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PCI联合rhBNP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谱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余文杰 吴海宏

  【摘要】 目的 探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酶谱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宁波明州医院收治的AMI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PCI治疗,其中对照组术前不进行其他处理,观察组术前则予以rhBNP静脉输注。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白细胞介素-37(IL-37)、左心室功能指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比较,前者更低;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IL-37水平比较,前者更高(均P < 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前者更高;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比较,前者更低(均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前者更低(P < 0.05)。 结论 PCI联合rhBNP应用于AMI患者中效果较佳,且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酶谱以及左心室功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重组人脑利钠肽;心肌酶谱;左心室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combined with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 on myocardial enzyme an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Methods 88 cases of AMI patients admitted to Ningbo Mingzhou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8 were recorded, and all of them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lottery method.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CI. No other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in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surgery, rhBNP intravenous infus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surgery. The indexes of myocardial enzymes interleukin-37 (IL-37),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cardiac adverse ev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 and cardiactroponin I(cTnI)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L-37 level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all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evel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 and 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 (LVES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 was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PCI combined with rhBNP is effective in AMI patients,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myocardial enzyme an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reduce the risk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Myocardial enzyme;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于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所引起的心肌供氧不足的一组疾病[1]。AMI导致心肌长时间处于缺血状态,从而促使心肌细胞发生不可逆死亡,且随着发病时间的不断延长,患者病情随之加剧,临床治疗难度增大。有研究报道显示,AMI作为心血管危急重症之一,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2]。因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是目前临床上广泛用以治疗AMI的有效手段,该治疗方式可于短时间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从而增加心肌细胞的有效灌注,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挽救存活心肌[3]。然而,临床上存在部分患者在接受PCI术后出现复流量缺乏以及缺血心肌损伤加剧等情况。有研究学者发现,于PCI围术期加入抗心律失常以及心肌保护等药物可保证PCI的治疗效果[4]。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属于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线抗心力衰竭药物之一,应用于心肌的保护拮抗心肌梗死后所产生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等系统的激活,从而有效防止心肌梗死患者微环境的进一步紊乱[5]。本文通过研究PCI联合rhBNP对AMI患者心肌酶谱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AMI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宁波明州医院收治的AMI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4例其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34~87岁,平均(68.23±5.36)岁;体质量指数19.4~26.7 kg/m?,平均(23.12±2.73)kg/m?;合并糖尿病20例,高血压25例。对照组44例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35~87岁,平均(68.31±5.39)岁;体质量指数19.2~26.9 kg/m?,平均(23.14±2.70)kg/m?;合并糖尿病19例,高血压26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纳入标准[6]:(1)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AMI;(2)接受PCI治疗;(3)年龄≥18周岁;(4)发病至就诊时间≤12 h。(5)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脏瓣膜病变或心肌病者;(2)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存在病变者;(3)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者;(4)既往有PCI史者;(5)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者;(6)存在精神疾病者;(7)正参与其他研究者。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予以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PCI治疗,且接受常规抗凝以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必要时可予以强心、利尿干预。其中对照组术前不进行其他处理。观察组术前则予以rhBNP(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国药准字:S20050033)静脉输注,具体方式:rhBNP使用剂量为1.5 μg/kg,随后按照0.0075 μg/(kg·min)作为初始速率静脉泵注,维持收缩压水平在90 mmHg以上,调整维持剂量在0.0075~0.0200 μg/(kg·min)之间,治疗时间为72 h。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 d后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白细胞介素-37(IL-37),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CK-MB、cTnI、IL-37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具体操作以试剂盒说明书为准,相关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LVEF、LVEDD、LVESD检测方式为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心脏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心绞痛、心源性猝死以及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版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CK-MB、cTnI、IL-37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CK-MB、cTnI水平比对照组低;IL-37水平治疗后比对照组更高(均P < 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LVEF水平比对照组更高;治疗后LVEDD、LVESD水平比对照组更低(均P < 0.05),见表2。
  2.3 两组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P < 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AMI的发病率正呈逐年升高趋势,该病会导致患者的心功能明显降低,甚至引起死亡,是目前临床上严重威胁我国中老年人群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7-9]。急诊PCI是目前国内外所公认的治疗AMI患者最有效手段之一,然而部分患者在PCI术后会出现心肌细胞的再次损害,从而促使机体免疫系统的激活,激发氧化应激,进一步诱发炎症反应以及心脏电生理、心脏功能、心肌代谢、心肌结构等相关改变,继而加剧心脏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最终导致患者病情的加剧[10-12]。寻找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CK-MB、cTnI水平方面比,使用rhBNP者降的更低,这与黄丽娟等[13]的研究报道相符,其在报道中指出,rhBNP对AMI患者PCI术治疗后的左心功能以及左心室重构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分析原因,rhBNP静脉输注可有效增加冠状动脉血供,从而有利于改善心肌缺氧、缺血,减少梗死面积,同时可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对左心室重塑发挥抑制作用,进一步达到改善心肌酶谱水平的目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LVEDD、LVESD水平方面对比,前者更低,这表明在PCI治疗的基础上增用rhBNP静脉输注,可明显改善AMI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究其原因,rhBNP可通过选择性增加冠状动脉血供,促进冬眠以及心肌细胞功能的恢复,进一步增加心肌收缩力[14]。与此同时,rhBNP静脉输注可显著扩张血管,导致心脏前后负荷的降低,继而改善心功能。另外,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比较结果,提示在PCI治疗的基础上增用rhBNP静脉输注,可有效降低AMI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风险。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在于:rhBNP属于人工合成的一种BNP类似物,是目前临床上用以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线药物,其无正性肌力与正性心率作用,同时不会增加心肌耗氧量,有利于避免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此同时,rhBNP应用可有效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并產生显著的利尿作用,且有利于降低体循环阻力以及减轻心室后负荷,继而有效改善血管与肾脏血流动力学。阿地力江·托呼提等[15]报道也证实,对于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在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增用rhBNP,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而且对其肾功能指标也有明显地改善作用。本文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IL-37水平相比治疗前较高,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较高,其中IL-37属于抗炎细胞因子之一,可能通过和免疫抑制细胞共同发挥某种机制,继而在炎症调节以及免疫应答抑制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这也是本文选择IL-37作为监测指标的主要原因。因此,可推测rhBNP可能是通过上调抗炎因子的生成,从而抑制炎性反应,进一步发挥治疗AMI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70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