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膀胱管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效果及心理状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分析膀胱管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效果及心理状态。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9月-2019年7月收治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1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41例使用膀胱管理,对两组护理效果及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残余尿量与膀胱容量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SAS与SDS评分为(34.19±3.38)、(34.79±4.82)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情感功能、人际关系、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膀胱管理,可改善膀胱功能,减轻不良情绪,还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膀胱管理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康复护理 心理状态
   doi:10.14033/j.cnki.cfmr.2020.07.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0)07-00-03
   Rehabilitation Nursing Effect of Neurogenic Bladder and Psychological State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by Bladder Management/HUANG Cairong, ZHONG Liyua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0, 18(7): -91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effect of bladder management on neurogenic bladder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Method: Eighty-one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7 to July 2019.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Forty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and 41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used bladder management. Then compared the effects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residual urine volume and bladder capacity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34.19±3.38), (34.79±4.82) points, which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emotional function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social function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Bladder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can improve bladder function, reduce bad mood,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Bladder management Spinal cord injury Neurogenic bladder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ntal state
   First-author’s address: Xinhui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men City, Jiangmen 529100, China
   神经源性膀胱主要以尿潴留、大小便功能失调等为临床表现,若未得到有效治疗,可对患者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目前,临床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主要根据其损伤类型和程度采用不同方法,如自主排尿、留置导尿、重建排尿反射弧、辅助排尿等方法,该方法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疗效不一[1]。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9月-2019年7月收治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1例患者资料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9月-2019年7月收治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1例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疾病,心理神经疾病,妊娠或哺乳期者,血液免疫病者,中途退出患者。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相关同意书。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35~77岁,平均(41.37±2.45)岁;车祸伤15例,坠落伤14例,其他伤11例。研究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33~77岁,平均(42.62±2.58)岁;车祸伤17例,墜落伤14例,其他伤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常规措施。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膀胱管理,具体如下:(1)饮水计划。控制饮水时间和饮水量,饮水时间控制于6:00-20:00,每3~4小时饮水1次,在20:00后禁止饮水;含水物质的摄入,需严格进行记录。(2)间歇导尿计划。导尿时间:患者晨起前,餐前及睡前;导尿实施:指导患者每隔4~6小时自行排尿,排尿结束后导尿,将残余尿导尽;根据排尿量和膀胱恢复情况对导尿次数进行调整,将导尿间隔时间逐渐延长;导尿终止:当残余尿量不足50 ml时即表示其膀胱恢复情况良好,已处于平衡状态,可停止导尿;导尿步骤:尿道口给予常规消毒,使用10F~14F的导尿管,尽可能选用小号导管,若尿液浑浊或是膀胱充盈时,选用大号的导尿管;膀胱锻炼计划:提高膀胱敏感性;舒缩运动:告知颈椎或胸椎损伤患者密切关注膀胱充盈前兆,进而寻找排尿反射扳机点,排尿前对会阴区、肛门、大腿内侧进行刺激,同时做假想排尿紧缩动作;而T12以下的损伤患者做假想停尿放松动作,行吸气收腹运动;挤压膀胱排尿法:脐下一横指能够触及膀胱底的时候,便立即应用挤压膀胱排尿法,手法如下:双手拇指放置于患者髂嵴处,其他手指放置于下腹部膀胱底,逐渐向盆腔、尿道口方向施加压力;用一边手掌触摸患者膀胱,从膀胱底向体部环形进行按摩,由轻到重,直至膀胱缩为球状,重叠双手放在膀胱上,沿耻骨后下方进行挤压,耻骨上避免加压,不可使用暴力,直至有尿液排出,待尿液不外流时,松开手再一次加压,尽可能将尿液排尽。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残余尿量与膀胱容量进行比较;依据焦虑自评量表(SAS)与(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组心理状态,分数值越高表明焦虑及抑郁程度越重;应用SF-36生活质量表评估两组生活质量,评估社会功能、生理功能、人际关系、情感功能等方面,分数越高表生活质量越佳[2-3]。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膀胱功能比较
   研究组残余尿量与膀胱容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研究組患者SAS与SD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患者情感功能、人际关系、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在临床上是一种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疾病,主要是因控制排尿的中枢神经系统或是周围神经系统受损所导致。有研究表示,近些年,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提高,致使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发病率也随之上升[4]。患者一旦发生神经源性膀胱,可出现尿潴留、大小便功能失调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因受疾病的困扰,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其治疗效果[5-6]。为探讨膀胱管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效果及心理状态分析,本研究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1例临床资料给予分析。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残余尿量与膀胱容量比对照组优;研究组SAS与SDS评分比对照组优;研究组患者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等均比对照组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表明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膀胱管理,可改善膀胱功能,减轻不良情绪,同时能提高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显著。分析原因:本研究中,临床对患者实施膀胱管理,患者定时定量饮水,护理人员冲洗患者膀胱增加其膀胱压力,在刺激膀胱的同时可使其周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进而促发排尿感,并且配合按摩可使局限血液有效循环,提高其胱肌群收缩反应能力[7-8]。另外,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收腹缩阴运动,可锻炼腹肌和盆底肌肉,使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相互作用加强,增强其排尿反射神经敏感性,特别是对尿意缺失患者来说,饮水摄入量增加能够使尿量增多进而产生反射性排尿,可促使其恢复自主排尿[9-10]。此外,对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方案,患者导尿时间规律,并排尿情况随时对导尿次数进行调整,通过人为方式减轻患者膀胱排空压力,使尿液反流或残余尿过多现象减少,有助膀胱周期性的排空和扩张,让其接近生理平衡状态,反射性膀胱重新建立,促使膀胱早日恢复功能[11-12]。受环境与样本例数等因素,关于两组患者依从性,有待临床研究补充。
   综上所述,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膀胱管理,可改善患者膀胱功能,有效减轻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夏婷,王欢.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127-129.
  [2]郑瑞,邹小翠.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个体化护理[J].吉林医学,2018,39(3):583-584.
  [3]杜红萍.集束化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6):38-40.
  [4]宋海峰,张庭继,夏英鹏,等.膀胱尿压测评系统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影响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8):849-850,852.
  [5]饶珊珊,黄丽,皮海菊,等.穴位针灸联合膀胱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病人预后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4):528-530.
  [6]植毓媛.个体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发生膀胱功能障碍的恢复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4):4348-4350.
  [7]杨悦,张建梅,谢娜.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影响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48-51.
  [8]庞灵,郭惠玲,刘花,等.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综合康复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6,31(8):94-95.
  [9]孙莉娜,李卉梅,李艳芬,等.精细化管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3):55-57.
  [10]谢粟梅,文琪,孙群,等.康复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膀胱管理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1):155-157.
  [11]何英,张妙媛,彭敏,等.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自我管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9,17(23):2828-2831.
  [12]刘玉娟,胡萍,晏维荣.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膀胱管理依从性的动态调查[J].全科护理,2018,16(33):4103-4105.
  (收稿日期:2019-11-15) (本文编辑:郎序莹)
  ①江门市新会人民医院 广东 江门 529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828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