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 自2018年1—12月选择该院收治的50例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及5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分支分级情况(即膝关节水平以上动脉率、膝关节水平以下动脉率)、血管狭窄评分及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CT灌注参数。结果 研究组患者膝關节水平以上动脉率、BF、MT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膝关节水平以下动脉率、血管狭窄评分、BV、TT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诊断,可显示出两种疾病患者CT灌注参数、血管分支分级、血管狭窄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这些指标可作为鉴别诊断两者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4(a)-0186-02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指的是由于糖尿病所致各种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内皮功能损害等引起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这种疾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较为相似,但后者是非糖尿病状态下发生的肢外周动脉病变,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比,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长期处在高糖因素的刺激下,其外周动脉病变程度更加严重,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因此,临床需尽早采取有效方案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并及早采取针对性的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才能改善其预后[1]。目前,临床有对多种方法(如超声、MRI、多层螺旋CT检查等)可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其中,超声检查虽具有价格低廉、安全无创等优势,但其诊断准确率有待提升,MRI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其存在一定的辐射危害,而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造影剂用量少等众多优势[2]。该文选择该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50例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及5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对比研究,主要分析了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应用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条件下,选择该院收治的50例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及5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纳入标准: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分别符合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标准;患者诊断依从性均良好且自愿加入该研究。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存在碘对比剂过敏史者。研究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7:23,患者年龄为42~78岁,平均年龄(58.16±2.24)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17±0.45)年。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5:25,患者年龄为43~77岁,平均年龄(58.18±2.2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16±0.47)年,上述一般资料对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具体方法为:诊断前,先采用绷带将患者双下肢进行外固定,并指导其取仰卧位,将足部置于前方,然后,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扫描机从肾动脉水平到踝关节足背进行常规扫描,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流200 mAs、管电压120 kV、螺距0.8 mm、层厚0.625 mm。完成CT平扫后,再采用高压注射器经患者肘静脉给其注射70 mL碘普罗胺对比剂,注射速率为5 mL/s,流速控制为4~5 mL/s,注射造影剂的同时进行扫描,先扫描侧位定位图像,扫描时间控制为30~35s,完成增强扫描后,将获取的影像资料传至GE ADW4.5工作站,通过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技术对获取的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处理与分析。并选择腘动脉为感兴趣区,获取患者BV、BF、MTT、TTP等CT灌注参数。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分支分级情况(即膝关节水平以上动脉率、膝关节水平以下动脉率)、血管狭窄评分(病变血管管腔的狭窄程度采用5分评级法进行评估,1分:管腔正常,未见狭窄;2分:管腔轻度狭窄<50%;3分:管腔中度狭窄,狭窄程度为50%~74%;4分:管腔重度狭窄,狭窄程度为75%~99%;5分:管腔完全闭塞)及BV、BF、MTT、TTP等CT灌注参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管分支分级情况
研究组患者膝关节水平以上动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膝关节水平以下动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管狭窄评分及CT灌注参数
研究组患者血管狭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BV、TT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BF、MT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及危害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相关数据表明,约有10%的糖尿病患者会伴发下肢血管病变,引发这一并发症发生的机制是由于长期处于高糖因素的刺激下,会导致患者足背动脉血流状态逐渐发生变化,血流量减少,血液呈高凝状态,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动脉管腔变窄、闭塞,从而引发肢端供血不足,进而引发患者下肢局部出现感染、缺血性溃疡微循环障碍等症状。相比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更加严重,不仅会导致患者非外伤性截肢率显著增加,病情严重时还易引发其死亡,因此,为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和降低其病死率,就需尽早对其进行确诊和治疗[3]。 3.2 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价值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临床诊断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其虽具有确切的诊断效果,但是,該种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易增加患者诊断痛苦。现代临床多采用多层螺旋CT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诊断,多层螺旋CT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其不仅具有扫描范围大、快速、安全无创、重复性高、所耗费用与时间少等众多优势,且通过强化扫描中的横断面图像,能清晰地将患者下肢血管情况显示出来,从而有助于检查人员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4]。且多层螺旋CT利用血管分析软件,还能自动、精准地测量血管管径,从而能将管腔的狭窄程度准确地反映出来。另外,还有研究证实,下肢血管具有分支少、走形直、长度长等特点,利用CT成像能将下肢血管狭窄程度、长度和闭塞部位准确地显示出来,从而有助于临床对下肢血管病变类型和程度进行准确诊断[5]。
该研究中,通过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及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膝关节水平以上动脉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膝关节水平以下动脉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血管狭窄评分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BV、TTP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BF、MTT水平显著低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组,说明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诊断,可显示出两种疾病患者CT灌注参数、血管分支分级、血管狭窄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这些指标可作为鉴别诊断两者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层螺旋CT鉴别诊断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赵玲,张军.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对比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8,27(16):127-128.
[2] 姜涛.双源CT血管成像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对照研究[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9,15(4):24-25.
[3] 生侠,谢青,刘彩霞,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糖及凝血指标的变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12):133-136.
[4] 黄恒青,岑建,黄一株,等.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术在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研究[J].影像技术,2019, 31(3):31-34.
[5] 欧冠英,江永焰,林波淼.基于CT影像Ⅱ型糖尿病患者左心结构与功能变化的研究[J].Infection International(Electronic Edition),2018,7(3):171-174.
(收稿日期:2020-0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44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