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西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坤炉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近几年来,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据估算,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也有专家认为在40岁以上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超过36.2%)。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向您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中西医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
  在西医看来,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一种,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一种非炎症性、退行性、增殖性动脉血管病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后,动脉血管壁会增厚变硬、动脉血管壁弹性减弱、动脉血管壁管腔缩小;发生该病后,动脉血管内膜上积聚起一层脂质和复合糖类、钙质、纤维组织,这些物质附着在动脉血管内膜上,形似一层黄色的小米粥(在医学上,将这些物质统称为“斑块”),因此,该病被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不断积聚,导致动脉管腔缩小,血流量减少;继而引起动脉血管的其它病变(包括形成血栓、纤维组织增生、动脉中层退变钙化)。
  在中医看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后,患者出现瘀血内阻,血行不畅等证候;因此,动脉粥样硬化可归于“瘀证”。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后,患者有胸闷、眩晕等证候,且患者体型多胖,因此,动脉粥样硬化可归于“痰证”。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后,患者血气痹阻,血凝不流,所以,动脉粥样硬化又可归于“脉痹”。
  尽管西医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了数十年研究,但至今仍未能完全查明该病病因。在西医看来,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①年龄增长: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绝经期后的女性,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发人群[1];②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脂蛋白(a)增高,极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③其他因素:高血压患者、长年吸烟的烟民、糖尿病患者、肥胖人士、脑力劳动者、数十年食用西方饮食的人士,更易罹患动脉粥样硬化。
  在中医看来,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饮食失节、七情内伤、劳逸失度、肝肾亏虚所致。饮食失节,指患者恣食膏粱厚味,浸渍血脉,痰瘀交阻;七情内伤,指患者抑郁忧思,恼怒伤肝,以致肝失条达,气滞血瘀,血脉不畅;劳逸失度,指患者劳倦过度,损伤心脾,心血耗伤,血脉失养,气血生化不足,以致脉行涩滞;若贪逸恶劳,终日伏案,气机不能宣畅,瘀血内生;肝肾亏虚,指患者年老体衰,肝肾不足,血脉失于濡养,血脉损伤[2]。
  中西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西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要求患者必须长期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烟酸类药物、胆酸隔置剂、抗血小板药、溶血栓和抗凝药等各种药物,使患者动脉血管中的总胆固醇控制在4.68mmol/L~5.72nmlol/L之间,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0mmol/L~3.64 mmol/L~之间,甘油三脂控制在1.70mmol/L左右。同时,患者必须主动调整自己的膳食结构,要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做菜要使用植物油;患者要坚持适当的体育活动,保持有规律的工作和生活,保持樂观、愉快的情绪,避免情绪激动,戒烟禁酒。患者还要定期上医院检查病情的发展情况,若动脉粥样硬化持续发展,造成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可施行血管再通、重建或旁路移植等介入或外科手术。
  中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坚持辨证论治:针对痰浊内阻,中医提出要使用导痰汤、炒白术、党参、竹茹、大黄等方药来化痰降浊。针对气滞血瘀,中医提出要使用血府逐瘀汤、青皮、郁金、香附理气、山栀子、丹皮、川楝子、补阳还五汤等方药来行气活血。针对肝肾亏虚,中医提出要使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温补来补肾填精。
  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中药制剂,有血脂康胶囊、地奥心血康胶囊、银杏叶片、绞股蓝总甙片、六味地黄丸等。
  在饮食护理方面,中医同样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多吃植物蛋白、多吃碳水化合物、多吃新鲜瓜果、蔬菜,少吃动物脂肪;在运动护理方面,中医也主张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改变久坐少动的习惯,每天坚持运动;在心理护理方面,中医也主张患者要保持情绪舒畅,防止七情内伤[3]。
  参考文献:
  [1]张艺嘉,樊珂,崔小数,曹珊. 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进展[J]. 中医学报,2020,35(09):1908-1912.
  [2]黄静.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http://kns.cnki.net/kcms 2020,36(02):229-230.
  [3]韩梅,杨思进. 中医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辨析与临床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20,39(01):161-1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3734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