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性眩晕的临床效果与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以40例后循环性眩晕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就诊时间为2017年1月~2019年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将其中20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2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相互比较后可知,观察组95.0%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75.0%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针对后循环性眩晕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与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后循环性眩晕;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3..01
  后循环性眩晕一般由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使得患者的后循环系统出现障碍,使得患者的供血区域神经功能出现障碍,继而出现眩晕、头痛及运动障碍,严重者甚至引发内脏性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临床治疗此类疾病的方式较多,西药治疗方便简单,但患者因个体差异,因此,治疗效果不尽相同,随着中医在临床的不断推广,其在临床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中医将后循环性眩晕归纳为“眩晕”的范畴[2],为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性眩晕患者的疗效,下面以40例后循环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调查内容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为40例后循环性眩晕患者,纳入标准:①经《中国后循环性眩晕的专家共识》[3]判断,符合疾病诊断标准;②患者经头部CT检查,无脑干出血或脑梗现象;④配合度及依从性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③西药过敏或中药不耐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将其中20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2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最小患者38.5岁,最大患者80.7岁,平均年龄(59.47±3.24)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最小患者37.7岁,最大患者82.4岁,平均年龄(58.36±3.15)岁。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组间可进行公平对比。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温水吞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30,规格:6 mg),每日3次,每次6 mg。每晚睡前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黑龙江百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1009,规格:5 mg),每日1次,每次5mg。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西药类型及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同时,使用祛痰活血止眩汤治疗,药方为:白术、赤芍及茯苓各15 g、姜半夏、川穹及天麻各12 g、陈皮、枳实、当归及葛根各10 g,甘草6 g。肝阳上亢的患者,加入石决明及钩藤各12 g;痰濁中阻的患者,加入代赭石15 g、泽泻10 g;肾精不足的患者,加入熟地黄12 g、山萸肉10 g及牡丹皮8 g;气血亏虚的患者,加入党参及山药各10 g,黄芪12 g;耳鸣的患者加入郁金及石菖蒲。使用500 mL清水煎至100 mL药水,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次50 mL,每日1剂,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15 d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有效率根据中医候诊评分结果来判断,包括:无效、一般、好转、显效四个等级。无效:中医候诊评分无明显变化,甚至评分增加;好转:中医候诊评分下降≥25%,<60%,症状明显好转;显效:中医候诊评分下降≥60%,<90%,临床显著改善;痊愈:中医候诊评分下降≥90%,临床基本消失。治疗有效率=(一般+好转+显效)/总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 20.0软件系统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x±s”数据资料行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比较
  相互比较后可知,观察组95.0%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75.0%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详见表1。
  3 讨 论
  中医将后循环性眩晕列为“眩晕”的范畴,认为患者眩晕是体内瘀血、痰瘀所致,祛痰活血汤由多种中草药联合熬成而成,其中半夏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天麻具有止眩晕的功效,白术及茯苓具有化痰祛湿的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等等,将药物联合熬制,起到祛痰化瘀、镇眩通络的功效,从而使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后,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后循环性眩晕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与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俐婷,张振涛,张兆辉.后循环供血区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8,v.25(02):113-115.
  [2] 杨燕妮,杨思进.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7,8(01):130-131.
  本文编辑:李 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20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