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临证治疗21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研究中医药途径在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治疗方面的疗效。方法:把 41例患者以随机的方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为21例,通过中医药途径(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防风、陈皮)治疗;对照组为20例,通过化学药物美沙拉嗪缓释片(商品名为颇得思安,生产厂家是辉凌制药有限公司);两组均以4周治疗时间作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显著超出对照组(P<0.01),同时可以显著减轻主要临床症状(腹胀、腹痛、腹泻以及粘液便);结论:肠易激综合征采用中医药治疗腹泻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治疗;腹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共研究临床病例41例,全部满足IBS罗马标准Ⅱ所规定的诊断标准[1],同时血、尿常规、血液生化、大便的常规检查及培养、X光下钡剂灌肠以及纤维结肠镜和B超都没有检查出异常,除外肠道的器质性病变以及内分泌代谢等全身性病变。根据随机数字表采取随机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为21例,包括男11例,女10例;年龄为26~70岁,平均(43±11)岁;病程为1~11年。对照组为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24~69岁,平均(43±12)岁;病程为1~10年。通过统计学的处理方法,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都没有显著的差异性意义(P>0. 05),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措施 治疗组通过中医药途径,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药物组成为主进行治疗:白芍15g,白术15g,柴胡10g,茯苓15g,当归10g,生姜10g,防风12g,陈皮10g,薄荷3g,甘草5g。日1剂,水煎后分为两次服用,1疗程为4周。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缓释片(商品名为颇得思安,生产厂家是辉凌制药有限公司),2mg,po,tid,4周时间作为1个疗程。
1.2.1 观察指标 ①临床治疗效果。②治疗过程中腹痛、腹胀以及排便习惯的变化等相关的症状。治疗前后都以改良Banan-lina’s[2]标准进行测评:其中腹胀和腹痛根据每周的发作频率与发作强度以0~3分来进行计分;排便的习惯则根据每天的排便次数与粪便的性状,出现粘液便的情况以0~3分来进行计分。治疗的前后都要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血糖与血脂等各项指标。
1.2.2 统计学方法 相关资料用比率与(χ±s)来表示,利用χ2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指标 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来进行拟定。痊愈:大便每天1~2次,成形且没有粘液;腹痛和腹胀的相关症状消失;相关症状积分保持0分并稳定持续超过6个月。显效:症状有效缓解或者消失,治疗后的积分比治疗前下降超过2/3以上。有效:各项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且治疗后积分相比治疗前下降超过1/3。无效:虽然经过各项治疗,但临床症状没有改善。
2.2 治疗结果
2.2.1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如表1所示。其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5.23%,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72.5%,2组的总有效率对比通过χ2检验,具有显著性意义的差距(P<0.01),表明治疗组的疗效比对照组具有明显的优势。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对比 (n,% )
注:和对照组对比*P<0. 01
3 讨论
在临床上IBS是肠道较为多见的功能性疾患,它的病因病机还不非常清楚,通常认为是由于多种因素所引发的生理、心理疾患。其特点是肠道没有发生器质性的病变,然而肠道存在动力异常,内脏的感知表现过度敏感,对于生理性的或者生理性的刺激过度敏感,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根据关于IBS的研究证实[3],IBS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致病与诱发都和情志因素存在比较密切的关系,心理情绪的激烈变化,重度的抑郁和焦虑都会引起脑肠轴的调节产生异常,增强内脏的敏感性,导致胃肠的分泌与运动功能出现障碍。在祖国传统医学中,本病归属于腹痛或者泄泻的范畴,它的病机主要为肝气乘脾,肝脾不和,肝郁脾虚。肝主疏泄,其性喜条达,如因恼怒忧思、郁久不解引起肝气郁结,肝气郁久,横逆而犯脾胃,引起肝脾不和,终至发病。治疗时以疏肝健脾为原则,方选痛泻要方为主成剂,由炒白术、炒白芍、防风和炒陈皮共四味中药组成。方中白术配以茯苓健脾祛湿,白芍配以当归缓急止痛,柔肝养血,防风不但能够散肝,升举阳气而醒脾,而且还可以搜肝气而疏肝,同时又有胜湿之功;陈皮醒脾理气,行气燥湿,且有止痛之能。再辅以柴胡疏肝解郁,少许薄荷升散,亦可助柴胡散肝郁,炙甘草补中益气,缓肝急而止痛,生姜温中和胃,诸药相配,既能泻肝木而补脾土,又可调气机而止痛泻,共奏疏解肝郁,祛湿健脾之功。因此能达到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具有推广应用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萧树东.胃肠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60.
[2] 苏冬梅,张声生,刘建平,等.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4),532-535.
[3] 王伟伟.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诊治浅探[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9):5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