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调查影响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59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等。根据30 d内是否发生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36例)和未死亡组(561例)。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社區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死亡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氧合指数≤250 mm Hg、低白蛋白血症、高尿素氮血症、肌酐>133μmol/L、C反应蛋白>10 mg/L、多叶肺炎、菌血症、机械通气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与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死亡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氧合指数≤250 mm Hg、低白蛋白血症、高尿素氮血症和机械通气是影响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氧合指数≤250 mm Hg、低白蛋白血症、高尿素氮血症和机械通气是影响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死亡 呼吸系统疾病
   doi:10.14033/j.cnki.cfmr.2020.13.0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0)13-00-03
   Analysis of Death Factor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ZHUANG Lia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0, 18(13): -4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ath factor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Method: This study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597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This includes age, sex,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alignancy. According to whether death occurred within 30 day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death group (36 case) and the non-death group (561 case).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ath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Result: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alignancy, oxygenation index ≤250 mm Hg, hypoalbuminemia, hyperureantaemia, creatinine >133 μmol/L, C-reactive protein >10 mg/L, multi-lobular pneumonia, bacteremia,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use of vasoactive drug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death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P<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alignancy, oxygenation index ≤250 mm Hg, hypoalbuminemia, hyperureanazaemia,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death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P<0.05). Conclusion: Ag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alignancy, oxygenation index ≤250 mm Hg, hypoalbuminemia, hyperureanazaemia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re risk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death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Key words]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Death Respiratory disease    First-author’s address: First Hospital of Sanming City, Sanming 365000, China
   在临床实践中,肺炎是常见病、多发病。按其发病场所,可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1-3]。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相比,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耐药菌感染率更高,预后更差[2,4-8]。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严重程度及预后不尽相同。本研究目的在于调查影响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死亡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59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参照相关临床诊疗指南。纳入标准:年龄≥40岁,于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艾滋病患者。其中男449例,女148例;平均(74.5±10.8)岁。住院30 d死亡率36例,死亡率为6%(36/597)。根据30 d内是否发生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36例)和未死亡組(561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的年龄、性别、吸烟状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氧合指数、血清白蛋白、尿素氮、肌酐、C反应蛋白、是否多叶肺炎、是否菌血症、是否行机械通气及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按照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的建议行抗感染治疗,并行相关实验室及CT、超声等检查以评估抗感染的有效性。如果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和/或升压药物治疗,则入住重症医学科病房进行重症监护及治疗[6-8]。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死亡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氧合指数≤250 mm Hg、低白蛋白血症、高尿素氮血症、肌酐>133 μmol/L、C反应蛋白>10 mg/L、多叶肺炎、菌血症、机械通气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与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死亡有关(P<0.05),见表1。
  2.2 影响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氧合指数≤250 mm Hg、低白蛋白血症、高尿素氮血症和机械通气是影响社区获得性肺炎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又名为医院外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社区内获得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也包括入院后48 h内肺内出现的感染病灶。近年来,由于传染病防治水平的提高及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群伴随的慢性疾病的增加,社区获得性肺炎在临床上日益常见。社区获得性肺炎其严重程度不一,轻症不需住院,门诊治疗即可,重症可导致死亡[8]。本研究对影响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死亡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氧合指数≤250 mm Hg、低白蛋白血症、高尿素氮血症和机械通气是影响社区获得性肺炎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老年人群由于基础疾病较多,细胞及体液免疫能力下降,因此容易患社区获得性肺炎,且治疗难度大,易出现病原菌耐药,甚至泛耐药情况发生,易导致死亡[9-12]。本研究显示年龄是影响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易并发感染、感染性休克及呼吸衰竭等重症,从而导致死亡[13-14]。既往有文献报道表明,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其死亡率较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高。
   恶性肿瘤的常规治疗包括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方式。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既能根除肿瘤,亦能对机体组织及器官造成损伤,从而造成器官功能不全。有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是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9],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
   氧合指数定义为血气分析中的动脉血氧分压与当时的吸氧浓度之间的比值。氧合指数≤250 mm Hg提示患者存在呼吸衰竭,多影响患者转归。既往文献[15]研究表明氧合指数≤250 mm Hg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死亡相关,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
   有报告表明,白蛋白较低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16]。一项研究纳入了42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30 d内死亡率为13.7%,多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33 g/L是社区获得性肺炎30 d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同时,白蛋白<33 g/L亦是患者入住重症医学科病房的预测指标之一[10]。机械通气揭示患者氧合情况差,常规的吸氧难以满足机体的需求,病情较为严重。相关研究表明,机械通气与患者死亡有关[16-19]。与本此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年龄、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合指数≤250 mmHg、低白蛋白血症、高尿素氮血症、机械通气是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参考文献
  [1]汪玲琴,蒋忠胜.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评分系统的研究进展[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29(1):87-92.
  [2]孙亚妮,薄丽艳,金发光.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护理的研究进展[J/OL].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8,11(2):248-249.   [3]郭劼琳,陈知,江桂忠,等.莫西沙星和喜炎平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8):63-65,72.
  [4]钱凤文.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诊疗进展[J].黑龙江医学,2017,41(11):1043-1044.
  [5]张美玲,周红.血清降钙素原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16):3175-3179.
  [6]鲁辛辛,吴丽媛,李雪,等.宿主生物标志物在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J].临床检验杂志,2019,37(7):481-485.
  [7]范彩云,楊锡燕.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诊疗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35(1):65-67.
  [8]武芳芳,李爱民,瞿奥林.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心血管事件的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9,39(10):793-796.
  [9]郑金丹,李琪,陈志林,等.影响高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9,26(5):551-555.
  [10]陈倩倩,霍建民.社区获得性肺炎评分系统的现状及展望[J].临床肺科杂志,2019,24(6):1132-1135.
  [11]王盛标,李涛,戴新贵,等.新建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指数的价值初探[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2):227-231.
  [12]李鑫,刘剑波,韩校鹏,等.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评估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6):659-663.
  [13]秦小梅.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急救[J].中国医药导报,2010,7(7):127.
  [14]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2):117-126.
  [15]孙雪莲,章建东,谭志敏,等.动态监测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5):553-556.
  [16]郝小飞,姜春燕.社区获得性肺炎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20):2231-2235.
  [17]文佳宁,贺蓓.再谈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现状与争议[J].国际呼吸杂志,2018,38(13):1025-1029.
  [18]胡月,王宇,刘景院,等.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及耐药现状研究进展[J/OL].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8,12(3):209-211.
  [19]李少丽,孙红妹.肺炎支原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全球耐药现状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8,38(5):395-400.
  (收稿日期:2020-03-02) (本文编辑:桑茹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73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