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咸峰

  【摘要】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04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照组应用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疗程均为48周。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LT复常率及HCV RNA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应。结论 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优于IFNα联合利巴韦林,是一种理想的慢性丙肝治疗方法。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疾病,其中85%的患者可表现为慢性化,进而导致肝脏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少数慢性感染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1]。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作为一种长效干扰素,病毒的持续应答率高达50%以上,目前国外广泛已应用于慢性丙肝的治疗。笔者所在医院应用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04例慢性丙肝患者,均符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2]。并排除其他病毒性肝炎及药物性、酒精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肝硬化等。其中男61例,女43例;年龄32~75岁,平均(45.3±12.5)岁;病程2~10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应用PEG-IFNα-2a 180 μg皮下注射,1次/周,无法耐受者减量至135 μg;利巴韦林300 mg/d口服,3次/d。对照组应用IFNα-2a 5000 MU皮下注射,隔天一次;利巴韦林同观察组。疗程均为48周。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ALT复常率和HCV RNA转阴率比较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ALT复常及HCV RNA转阴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ALT及HCV RNA比较[n,n(%)]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治疗组出现血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等骨髓抑制,经肌注集落刺激因子后有所好转,对照组出现明显脱发现象,停药后可再生。
  
  3 讨论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以肝脏为主要靶器官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的感染性疾病。该病治疗目的是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HCV RNA,以减轻肝脏损害,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癌的进程[3],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是丙肝治疗的关键环节。
  IFNα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丙型肝炎曾经被视为标准的治疗方案。IFNα具有广谱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4],但由于受到蛋白质特性的限制,其疗效并不尽如人意。IFNα的半衰期较短,稳定性差,需多次注射;血药浓度的波动大,存在“峰-谷”效应,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增加及病毒水平的反跳。PEG-IFNα是一种长效干扰素,药物浓度持续稳定,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持久。此外,其进入血液后主要分布于肝脏,可增加药物在肝脏的抗病毒作用,从而使治疗效应最大化[5]。同时也可造成骨髓持续抑制,使不良反应相对增加,但经对症治疗、延长间隔或减量使用等处理,患者均可耐受继续治疗。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ALT复常率及HCV RNA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优于IFNα联合利巴韦林,是一种理想的慢性丙肝治疗方法。但临床应用中应进行定期监测,以便尽早发现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并进行对症处理,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56-72.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551-555.
  [3] 冯国钢. 丙型肝炎病毒临床检验技术研究进展.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7):2781-2782.
  [4] 汪群英.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调查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0,13(4):265.
  [5] Kozlowski A,Chades SA,Harris JM.Development of pegylated interfer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C.Biodrugs,2001,15:419-4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616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