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气血学说”探讨老年脑病的中医治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阐述“气血学说”理论和老年脑病的概念,介绍“气血学说”与老年脑病的相互关系,通过“气血学说”认识老年脑病气血不足、气血不畅的病因病机,并根据“气血学说”理论指导老年脑病的中医临床治疗。
  关键词 中医学;气血学说;老年病;中风;脑病
  中圖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0)10-060-03
  老年脑病是一组临床常见的老年多发疾病。传统医学认为,老年脑病属中风、眩晕、头痛、健忘、呆证、不寐等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缺血性脑卒中、椎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病及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症等。“气血学说”是中医理论之一。人之有生,气血为本,气血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1]。《黄帝内经》中提到:“头者,精明之府”,《圣济总录》谓“囟者物有所受命”,《难经·四十七难》曰“人头者,诸阳之会也。”,追溯中医古籍,可总结出脑能主宰人的生命活动,人通过脑认识事物。《医林改错》中记载“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化而为髓,由脊髓上行入脑。”,《灵枢·决气篇》中也有记载:“谷入气满,泄泽补益脑髓”,脑由后天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濡养,气血调和是脑主神明功能正常运行的保障。现根据前人的理论经验,结合笔者的临床体会,从“气血学说”理论对治疗老年脑病作初步探讨。
  1 “气血学说”理论的阐析
  1.1 气的概念
  《灵枢》中对气的定义做了阐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气是饮食入胃后充养全身的物质。“气者形之种,形者气之化”,气是万物的本源,是组成人体的基本元素。气具有温煦、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活动的作用。
  1.2 血的概念
  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正常运转的基础物质之一,血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具有滋润、濡养全身的功能。《灵枢》中对血的定义是:“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说明了血的来源是由后天饮食的水谷精微经脾胃运化化生而得。“血者,神气也”,血液是人体精神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血液的运行有赖于血的充盈与脉管的通利。
  1.3 气血的关系
  《灵枢》中对气血关系的记载为:“血之与气,异名同类”,“营气者,……化之以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气血二者都是由水谷精微化生而来,都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血证论》言:“夫载气者,血也,而运血者,气也”,血是气的载体,气是血的动力,血的正常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一身血气不可分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从血中而来又能温煦推动血的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气血二者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同时病理上也互相影响,因此临床上常见气血同病。《素问·八正神明论》云:“血气者,人之神”,气血在人体内周流循环,相互作用,共同奉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气血盛则脑精神明,体旺形强。
  2 从“气血学说”认识老年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颜德馨教授提出“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2]。老年脑病是基于年龄增长出现的疾病,其病因主要是由于年老气血虚衰,脏腑功能减退,久病失养,长年积劳,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内外之邪造成气血耗伤或痰浊血瘀阻滞,气机逆乱,升降失调,血脉不利,经络不畅,气血不能正常濡养五脏、四肢百骸,气虚和血瘀是老年脑病的两大主要病理改变[3],《备急千金方》有言:“头者,……人神之所注。气血精明,……皆上归于头。”,气血不和则脑髓失养,百病乃生。老年脑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常发生于脏腑气血内虚的基础上[4],故本虚常见气血两虚,标实则以瘀阻经脉多见[5]。
  2.1 从气论老年脑病病因
  《黄帝内经》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头为之倾,目为之眩。”,《本草备要》谓:“人之记忆,皆在脑中,……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老年脑病多责之于气虚,气充则神明,气虚则神衰,气虚是老年脑病的发病之本,老年人年老气衰,脏腑虚损,脑络失于濡养。气虚则血行不畅,积而为瘀,气化不足则湿滞经络,留而为痰,痰瘀挟气血上犯清窍,清窍气血失衡则可见头痛、眩晕、中风诸症。老年脑病也可见于气滞,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冲于脑可见头痛、头胀。
  2.2 从血论老年脑病病因
  老年脑病常见实证表现为血瘀者较多,血瘀是现代医学中脑动脉硬化、脑出血、脑梗塞的主要病因及病理因素。《诸病源候论》中记载“血之在身,……常无停积,若因堕落损伤,皆成瘀血。”若脉道不通或者卒然受外伤导致出血,血液凝涩停积于脉中则为瘀。近年来,王新陆[6]等人基于现代疾病谱重新提出了“血浊”的概念。血浊即血的浑浊,是指各种因素造成血的清纯状态受到影响、血的循行障碍等,均属于血浊的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高脂血症。《格致余论》谓:“或因忧郁,或因厚味,……或因补剂,气腾血沸,清化为浊。”,血浊的原因与气血紊乱相关,气机不利,脉道不畅,浊气不行,积于血中,化为血浊。血瘀与血浊是血的常见病理状态。
  3“气血学说”在治疗老年脑病中的运用
  立足于整体观念,老年脑病病虽在脑,但内外之邪致病不外乎机体的气血失衡,进而脑神失养,功能失调,引发病变。基于整体观念,在治疗老年脑病上要考虑老年群体多虚多瘀的病理特点[7],注重气血的调护,人体气血以通顺为贵,因此在以补气养血为主要治法的同时要兼顾疏通气血塞滞,理气活血。
  3.1 益气养血法
  进入老年后,心气始衰,血气懈惰,气血不足是最常见的证型,临床上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悸不寐,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四肢倦怠,记忆力减退,纳呆,舌淡,苔白,脉细弱等。《温病条辨》:“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无形之气”,治宜益气养血,代表方为八珍汤加减,常用药物:当归、川芎、熟地、芍药、白术、党参、大枣等。   3.2 理气活血法
  久病入络必有瘀,气虚血瘀证是中风恢复期常见证型,久病耗伤正气,气虚血行不畅,进而脑脉瘀阻,临床表现为肢体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唇舌色暗,苔白,脉缓,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内经》曰:“疏其血气,令其条达”,治宜益气化瘀,理气活血,代表方为补阳还五汤加减,常用药物:黄芪、赤芍、当归尾、地龙、红花、桃仁、川芎等,方中黄芪与赤芍,补益正气的同时活血行血,使周身气血充盈,通而不滞。黄芪赤风汤是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改变而来,研究表明黄芪赤风汤能改善循环,提高老年脑病的临床疗效[8]。
  3.3 清化血浊法
  气虚运化失职,污浊积于血中聚而成浊,浊血上犯清窍,导致脑病发生[9]。症见头脑昏沉,记忆力减退,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治宜清化血浊,方选化浊行血汤,常用药物:荷叶、决明子、赤芍、酒大黄、制水蛭等。
  3.4 针灸疗法
  针刺、贴敷多气多血的手阳明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以及心包经、心经上五俞穴的输穴,气血输出之源,大陵和神门穴来调和气血预防高血压治疗效果明显[10]。
  4 结语
  综上所述,血之于气,并走于上,气血逆乱,发于脑则见眩晕、中风、头痛等,气存于血,血是气的生化之本,治疗老年脑病要从益气补血和理气活血两方面来达到气血调和的目的。气血学说与老年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气血学说可以更深入认识老年脑病的病因病机,同时其在老年脑病治疗上能起到指导作用,临床上要根据老年人气血不足、气血痹阻的病机特点,组方遣藥,提高老年脑病的临床疗效。
  5 参考文献
  [1]    黄玮,余江维,余国君,等.《黄帝内经》中气血学说在临床的指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3):17-19.
  [2]     颜德馨.从“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论治心脑病[J].天津中医药,2009,26(5): 353-354.
  [3]    张汉梁,黄坚红,黄应杰.中风病不同病程中医证候特征与脑病理改变关系的研究[J].中医研究,2000,13(6):17-19.
  [4]     黄燕,雒晓东,卢明.刘茂才治疗老年脑病用药的经验[J].中医杂志,2002,43(6):422-423.
  [5]    胡晓贞, 胡祺祥, 曹振东. 颜乾麟运用“气血学说”诊治心脑血管疾病经验[J].中医文献杂志,2017,35(3):40-43.
  [6]    王新陆.论“血浊”与“治未病”[J].天津中医药,2008,25(3):177-180.
  [7]     卢灿辉,林汉平,林武,等.卢永兵主任医师治疗老年脑病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1):4-5.
  [8]     刘爱华,韩振翔.黄芪赤风汤合补中益气汤对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19,41(3):713-716.
  [9]      席加秋,王中琳.脑血辨证理论探析[J].山东中医杂志,2019,38(9):813-816.
  [10]  闫海慧,张艳,孙明祎,等.“治未病”思想指导高血压病防治探微[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2):119-123.
  [2020-05-09 收稿 ]
  作者单位: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626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