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悬吊训练结合肌内效贴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和平衡能力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悬吊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8年1—12月该院收治的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常规组(n=30)、悬吊组(n=30)和观察组(n=30),分别接受常规康复、常规康复+悬吊训练、常规康复+悬吊训练+肌内效贴。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项中的D区、E区和 Berg 平衡量表(BBS)进行测评。 结果 3组患儿治疗前的各项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的GMFM-D、GMFM-E、BBS评分对比中,常规组上述指标为 (24.76±7.52)分、(17.86±3.12)分、(42.28±2.85 )分,悬吊组上述指标为(28.66±10.23 )分、(18.58±5.11 )分以及(46.18±3.13)分,觀察组上述指标为(31.54±13.08)分、(19.01±5.92)分以及(48.23±3.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0, P<0.001;t=6.882, P<0.001;t=2.464, P<0.05)。 结论 悬吊训练结合肌内效贴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对其步行能力和平衡能力有肯定的作用。
  [关键词] 悬吊训练;肌内效贴;脑瘫;粗大运动; 平衡能力
  [中图分类号] R7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0)03(a)-0048-04
  Effects of Suspens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Intramuscular Patch on Walking and Balance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GUO Pei-jian, PENG Gui-lan
  Department of Child Neurorehabilitation, Xiamen Women's and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uspens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intramuscular patch o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Methods A total of 90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who were treated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8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studied. The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ventional group(n=30), the suspension group (n=30)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 = 30) receiv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 suspension training,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 suspension training + intramuscular patch. The D, E, and Berg Balance Scales (BBS) of 88 items of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Test Scale (GMFM) were used for evaluation.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functional scores of the three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treatment (P>0.05). In the comparison of the indicators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above indicator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ere (24.76 ± 7.52) points, (17.86 ± 3.12) points, (42.28 ± 2.85) points, the above indicators in the suspension group are (28.66 ± 10.23) points, (18.58 ± 5.11) points, and (46.18 ± 3.13) points, and the above indicat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re (31.54 ± 13.08) points, (19.01 ± 5.92) points, and (48.23 ± 3.77) point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2.210, P<0.001; t=6.882, P<0.001; and t=2.464, P <0.05). Conclusion Suspens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intramuscular pat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of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and 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ir walking ability and balance ability.   [Key words] Suspension training; Intramuscular patch; Cerebral palsy; Gross exercise; Balance ability
  脑瘫是一种终生性疾病,随着患儿生长发育,其功能障碍还有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继发性损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痉挛型脑瘫约占脑瘫患儿的70%。由于肌张力和肌力等异常,患儿易出现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核心肌群无力和身体平衡差,严重影响了患儿运动功能的发育。
  悬吊疗法是一种感觉运动的综合训练系统,是让身体处在高度不稳定状态下进行各种力量训练,通过增强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来提高身体功能水平及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开链、闭链运动以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最佳诱发效果[2]。临床研究表明,悬吊训练能有效提高脑瘫儿童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及稳定能力。 肌内效贴治疗将有弹性的胶布贴于体表,以达到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进运动功能的目的。由于其有改善肌肉活动、降低肌张力等作用,多用于运动损伤等 .临床中脑瘫患儿多以被动运动为主,肌张力过高和核心肌力的不足等严重影响患儿的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因此加强核心力量和降低肌张力是最关键的。该文研究以该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对象,挖坑悬吊训练结合肌内效贴对脑瘫患儿步行及平衡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方便选取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痉挛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顺序分为常规组、悬吊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年龄 2~7岁。其中常規组男 22例、女 8例;平均年龄(71.3±22.3)个月;悬吊组男 23例、女7例;平均年龄 (70.8±23.5)个月。观察组男 21例、 女9例, 平均(72.9±21.6)个月。各组患儿性别、年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MCS)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1.1  入选标准  ①均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及分型标准[3];②无畸形或肢体挛缩等影响患儿运动功能;③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MCS)的评定为Ⅰ~Ⅲ级;④有一定的理解及表达能力,能配合完成训练项目;⑤年龄在2~7岁,男女不限。
  1.1.2  排除标准  ①各类进行性疾病导致的运动、智力障碍;②伴有心、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儿;③癫痫发作未控制;④伴有关节、肌肉等器质性疾病;⑤患有严重的与皮肤有关的疾病,不能粘贴 KT 者。
  1.2  康复治疗方法
  1.2.1  常规组  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运动模式,诱发正常动作的发育,包括Bobath治疗技术、肢体牵伸、站立、步行及平衡训练等,40 min/次,6次/周,共治疗3个月。
  1.2.2  悬吊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儿童悬吊系统训练  ①核心肌群控制训练: 主要针对躯干做悬吊屈伸训练, 对腰背部与腹肌肌群进行前屈、后伸训练, 提高躯干的稳定性,增强髋、骨盆、腹部的稳定性。②体位转换训练:在悬吊装置辅助下完成从坐到跪、 跪到单膝跪、 单膝跪到站立训练等。③行走训练:用滑轨悬吊装置辅助患儿完成步行训练, 悬吊滑轨增加了患儿运动的安全性与趣味性。④站立平衡板及平衡气垫训练:患儿双手握住悬吊手柄,首先双脚站于平衡板或平衡气垫上,再过渡到单脚站于平衡板或平衡气垫上进行平衡训练。⑤前庭平衡觉、本体觉、运动觉训练:在悬吊装置下,患儿双手支撑于BOBATH球上,双下肢置于悬吊带上进行前后运动;患儿站立于海盗船上进行前后左右运动训练。⑥患儿下肢肌力训练:利用弹力绳挂在悬吊绳上进行下肢的主动力量训练。以上运动6组/次,5 min/组。1次/d,6次/周。
  1.2.3  观察组在悬吊组基础上进行肌内效贴贴扎  ①放松髋内收肌群:“Y”形贴布,〖锚〗固定于股骨内上髁的上 ,〖尾〗分别沿髋内收肌群延展至腹股沟下方。②放松小腿三头肌 :患儿俯卧位,贴布〖锚〗固定于足跟部,〖尾〗 沿腓肠肌两侧肌腹向上延展至腘窝下,采用“Y”形贴布。③促进肌四头肌收缩:患儿坐位,〖锚〗固定于大腿根部,〖尾〗分别沿肌四头肌肌腹,延展于髌骨两侧至胫骨粗隆处汇合,采 用“Y”形 贴布。④增强足背伸力量 :采 用 “I”形贴布 , 〖锚〗固定于胫骨外侧 1 / 3 ,向内外踝延展,〖尾〗在足背处。⑤增强腹内外斜肌的肌力:“I”形贴布,侧卧,〖锚〗固定于髂前上棘,〖尾〗沿同侧肌内斜肌、对侧腹外斜肌的走向延展至对侧肋弓下缘与腋中线交点处,两侧贴法相同。肌内效贴每天贴 1 次,6 次/周,整个训练期间均进行贴扎,1~2 d更换1次,连续治疗3个月。
  1.3  疗效评定
  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 、Berg量表 评估,评估由同一人员进行。评估人员不知晓患儿分组;评估时患儿状态好,能主动配合完成。
  1.3.1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量表  对量表中D区、E 区 进 行评 定 , 记 录 百 分 比 。GMFM中D区和E区分别为站立13项、走跑跳24项,每具项目有4分标准进行评分,0分:不能启动(完全不能做);1分:启动;2分:部分完成;3分:完成。
  1.3.2  Berg平衡量表(BBS)  评定方法包括双腿站立、单腿站立、足尖对足跟站立、睁眼及闭眼站立,站起、行走、转身、止步和起步等进行评定。BBS有四级评分标准,将平衡功能从易到难分为14项,每项分为5级(即0,1,2,3,4,),总积分最高为56分,最低分为0分。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粗大运动功能
  治疗前每组患儿GMFM量表D区、E区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每组患儿GMFM 量表D区、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提高 (P<0.001),且观察组的粗大运动得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和悬吊组(P<0.001),见表2,表3。
  2.2  Berg平衡量表评分
  治疗前每组患儿Berg量表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每组患儿Berg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平衡性明显优于常规组和悬吊组(P<0.05),见表4。
  3  讨论
  脑性瘫痪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选择性运动缺乏控制、肌张力异常、肌肉无力、肌肉挛缩等,严重影响了患儿生长发育和运动功能[4]。阻碍痉挛型脑瘫早期有效运动发育的主要因素可能是肌肉力弱和运动控制缺乏,这两个因素均会阻碍随后的发育和学习,并随着婴儿的成长和体重的增加而更加严重.痉挛是牵张反射性增强的表现,痉挛随着时间而逐步发展,与肌肉的改变有关,特别是肌肉长度的变化.肌肉长度的改变会使相应肌肉无法发挥自己的功能性动作[5]。同时肌肉骨骼问题会致使患儿失去对自己身体平衡能力的控制,尤其是控制躯干的核心肌群的不足,身体的随意运动控制能力是机体运动控制的主导,也是决定头部与上下肢运动发育的主导。躯干的稳定能力起著中枢调节的作用,核心力量不足会影响人体的重心不稳,身体重心的改变会导致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负重处在不正常对位对线上,患儿易出现负重支撑无力,易失去身体调节平衡的能力。传统康复对核心深层肌群和感觉运动控制训练束手无策,过度牵伸关节会导致患儿疼痛,加重痉挛.这些都是康复治疗中经常面对的重点和难点。
  悬吊训练起源于挪威,在治疗和训练中,该技术的应用可达到同时解决三大康复治疗要素:感觉运动控制、稳定性(协调)和肌力问题[2]。悬吊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神经肌肉反馈重建技术,作是为一种主动训练及治疗肌肉疾病的方法。有研究表明,儿童悬吊训练系统更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躯干控制能力、步行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6]。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悬吊通过减重、失重、自重等训练机制,结合游戏和任务导向性训练,让患儿更多地参与到治疗中。②与被动手法相比较,悬吊是主动性的运动,悬吊能帮助患儿支撑体重从而解放治疗师的双手,这样治疗师就可以把手放在患儿需要刺激的部位给予相应的手法刺激,以促进肌肉的收缩;同时治疗师也可以帮其调整姿势促进姿势的对称和控制。③悬吊治疗中患儿处于悬吊状态,属于不稳定的支持面,为保持身体平衡,需动员肌肉中本体感受器更多的参与,形成对肌肉的神经支配。有研究报道,悬吊治疗技术通过激活“休眠” 或“失活” 的髂腰肌,重建其正常功能模式及神经控制模式[7]。另外悬吊核心稳定训练针对患者的多裂肌、腹横肌、腰方肌等核心肌群进行了激活和强化,更好地促进了患儿的躯干的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8]。④悬吊的核心目的是神经肌肉激活,肌肉的控制是大脑来支配的,通过悬吊训练吏患儿的运动神经元被激活达到对神经肌肉的控制,重新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9]。
  肌内效贴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肌内效贴布选择顺着或者逆着肌肉收缩方向帖扎可有效增加肌肉收缩和放松肌肉的作用[10]。通过胫前肌、股四头肌、腹内外斜肌等特定肌群的贴扎加强感觉输入,引起神经反射,促进肌肉收缩时募集更多的运动单元,改善本体感觉,增强运动控制能力来改变运动模式。②肌内效贴能帮助患儿减轻阻力,降低小腿三头肌、内收肌等的肌张力,放松肌肉的紧张度,促进 筋 膜 和肌肉功能重建,肌肉的正常活动会将运动信息传递给大脑的中枢控制部分,达到对神经肌肉控制的重建,使患儿的运动控制和身体平衡协调性有较显著的提高。③肌内效贴有减轻疼痛的作用,减轻患儿对康复训练的抗拒,使患儿更易配合治疗。肌内效贴有效、方便,不含任何药物成分,具有低过敏性,无不良反应,易被患儿家长接受。
  在任素伟等[11]、杨青青等[11-12]专家的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GMFM C区功能得分为(34.82±3.36)分,悬吊组(32.12±3.14)分,常规组(29.88±3.16)分。Berg 量表评分观察组为(45.53±3.77)分,对照组(42.18±2.94)分。由此数据证实,研究结果与该文中对粗大运动和平衡量表评分研究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该次研究的有效性。该次研究中,常规组、悬吊组和观察组治疗后的粗大运动D和E区评分、平衡Berg量表评分指标对比,其中常规组上述指标为 (24.76±7.52)分、(17.86±3.12)分、(42.28±2.85)分,悬吊组上述指标为(28.66±10.23)分、 (18.58±5.11)分以及(46.18±3.13)分,观察组上述指标为(31.54±13.08)分、(19.01±5.92)分以及(48.23±3.77)分(P<0.05)。且3组疗效中观察组显著优于常规组和悬吊组(P<0.001)。
  该研究结果显示,患儿经过3个月的悬吊训练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后,其GMFM 评分和BBS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可见悬吊训练结合肌内效贴不仅可以提高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同时还可以提高其平衡能力。
  有研究表明,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有助于改善关节活动,促进精细运动功能的发育。悬吊训练通过不稳定的状态而提高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悬吊运动是一种运动感觉统合训练;而肌内效贴也有增加本体感觉输入的作用。两者结合可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助于神经运动控制的完善。确切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明确。   综上所述,悬吊训练结合肌内效贴有助于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改善患儿的本体感觉,增强大脑的神经肌肉控制机制,更好地改善粗大运动功能,促进患儿平衡能力的提高。由于肌内效贴和悬吊是一种安全、无痛、有效的治疗方法,结合游戏和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提高患儿的主动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依从性,便于在临床实践中开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徐开寿.儿科物理治疗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225-227.
  [2]  黄维彬,尚清.悬吊系统操作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2-4.
  [3]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一部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7):747-754.
  [4]  艾春玲,杜娇娇,焦艳冬,等.肌内效贴在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5):3529-3533.
  [5]  黄真.婴幼儿期脑性瘫痪:目标性活动优化早期生长和发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4-6.
  [6]  康贝贝,徐磊,卢明甲,等.儿童悬吊训练系统对脑瘫儿童躯干控制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5(9):891-893.
  [7]  吉增良,邓增稳,王晓东,等.悬吊治疗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髂腰肌痉挛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5,37(11):1674-1676.
  [8]  荣积峰,王卫宁,吴毅,等.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7,32(2):109-112.
  [9]  Romeo DM, Ricci D,Brogna C,et al.Use of the Hammersmith Infant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in infants with cerebral palsy: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Dev Med Child Neurol, 2016,58(3): 240-245.
  [10]  谭同才,叶祥明, 余艳梅,等.肌内效贴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2016,31(6):686-688.
  [11]  任素伟,林春,孟兆祥,等.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 22(11):1310-1313.
  [12]  楊青青,丁兰菊,贾志广,等.悬吊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功能及平衡性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8,26(10):118-120.
  (收稿日期:2019-12-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428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