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还未明确。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感等。病变主要在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部位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蔓延至降结肠,甚至全部结肠[1]。此外,部分患者还伴有关节、粘膜、皮肤等肠外表现,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消瘦、乏力、低热等症状[2]。病程迁延漫长,容易反复发作。中医学将其归为“痢疾”“久痢”“便血”“肠澼”等范畴。近些年来,UC患者不断增多,UC漫长的病程及其反复发作特点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及经济压力。中西医结合在治疗UC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并且在缓解症状及降低复发率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 发病机制
目前UC的发病机制还未明确,但普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与遗传、免疫、饮食、感染和菌群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疾病的发生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免疫因素(免疫反应异常)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环节[3]。遗传、感染、菌群失调、饮食不洁、负面情绪等是诱发该病的影响因素。中医认为溃疡性行结肠炎是以脾胃虚弱,运化失司为发病基础,湿热毒邪入侵机体,再加上饮食不洁、情志不畅等因素的诱导下,湿热之邪损伤肠道,溃而成疡既发此病。
2 治疗目的及原则
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促进黏膜愈合、防止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目标[4]。2017年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提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需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活动性以及病变范围的不同而制定,从而选择相对应的治疗办法[5]。
3 西医治疗
参考临床及相关指南,临床上使用的西药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类、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以及一些微生态制剂等。
3.1 氨基水杨酸类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适用于UC的轻、中度活动期和缓解期的治疗,该类药物通过作用肠道黏膜,可抑制促炎症因子合成和炎症介质形成,从而减轻肠道的炎症反应,起到抗炎的作用[6]。柳氮磺胺吡啶在减轻肠道炎症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但会出现较为的不良反应,如心血管系统症状的心肌炎;血液系统的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及贫血等。而新一代的疗效较柳氮磺胺吡啶更好,患者服用后不良反应也较少,在临床上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7]。但该类药物价格昂贵,在经济落后地区尚不能完全取代柳氮磺胺吡啶。
3.2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急性期患者有较好疗效,可用于使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疗效不理想的轻,中度患者,特别适用于重度的患者[6]。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是泼尼松、氫化可的松,近年新型制剂布地奈德、巯氢考的松、巯基可的松异戊酸酯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期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长期应用有可能会导致满月脸、免疫力下降、痤疮等不良反应[8],其疗效和安全性很难得到保证。
3.3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疗效不理想或对依赖激素的患者。此类药物通过抑制机体免疫反应,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临床常用药物有环孢素、硫唑嘌呤(AZA)、6-硫嘌呤(6-MP)等[9]。免疫抑制剂见效时间较长,且作用机制会导致身体的正常免疫反应受到抑制,具有一定细胞毒性作用,长期应用还会造成肝肾损害[10]。
3.4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对于重症和反复发作的溃疡性结肠炎有着不错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对消化性溃疡的专研和研究,证明了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键是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失衡。生物制剂阿达木单抗的机制就是通过与细胞中的促炎细胞因子TNF-a的结合,调控TNF-a诱导或调节的生物应答,从而发挥抗炎作用[11]。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IFX)是基因重组的人鼠嵌合性单克隆抗体,通过与TNF-a结合抑制其与受体结合,阻断上调的炎症信号通路,最终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治疗目的[12]。Chey WY使用英夫利西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总有效率达88%,患者症状有较好的缓解,复查肠镜发现肠道黏膜愈合较好[13]。但生物制剂也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且价格昂贵,在临床上并不能得到普遍的应用。
3.5 微生态制剂 肠道粘膜的免疫紊乱及肠道的菌群失调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调节肠道菌群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已经成为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热点。调节肠道菌群一类是口服药物,以金双歧为代表药,另外,以乳果糖为代表的前生素也可以增加肠道中的双歧杆菌[8]。陈波等[14]分别予观察组使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胶囊,对照组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UC,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17.5%。可见口服益生菌对治疗UC具有不错的临床疗效。另外一种是粪便移植,利用粪便移植来转换肠道菌群。Shi等[15]评估粪便移植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40.5%的患者在粪便移植后达到临床缓解,66.1%的患者有临床反应。但粪便移植技术尚未完善,对供体的选择、粪便的制备以及输入的途径和数量等程序还没有达到统一的标准化,并且粪便移植的治疗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达到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还需要更多理论与数据的支持。
4 中医治疗
目前临床上在治疗UC中使用一些中药方剂是能够有效地缓解腹痛、减少黏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并会使疾病维持在缓解期,降低复发率。但多数学者认为,中医药在治疗UC方面的主要优势在于其能长期维持缓解期并降低复发率。
4.1 中药口服治疗 赵春明等[16]选择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常规西药(对照组)和痛泻要方加减加芍药汤联合治疗(观察组),痊愈例数分别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25例,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不良反应例数观察组有3例,对照组有11例,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见痛泻要方加减加芍药汤联合治疗UC患者疗效更为明显,不良反应更少,更为安全有效。蒲明万[17]选取6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中医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概率为96.88%,较对照组更高( 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无差异性(P>0.05),溃疡性结肠炎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病情得到显著缓解,其生活质量的提高。穆丽萍等[18]研究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组)对比美沙拉秦(对照组)治疗UC,治疗组在临床疗效、肠镜下肠黏膜变化、不良反应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郁金[19]将56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西医组,中药组予芍药汤合痛泻要方治疗,西医组予常规的西药治疗,结果显示,中医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由此可见,在临床上运用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要比西药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但是中药的治疗局限于轻、中度患者,对于重度和活动期的患者单纯的使用中药治疗效果得不到保证,可能还会耽搁病人的病情,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4.2 中药灌肠治疗 中药灌肠是中医治疗UC的特色,临床上也得到了一些应用。娄玉花[20]使用自拟中药方灌肠发现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血沉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谭正祥等[21]应用清解祛湿汤直肠滴注保留灌肠治疗UC,对比使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加蒙脱石散保留灌肠的患者,总有效率提高35%。但目前临床上运用的灌肠方也是各式各样,这样就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效果,中药灌肠治疗想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运用需要进行规范化,统一化的管理。这样才能被广泛的运用。
5 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药适宜急性发作期和重度患者,起到快速缓解症状的作用,中药适合应用于轻、中度患者和缓解期患者,发挥其治疗持久,不良反应少的特点,二者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其各自的特点,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22]。程雯等[23]选取患者160名,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相同治疗下加以中药分期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性为80%,观察组的有效性达到95%。顾春杰[24]选择82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片,观察组在相同治疗上给予痛泻要方,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68%和78.05%(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杨国省[25]选取56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組采用西药美沙拉嗪片治疗,治疗组在相同治疗下加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9.3%对照组为71.4%(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UC效果更为显著,能够帮助患者快速缓解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6 小结与展望
治疗UC西药可以快速缓解症状,而中药可长时间的控制住症状且可减少不良反应,中药与西药相结合,可扬长避短破解其治疗局限性。但中西医治疗UC还有许多问题: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发病机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早日的明确。②治疗UC的各种中药方剂层出不穷,急需根据不同的辩证形成统一标准的诊疗方案,这样才能更加规范化,更容易推广。③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如何突破瓶颈,使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规范化的应用是今后临床研究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雪茜.不同给药途径对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及修复机制影响的比较性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2]荆晶.溃结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20例[J].现代中医药,2014,34(2):26-28.
[3]Petersom CT,SharmaMAV,Elmen L,etal.Immune homeostasis,dys- biosis and therapeutic modula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J].Clin ExoImmunol,2015,179(3):363.
[4]沈洪,朱磊.重视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6,24(8):571-574.
[5]中华中医药学会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8):3585-3589.
[6]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85-390.
[7]张君红.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J].医学信息,2018,31(9)59-62.
[8]黎琮毅.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9,8(35):158-160.
[9]戴彦成,张亚利,唐志鹏.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生存质量评价的现状与展望[J].世界中医药,2015,10(6):951-953.
[10]娄玉花.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经验总结[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4):40-42.
[11]安富荣,崔岚,王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生物治疗新药阿达木单抗[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4):1197-1233.
[12]李家玉,卢启明.炎症性肠病的内科治疗进展[J].甘肃医药,2015,34(2):95-98.
[13]Chey WY.Infliximab for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ulcerativecolitis[J].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2001,7(1):30-33.
[14]陈波,刘斐.益生菌在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2):189-189,190.
[15]Shi Y,Dong Y,Huang W,etal.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or Ulcerative Col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Plos One,2016,11(6):e0157259
[16]赵春明,刘丽萍.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1):1-2.
[17]蒲明万.探讨中医中药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临床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4):170.
[18]穆丽萍,肖明.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长期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2):309-311.
[19]郁金.用芍药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0):206-207.
[20]娄玉花.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经验总结[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4):40-42.
[21]谭正洋,郭蓉.清解祛湿汤直肠滴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277-278
[22]曹妤馨,史红,曾斌芳.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7,35(1):105-108.
[23]程雯,王桂明,吴长勇.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7):37-39.
[24]顾春杰.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2例临床观察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4):90.
[25]杨国省.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8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2):105-106.
(收稿日期:2019-10-20 编辑:刘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53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