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奥曲肽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奥曲肽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0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及常规组,每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联合应用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腹胀缓解时间、腹泻缓解时间、肠内营养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球菌总数、杆菌总数、球杆菌比值。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常规组的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667,P=0.0032<0.05)。联合组患儿的腹胀缓解时间、腹泻缓解时间、肠内营养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4+1.4)、(1.8+0.7)、(3.7±1.6)、(5.8±1.2)d,均短于常规组的(2.0±1.5)、(2.8+0.8)、(6.4±1.5)、(8.2±1.3)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球菌总数、杆菌总数、球杆菌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球菌总数、杆菌总数、球杆菌比值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升高程度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奥曲肽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肠道菌落情况。
  [关键词]奥曲肽;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菌落情况;常规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5.058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属于常见的新生儿急腹症,也是导致新生儿肠穿孔、败血症的重要原因,该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临床有研究指出,该病与患儿全身免疫功能差、肠道屏障功能差相关。患儿的临床症状有腹胀、腹泻、呕吐、便血等。近年来,随着我国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与发展,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但是近年来有研究[11指出,在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期间。联合应用奥曲肽,可获得理想疗效。本研究简单探究分析奥曲肽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及常规组,每组52例。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日龄1~10d,平均日龄(5.6+1.7)d;足月儿6例,早产儿46例;出生体质量1870~3601g,平均出生体质量(2735±877)g。联合组男28例,女24例;日龄1~11d,平均日龄(6.0±1.8)d;足月儿4例,早产儿48例;出生体质量1867~3611g,平均出生体质量(2739±896)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人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均符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患儿入院前均有腹胀、腹泻、呕吐等症状;便隐血试验结果为阳性;参与研究前未服用过促胃肠功能动力药物;患儿监护人均对研究知情,同意患儿参与研究。
  1.2.2排除标准消化道先天畸形患儿;心肺等器官发育障碍患儿;过敏体质患儿;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中途转院患儿。
  1.3方法两组患儿均实施常规治疗:禁食7d,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并进行胃肠减压。TPN方案如下:1~2g/(kg.d)浓度为10%的脂肪乳、10~15g/(kg.d)葡萄糖、2~3g/(kg.d)复方氨基酸、100~150mg/(kg·d)复方维生素、2mol/(kg·d)Na*、1.5~2.0mol/(kg·d)K*、0~18mg/(kg.d)Ca2+、120~150ml/(kg.d)液体量,静脉滴注给予肠道外营养。联合组联合应用奥曲肽注射液治疗,30ml/kg奥曲肽注射液(0.1mg/ml)+50ml氯化钠(浓度为0.9%),通过输液泵持续均匀静脉滴注24h,1次/d。两组均连续滴注7d。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①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便隐血试验结果、喂养方法制定临床疗效判定标准[2]。用药治疗7d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彻底消失,便隐血试验结果转阴,可进行母乳喂养为显效;用药治疗7d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便隐血试验结果转阴,但依然无法耐受母乳为有效;用药治疗7d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无变化,便隐血试验结果阳性,无法进行母乳喂养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②对比两组患儿的腹胀缓解时间、腹泻缓解时间、肠内营养恢复时间、住院时间。③对比两组患儿的营养状态(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在患儿治疗前后测量患儿体内各项物质的含量从而评估其营养状态。④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肠道菌落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联合组治疗显效33例,有.效1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常规组治疗显效21例,有效2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6%。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667,P=0.0032<0.05)。
  2.2两组患儿腹胀缓解时间、腹泻缓解时间、肠内营养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联合组患儿的腹胀缓解时间、腹泻缓解时间、肠内营养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4±1.4)、(1.8±0.7)、(3.7±1.6)、(5.8±1.2)d,均短于常规组的(2.0±1.5)、(2.8+0.8)、(6.4+1.5)、(8.2±1.3)d,差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兩组患儿治疗前后营养状态对比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升高程度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落情况对比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球菌总数、杆菌总数、球杆菌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球菌总数、杆菌总数、球杆菌比值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升高程度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在整个新生儿阶段发病,尤其是出生2~12d的新生儿,患病率在0.1%~0.3%,在极低体质量患儿中的患病率为7%~10%。再者,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学、妇产医学不断发展、进步,提高了早产儿与极低体质量儿的生存率,也增加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
  从医学理论上来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发于低体质量儿、早产儿,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国内有关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死亡特点并无明确观点,也尚未明确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原因。但是有研究(3指出,围生期感染或是缺氧、肠道防御功能低下、早产儿消化道功能发育不成熟、肠道菌群定植时间延缓、喂养方法不当等因素是导致患儿肠道内菌群过分增殖,细菌进人受损肠上皮,引发炎症反应与炎症连锁反应,进而导致肠道血管收缩,导致肠道缺血,继发灌注肠道损伤,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主要原因。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早期,难以准确与新生儿败血症分辨。疾病早期,患儿影像学表现显示,患儿有肠道轻度胀气,肠管僵硬、胃泡充气、充气不均等症状。疾病进
  展期,患儿的影像学会有门静脉积气影、串珠状积气等现象疾病特征。但是因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常常会同时发生多种X线表现,所以临床及时确诊的难度较大[4]。临床有研究[5]指出,想要确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必须让患儿绝对禁食3~5d。在开展治疗后,需增加患儿的肠内禁食时间,直到患儿的腹胀、呕吐、便血等症状全部消失,便隐血试验转阴,全身情况均有好转才可恢复正常饮食。
  奥曲肽属于八肽环状化合物(人工合成),该药与天然内源性生长抑素的作用非常相似,但是奥曲肽的作用比较强,且药物效果比较持久。相较于天然生长抑素,奥曲肽的半衰期更高(高30倍)。奥曲肽具有促甲状腺素、内分泌激素、胃肠道激素的病理性分泌作用,也可有效抑制胃酸、胰酶、胰岛素等的分泌。奥曲肽在多种疾病(胃肠瘘、成人消化道出血、甲状腺肿等)中应用,均有显著效果6。近年来,临床尝试着将奥曲肽用于新生儿疾病。有研究指出,奥曲肽可有效抑制胃肠蠕动,可有效减少患儿肠道的过度分泌,可增强肠道的水吸收功能。也有研究[7]指出,奥曲肽可减轻人体再灌注损伤,可有效减少肠道内的毒素吸收情况,可减轻肠道缺血,可有效抑制肠道炎症。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长期进行禁食治疗,会导致患儿的肠黏膜萎缩,治愈后会有病情反复的现象。在给子常规干预的同时,给予奥曲肽注射液注射治疗,可有效促使患儿的肠道功能恢复,可增加患儿的体质量,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有研究[8]指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用肠道外营养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奥曲肽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体质量。本研究赞成这一观点,本研究中联合组患儿(常规干预+奥曲肽注射液治疗)的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常规组(常规干预)的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667,P=0.0032<0.05)。联合组患儿的腹胀缓解时间、腹泻缓解时间、肠内营养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4±1.4)、(1.8+0.7)、(3.7±1.6)、(5.8±1.2)d,均短于常规组的(2.0±1.5)、(2.8+0.8)、(6.4±1.5)、(8.2±1.3)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球菌总数、杆菌总数、球杆菌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球菌总数、杆菌总数、球杆菌比值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升高程度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奥曲肽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比单纯实施常规干预的疗效更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用奥曲肽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更短,肠内营养恢复时间更快,肠道菌群情况改善更佳。
  参考文献
  [1]赵爽,吴松,张良.益生菌联合奥曲肽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观察.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5):93-94.
  [2]唐书庆,朱丽,张蓉,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23例临床特点分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9,34(15):1171-1175.
  [3]李敏,王惠颖,陈洋,等.双岐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价值分析.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0):272.
  [4]周燕.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研究.中国急救医学,2017,37(z1):233-234.
  [5]张文迪,余肖,蔡在胜.奧曲肽注射液联合无乳糖配方奶喂养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疗效观察.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6):630-634.
  [6]王小红.奥曲肽联合水解配方奶粉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的影响.北方药学,2018,15(2):115-116.
  [7]程波,万诚,张茜.奥曲肽注射液治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的临床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1):77-79,83.
  [8]Yin Y, Qin Z, Xu X, et al. Inhibition of miR-124 improves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via an MYPT1 and TLR9 signal regulation mechanism. 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 2019, 234(7):10218-10224.
  [收稿日期:2019-11-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747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