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帕金森病的早期治疗观察与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究帕金森病患者在早期接受治疗时其方法分析及医学价值。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过帕金森病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选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早期进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Webster评分及UPD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有总效率为91.67%(55/60),治疗过程中出现呕吐反胃2例,低血压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在调整药物及治疗方案之后,不良反应均被消除。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普遍存在早期失治,提高对帕金森病的重视和早期治疗,可极大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早期治疗 医学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20.07.0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0)07-0-02
   Early Treatment Observation and Clinical Analysis of Parkinson Disease/WANG Chao, PEI Yua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0, 18(7): -14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alysis and medical value of early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 Method: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60 patients who had received Parkinson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Observed the effect of non-drug therapy, drug therapy and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atients. Result: The scores of Webster and UPDRS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efficiency rate of the treatment was 91.67% (55/60), there were 2 cases of vomiting nausea and 2 cases of hypotension during the treatment,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was 6.67%(4/60). Th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eliminated after adjusting the drug and treatment plan. Conclusion: Parkinson disease patients generally have early treatment failure, improve the atten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of Parkinson disease,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rkinson disease patients.
   [Key words] Parkinson disease Early treatment Medical value
   First-author’s address: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847, China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减少、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特征,可伴有智能减退、行为情感异常、言语错乱等非运动及其他合并症[1]。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2]。PD屬于一种神经变性病,具备进展缓慢、起病隐匿,高患病率,高病残率和慢性病程的特点[3-4]。为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及其家庭尽早脱离疾病带来的灾难,恢复正常的生活,特进行以下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过帕金森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选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诊断标准:(1)少动,至少具有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姿势不稳其中之一;(2)无锥体系损害,小脑体征,反复的脑损伤史等;(3)服用左旋多巴治疗有效[5]。纳入标准:(1)病程均未超过5年;(2)均能较好服从治疗且行神经功能测试完全。排除标准:由于颅内感染、外伤、血管性病及占位性病等原因造成的帕金森综合征。所选患者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54~71岁,平均(57.28±5.34)岁;病程0~5年,平均(1.24±0.55)年。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说明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服用药物。观察受试者早期进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效果。
   第一,非药物治疗。医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深入的心理交谈,使得护患、医患关系更加融合。饮食方面做到营养均衡。第二,药物治疗。选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及抗胆碱能药物,患者在服药初期其消化道可能会出现问题,例如呕吐反胃、恶心等,但均属于正常状况。一般服药30 min后症状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利用左旋多巴药物治疗帕金森疾病主要分为五个阶段:(1)第一阶段,“蜜月期”,治疗效果保持平稳,药效维持水平较高,大约持续5年。(2)第二阶段,患者服药后,其效果开始下降。(3)第三阶段,患者出现睡眠障碍、脚部痉挛,肌张力出现异常,这种情况通常在帕金森疾病发病严重的部位表现最为明显。(4)第四阶段,出现剂末现象。(5)第五阶段,药效减退情况频繁出现,开关现象、剂末现象严重。第三,手术治疗。进行手术治疗,患者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患病类型为原发性帕金森疾病;(2)利用左旋多巴进行药物治疗卓有成效;(3)药物治疗效果开始逐渐下降,不良反应显著;(4)疾病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为立体定向毁损手术,第二种为神经组织移植治疗,最后一种为脑起搏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病情是否改善的判断依据有两个,第一种为帕金森统一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scale,UPDRS)评分,该量表包括4个子量表,Ⅰ测评患者心理,行为,心情状况,总计16分;Ⅱ主要测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总分52分;Ⅲ测评患者的运动能力,总分108分;Ⅳ测定患者并发症;量表满分为156分,得分越高,病情越严重[7]。第二种为Webster症状评分表。该量表包括10项症状,每项均采用0~3分4级评分法评估,1~10分为轻度障碍,11~20分为中度障碍,21~30分为重度障碍[8]。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肌张力、运动灵敏度明显提高,能够进行正常的、无剧烈运动的活动及工作,UPDRS评分或者Webster评分改善51%及以上;有效:患者肌肉张力、运动灵敏度有所提高,不能进行一系列正常活动,UPDRS评分改善10%~50%或Webster评分改善26%~50%;无效,身体状况及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无异,UPDRS评分改善10%及以下或Webster评分改善25%及以下。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Webster评分及UPDRS评分比较
   治疗后患者Webster评分及UPD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疗效
   60例患者中显效38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55/60)。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出现呕吐反胃2例,低血压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在调整药物及治疗方案之后,不良反应均被消除。
  3 讨论
   目前,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成果。有证据表明,神经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肠道微生物及代谢物、PD相关基因改变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神经变性和神经元丢失发作和进展的关键因素[9]。
   帕金森三大临床特征:其一患者四肢活动速度与正常人相比较慢;其二长期震动颤抖的肌肉无法轻易放松;其三就是静止性震颇[10]。还有一些非运动症状也可出现在帕金森病发展的任何阶段,研究表明大多数帕金森患者存在运动障碍发生前已出现神经退行性改变,通常有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轻度认知障碍等临床表现,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临床标志[11-12]。本研究中,治疗后患者Webster评分及UPD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帕金森病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利于患者恢复。
   帕金森病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的神经变性疾病,伴有多种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但往往不引起患者和临床醫师的重视。因此充分加强医患双方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重视,同时选择合理的辅助检查和适当的生物学指标,可以使帕金森病被尽早发现、尽早治疗[13]。到目前为止,左旋多巴的替代治疗仍然被誉为是治疗帕金森疾病的最佳治疗药物。但患者如果长时间连续服用这种药物会出现“开关现象”,严重一些还会对运动功能造成永久性损伤或者改变精神面貌。现在有关科学技术人员正在致力于从基因的角度研究出治疗帕金森疾病的方法,这是一种研究帕金森治疗的崭新的发展方向[14]。本研究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55/60),治疗过程中出现呕吐反胃2例,低血压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在调整药物及治疗方案之后,不良反应均被消除。
   帕金森病患者普遍存在早期失治,提高对帕金森病的重视和早期治疗,极大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任继学.中医脑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14-715.
  [2]孙忠人,杨文明.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2-103.
  [3]龙海丽.帕金森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进展[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40-41.
  [4]王刚,崔海伦,刘军等.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及诊断与治疗转化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8,18(1):19-20.
  [5]吕传真.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73-274.
  [6]王冰,徐军,汤修敏.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信度和效度研究[J].山东医药,2009,49 ( 28) : 88 -89.
  [7]陈海波译.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9,18(1):61-62.
  [8]赵全军.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量表评估帕金森病的手术疗效评估中的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27(1):83-84.
  [9]崔亚欢,陈乃耀.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21(1):109-111.
  [10]周锦霞,潘春联,郑丽芳.早期帕金森病预警标准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11):2238-2240.
  [1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帕金森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4):268-271.
  [12]王刚,崔海伦,刘军,等.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及诊断与治疗转化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8,18(1):19-24.
  [13]张燕,刘平.帕金森病的早期治疗进展[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8,20(4):357-360.
  [14]李炜大,汤占斌,韩有泽,等.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概况[J].现代生物学进展,2019,10:1993-1996.
  (收稿日期:2019-11-18) (本文编辑:马竹君)
  ①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 沈阳 110847
  通信作者:裴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82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