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对比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生长抑素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曲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淀粉酶水平变化情况、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为(6.18±1.15)d、腹胀消失时间为(5.14±1.04)d, 短于对照组的(8.32±1.19)、(8.63±1.28)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血淀粉酶水平为(1414.29±12.29)U/L, 与对照组的(1414.21±12.16)U/L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血淀粉酶水平为(427.71±4.43)U/L, 低于对照组的(698.83±6.05)U/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42%(61/66), 高于对照组的78.79%(52/6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生长抑素, 采用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奥曲肽;生长抑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1.061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腹症, 指的是由于多种病因导致胰腺内胰酶激活导致胰腺及周围组织受损所致的一种急性化学性炎性反应[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中, 由于免疫细胞的过度激活及炎症介质的大量释放, 可诱发血管内凝血功能障碍及微血栓的形成, 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均会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2]。奥曲肽属于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衍生物, 生长抑素可减轻胰腺炎性病变,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以期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指导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年龄20~70岁;②患者知情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面协议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重症感染者;②胆源性胰腺炎者;③合并有多器官功能障碍者;④近期使用生长抑素或胰酶抑制剂者;⑤近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6例。观察组中, 男36例, 女30例;年龄20~70岁, 平均年龄(51.19±6.43)岁;平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36.49±4.52)分。对照组中, 男34例, 女32例;年龄20~70岁, 平均年龄(51.12±6.37)岁;平均APACHEⅡ评分(36.43±4.58)分。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即给予胃肠减压、禁饮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生长抑素(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5274)治疗, 第1天将6.0 mg/d剂量的生长抑素溶于500 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24 h, 然后静脉滴注, 以后使用微量泵以250 μg/h 的速度持续泵注24 h, 连续泵注7 d。
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曲肽(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1207)治疗, 第1天予以100 μg静脉推注, 然后使用微量泵以25 μg/h的速度持续泵注24 h, 连续泵注7 d。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淀粉酶水平变化情况、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无效:治疗7 d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体温等指标均未见任何改善甚或加重;有效:治疗7 d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所缓解, 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体温等指标有所改善;显效:治疗7 d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基本消失, 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体温等基本恢复至正常[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为(6.18±1.15)d、腹胀消失时间为(5.14±1.04)d, 短于对照组的(8.32±1.19)、(8.63±1.28)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淀粉酶水平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血淀粉酶水平为(1414.29±12.29)U/L, 与对照组的(1414.21±12.16)U/L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血淀粉酶水平为(427.71±4.43)U/L, 低于对照组的(698.83±6.05)U/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显效33例, 有效28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2.42%(61/66);对照组显效29例, 有效23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78.79%(52/66);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指的是由于暴饮暴食、酗酒、感染、高钙血症、胰管阻塞、胆道疾病、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造成胰液分泌过多, 导致胰液微循环障碍引起的胰脂肪酶及胰蛋白酶激活, 致使细胞因子释放, 胰腺及其周围组织受到破坏, 使得各种炎性介质及内毒素由肠道入血, 从而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失衡及全身炎性反应, 若治疗不及时可诱发猝死,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療关键在于抑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的活性, 改善机体的胰腺微循环, 减轻胰腺的自身消化。奥曲肽属于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衍生物, 其半衰期为90~120 min, 并能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激活单核吞噬细胞、改善血流动力学。生长抑素广泛分布于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神经系统, 且在胃肠道及丘脑下部的浓度最高, 不但能降低胰腺的内外分泌, 还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加快坏死组织的修复, 且半衰期更短[4]。此外, 奥曲肽还能有效控制促甲状腺激素和脑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的分泌, 并能有效控制胃肠胰内分泌素的分泌。本研究所使用的生长抑素属于人工合成的肽化合物, 外源性生长抑素可直接抑制胰腺的分泌, 从而降低胰酶的消化作用, 并能有效抑制胃液的分泌及胃肠的活动。同时生长抑素还能对Oddi括约肌产生松弛作用, 从而促进胰液的排出, 并能诱导转化生长因子B1基因的表达, 促进胰腺组织的再生[5]。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为(6.18±1.15)d、腹胀消失时间为(5.14±1.04)d, 短于对照组的(8.32±1.19)、(8.63±1.28)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觀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42%(61/66), 高于对照组的78.79%(52/6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奥曲肽可抑制胰腺组织的多种酶, 从而抑制胰腺蛋白酶对机体的自身消化作用, 并能通过减轻炎性反应对溶酶体膜的损伤, 降低门静脉压力, 减少内脏血流量, 抑制胆囊排空, 减少胃肠蠕动, 抑制胰酶分泌, 同时生长抑素还能选择性收缩心脏血管, 从而有效降低门静脉血压, 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奥曲肽还能有效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 减少内毒素的生成, 减轻腹胀、腹痛症状, 促进肠蠕动, 预防低钙血症, 减少胆汁返流, 抑制血小板活性等。同时, 奥曲肽还能抑制磷脂酶A2和胰酶的活性, 消除坏死性毒素, 降低胰管内压力, 刺激网状皮素, 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的活性, 并抑制细胞因子引起的“瀑布反应”, 从而有效保护受损胰腺细胞, 并进一步阻止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的进展,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6-8]。
综上所述, 相较于生长抑素, 采用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戚海军, 杜广清. 生长抑素联合奥曲肽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 31(7):1042-1043.
[2] 赵文星. 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比较.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95):151-152.
[3] 江宗奇. 乌司他丁与奥曲肽联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 16(1):26-28.
[4] 任庆涛. 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24):130-131.
[5] 王文进, 邵莉莉, 颜加云, 等. 大黄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系统评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1):31-35.
[6] 彭文洪, 程家祯, 李建忠, 等. 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中国综合临床, 2012, 28(9):957-959.
[7] 张旭. 生长抑素与泮托拉唑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比较. 中国当代医药, 2017, 24(24):28-29.
[8] 叶月萍. 生长抑素与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对比.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12):72-73.
[收稿日期:2018-10-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70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