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110例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孔娟
【摘要】目的:分析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以便降低发生产后出血的发病率。方法:回顾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110例,符合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出血量在500―2400ml,给予产妇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吸氧、输液以及输血等治疗。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总例数的63.64%,软产道损伤占22.73%,胎盘因素占12.73%,凝血功能障碍占0.91%。剖宫产的产妇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的产妇。初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率比经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率大,可能由于初产妇紧张所致。有流产史的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机会也明显增加,是由于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结论:产后出血可导致孕产妇以及围生儿死亡,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所以预防和治疗子宫收缩乏力并且要加强围生期保健可降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
【关键词】产后出血;临床特点;宫缩乏力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61-01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是衡量产科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1]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 2h内失血量超过400ml或24h内失血超过500ml,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可继发产褥感染、垂体功能低下以及贫血等,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2]。产后出血发病急且来势凶猛,常常危及产妇的生命,所以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前保健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妇的死亡率。本文对来我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110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2008年3月―2011年6月来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110例,年龄在21-42岁,平均年龄28岁。初产妇产后出血65例,经产妇产后出血45例,孕周37―41周,阴道自然分娩产妇41例,剖宫产产妇69例,阴道助产3例,出血量在500―2400ml。
1.2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产妇失血量超过500 ml。分娩24 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称晚期产后出血[3]。
1.3产后出血的测量方法
阴道分娩:胎儿娩出后立即用聚血盆接血直到产后2 h,用量杯测量后读数据,用称重法测量被血污染的纱布以及产单的血量,回病房后使用一次性计血量产妇纸称重法测量产妇24小时内的出血量;
剖宫产:负压瓶中除去羊水量+手术中纱布的称重法测量 ,回病房后出血测量使用一次性计血量产妇纸称重法测量产妇24小时内的出血量。
当失血量<20%总血容量(约< 1 000 m1),对生命体征没有太大的影响。
当失血量≥20%―25%总血容量(1000 ml或大于1000 ml),代偿机制无法维持心输出量以及血压,产妇容易并发休克、DIC等,威胁产妇的生命。
1.4治疗
产妇发生产后出血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以吸氧、输液以及输血等治疗,依据病因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及时有效的止血。按常规按摩子宫,产妇剖宫产时可直接按摩子宫,对于阴道分娩者可经腹壁按摩子宫或者腹壁阴道双手压迫按摩子宫。用药物治疗子宫收缩效果不明显时,可采用填塞宫腔法,对于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1例患者,给予输血以及血浆,并且切除患者的子宫对于难治性子宫收缩乏力的患者采取背吊式捆绑子宫进行止血。
2 结果 见表1、表2、表3
表1 110例产后出血的原因
由表1可以看出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总例数的63.64%,软产道损伤占22.73%,胎盘因素占12.73%,凝血功能障碍占0.91%。本文11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剖宫产的产妇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的产妇。
表2孕产次数与产后出血例数关系
由表2可以看出,初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率比经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率大,可能由于初产妇紧张所致。有流产史的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机会也明显增加,是由于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提高产后出血的防治水平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产妇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恐惧等导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子宫收缩受到抑制,尤其是剖宫产术中使用麻醉等药物使子宫敏感性下降,平滑肌松弛,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随着医学的发展,有效预防、减少和控制产后出血的发生,是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方面。处理产后出血的关键是及时有效的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一旦出现产后出血,要立即分析查找出血原因,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方法,降低产后出血及减少孕产妇死亡率有重要作用。针对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生产过程,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产妇,医生应及时有效的防止产妇发生继发性宫缩乏力;对于急产或产程长的产妇,及早使用缩宫剂,对于精神紧张或焦虑等产妇应给予心理辅导,必要时适当给予镇静剂,在产后 2 h内的严密观察产妇状态防止出现产后出血,对于产后出血要高度重视,规范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彭幼,汪新妮,肖翡英.产后出血91例临床分析[N].现代医院,2010,8.8(10):34-35.
[2]张伟峰,王山米.不同年代产后出血 346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6,9.5(7):336-338.
[3]顾燕芳.产后出血71例临床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0.4(21):244-2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79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