数据表明[4], 乙型肝炎已成为继艾滋病后的第二大全球性卫生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5], 目前全球约有2亿余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 其中亚洲地区占了70%以上。随着乙型肝炎病情的发展, 可致肝硬化或是肝癌, 严重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正常的工作学习。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重灾区, 有统计数据表明, 现下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已近1亿, 占我国人口总数的7%左右, 而乙型肝炎患者也约有三千余万人, 占全球患者总数的1/3。就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知, 我國健康人群之中,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约有10%。乙型肝炎发病多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 且该病毒的复制功能极强, 容易导致患者病情反复, 对于治疗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一旦人体感染乙型肝炎, 那么病毒则会产生体液免疫, 从而致使各类抗体、补体于患者肝组织内积聚, 从而产生各式各样的病理改变, 而免疫球蛋白增多则是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近些年来, 有研究成果表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也参与到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以及发展过程中, 其中单核细胞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影响受到了广大医疗工作者的关注。乙型肝炎的早期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 致使多数患者于发病初期可能并未意识到自身病情, 若放任病情持续性发展, 那么在5年内多会发展为肝硬化, 并进一步恶化为肺癌。   血清免疫球蛋白由血浆细胞形成, 其抗体活性突出, 可细分为A、G、M、D、E数种。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十分多, 如可于抗原结合, 并诱发抗体的产生;可增强补体活性等。目前, 临床各个疾病的诊治工作中均广泛利用到了免疫球蛋白, 将其视作具有较高实际价值的诊断依据。不过, 值得一提的是, 免疫球蛋白在一定条件下也是致病因素的一种, 诸如过敏、荨麻疹等, 均有可能是由免疫球蛋白所致。当前, 免疫球蛋白在各类肝病诊治中的价值已得到了广大医疗工作者的一致肯定, 近些年也有很多临床研究表明, 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肝纤维化也有一定的联系。
  本次研究主要就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进行了对比, 数据结果显示, 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及非肝硬化组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要显著高于健康人。不过, 目前临床上对于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增高的原因尚有争议, 多数医疗工作者认为这可能与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联系。也有研究表明, 肝实质受损程度越高, 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提升的幅度也就更加明显, 也就是说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与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密切相关。本次研究数据显示, 肝硬化组的IgA、IgG、IgM水平分别为(2.71±0.64)、(17.77±3.49)、(2.79±0.75)g/L, 非肝硬化组的IgA、IgG、IgM水平分别为(2.32±0.72)、(14.24±2.76)、(2.15±0.36)g/L。肝硬化组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非肝硬化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肝硬化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要更高于非肝硬化患者, 这可能与患者单核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相关, 不过目前其具体机制并不明朗。在本次研究中, 进一步对代偿期患者以及非代偿期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了对比, 从数据上看, 非代偿期组的IgA水平为(3.00±0.75)g/L, 高于代偿期组的(2.42±0.53)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代偿期组及非代偿期组的IgG、IgM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这一数据进行分析, 无疑可将IgA视为肝炎肝硬化患者診断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看待, 应予以慎重对待。
  除上述结论以外, 本次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①研究样本数量有限, 需待日后扩大样本容量对以上结论予以进一步验证;②在本次研究过程中, 并未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进行动态追踪, 因此并不知道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是呈怎样的形式产生变化。关于以上两点问题, 囿于研究条件等因素, 尚需日后予以纠正, 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 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异常, 且显著高于健康人群, 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又要显著高于非肝硬化患者, 非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部分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综合以上结论, 可以将血清免疫球蛋白视为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检验中的可靠指标, 将其检验方法予以广泛的推广应用, 并予以进一步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 邓文成, 张杰良, 陈光辉, 等.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应用于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29(14):68-70.
  [2] 宋家政, 刘小芹, 王春蕾, 等.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肝脏, 2018, 23(12):1147-1148.
  [3] 王珍珠, 孟坤.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9, 17(2):81-83, 110.
  [4] 于忠霞, 胡久金.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诊断的影响. 抗感染药学, 2019, 16(3):465-467.
  [5] 王方, 王妮娜, 魏嘉, 等. 替诺福韦酯经治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的变化.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8, 10(4):96-100.
  [收稿日期:2019-11-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67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