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应用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6月-2019年6月104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2例(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52例(肌内效贴扎治疗)。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Fugl-Meyer、Ba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Ba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采用肌内效贴扎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上肢功能,缓解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肌内效贴扎 脑卒中 偏瘫肩痛 上肢功能 疼痛程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intramuscular effect sticking in the treatment of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after stroke. Method: A total of 104 patients with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after stroke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9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52 cases, kineto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52 cases, intramuscular effect sticking)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drawing lots. The pain degree, Fugl-Meyer, Bathel index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scores of pain degre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cores of Fugl-Meyer and Bathel index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ramuscular effect stick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pper limb function, relieve the degree of pai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after stroke.
   現阶段,伴随着我国脑卒中患病人数的逐渐增多,以至于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作为脑卒中后较为常见并发症,偏瘫肩痛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伴有肩关节脱位、肩手综合征等,不但降低了治疗效果,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因此寻找出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1]。而肌内效贴扎能促进肌肉有效收缩,缓解疼痛,限制不良关节活动范围,促进淋巴循环等[2]。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时,采用肌内效贴扎,能够有效改善其预后,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3]。为更好地表述肌内效贴扎的应用效果,本文以笔者所在医院近两年期间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为研究对象,说明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6月-2019年6月104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偏瘫肩痛诊断标准;(2)无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性疾病;(3)治疗依从性较高。参与此次研究活动的人员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38、14例,年龄47~82岁,平均(64.5±3.2)岁;观察组男、女分别为41、11例,年龄49~82岁,平均(65.5±3.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应用Bobath技术、Rood技术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患者进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运动疗法、针灸和理疗等常规康复治疗,医护人员应充分按照患者的自身情况指导其开展上肢运动功能锻炼,内容包括肩胛骨活动、按压肩胛骨胸壁关节及上肢分离运动等,每天锻炼时间应控制在30~45 min,坚持每天锻炼,连续锻炼30 d。之后采用无弹性的普通贴布贴扎。观察组同对照组采用相同运动疗法,同时采用肌内效贴(上海美地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技术治疗,其贴法为:(1)缓解疼痛。患者坐位,患肩自然下垂,上臂内旋位屈肘90°,健手略用力向上托住患手和前臂,取X形贴布,中间剪开一个洞,将痛点置于洞中作为锚点,采用自然拉力,向两侧尾端延伸。(2)放松胸大肌。患者仰卧位,患侧肩外展90°,肘伸直,手掌向前,采用爪形贴布锚固定于患侧肱骨大结节处,采用自然拉力将四条尾分别沿胸大肌扇形延展。(3)放松肱二头肌。患者姿势同(2),采用Y字形贴布,锚固定于患侧桡骨粗隆处,采用自然拉力沿着肱二头肌长头和短头延展,分别止于盂上结节和喙突处。(4)加强冈上肌、三角肌后束。患者姿势同(1),采用Ⅰ字形贴布,锚点固定于患侧肩胛骨上角内侧处,采用自然拉力顺着冈上窝到三角肌,跨过肩关节,止于三角肌止点。上述贴扎一次持续3 d,贴扎两次休息1 d,连续贴扎30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VAS)量表评定,采用10分制,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剧烈疼痛分别为<3分、4~7分、8~10分,评分越低疼痛越轻[4]。(2)上肢功能,采用上肢功能(Fugl-Meyer)量表评定,对偏瘫患者的运动、感觉等功能进行评估,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患者功能越佳[5]。(3)改良Bathel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采用50分制,得分越高生活能力越高。(4)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内容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等,总分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Bathel指数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Fugl-Meyer、Ba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Ba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Fugl-Meyer、Bathel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中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脑卒中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不但对其工作、生活造成影响,同时还降低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从而延长疾病的康复时间。其中偏瘫肩痛是脑卒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当前对其的发病机制依然尚不清楚,然而大部分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等存在着密切关系[7]。据相关文献[8-9]显示,通过对脑卒中后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虽然起到了有效的治疗效果,然而依然会存在偏瘫肩痛等症状,以至于对患者的上肢功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对肩关节附近软组织造成了损伤。
   近些年,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肌内效贴扎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以往,临床上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时,常采用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效果不佳。贾敏等[10]根据偏瘫肩痛患者的超声检查发现,偏瘫肩痛患者常常存在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积液,肩峰-三角肌上部滑囊炎,冈上肌病变。而李涛等[11]也认为偏瘫肩痛与肩部周围的病变有关,而与肌力无关。所以在治疗时应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才能改善患者上肢功能。肌内效贴扎作为当前临床上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措施,具备良好的防水性、伸缩性,并具有使用便捷、可靠性高等特点,能够增强机体感觉,从而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环。肌肉效贴主要是按照机体功能的解剖结构、生物力学原理,并利用贴布的粘弹性、持续性力学实施牵拉,从而能够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另外,肌肉效贴还能够稳定关节、支持软组织的作用,从而有效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患者水肿[12]。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ugl-Meyer、Ba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将肌内效贴扎应用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中有效果,获得了众多患者的认同。
   综上所述,通过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采用肌内效贴扎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上肢功能,缓解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张梦月,冯加彬,张蕊,等.肌电生物反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2):48-49.
  [2]施伯瀚,厉坤鹏,胡寅虎,等.肌内效贴对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后肩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3):351.
  [3]陈波,柯明慧,孟兆,等.祥肌内效贴早期应用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40(6):448-450.
  [4]吴晓琳,张艳正,尹海云.肌内效贴的网格形贴法和爪形贴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部消肿影响的比较[J].医学信息,2017,30(2):85-86.
  [5]孙光涛,邹春颖,戚询中,等.肌内效贴对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源性肩痛的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3):8-9,12.
  [6]李威,李丹,赵宜莲,等.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強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8,33(4):279-282.
  [7]田笑笑,严程,张翔,等.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早期手肿胀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7,32(5):411-413.
  [8]姜增明.肌内效贴联合压力治疗在脑卒中早期患者手肿胀中的治疗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8,17(6):59-61.
  [9]张大威,周敬杰,张明.强化上肢带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12):2298-2300.
  [10]贾敏,刘志华,于晓明,等.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2):127-132.
  [11]李涛,周谋望.脑卒中肩痛患者肩部病变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10):1135-1138.
  [12]王芳,叶金波,赵仕蓉,等.肌内效贴扎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3):452-453.
  (收稿日期:2019-12-19) (本文编辑:何玉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36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