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气管切开的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气管切开是一种抢救垂危病人的急救手术,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收到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随着当代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气管切开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原来单纯的手术性和抢救性气管切开发展到预防性和治疗性气管切开。例如:当紧急情况下,正常的上呼吸道被阻塞时,气管切开必须立即进行,以重建气道;喉部或者口腔手术前,气管切开以防止手术影响呼吸;自己无法呼吸必须借助呼吸机的病人,也可以做气管切开;严重的鼾症病人也可以做气管切开术,以使其在夜间可以正常呼吸。
  1 常见的气管切开术
  ①紧急气管切开术;②择期气管切开术;③超声波刀气管切开术。目前普遍开展的术式: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它较传统的气管切开术有明显的优点:手术创伤小,感染小,容易操作,费用低,可在床边操作,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等。
  2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房内,室温保持在21摄氏度,湿度保持在60%,室内经常洒水,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术后初期患者一般取侧卧位,以利于气管内分泌物排出。昏迷、不能配合的病人要定期给予翻身拍背,至少每2小时一次,可取平卧位或左/右侧卧位,防止褥疮并使肺的各部分呼吸运动不致停滞。
  气管导管口覆盖1~2层无菌湿纱布,痰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纱布。吸氧管插入导管内2~3厘米,用胶布固定在导管口,定时检查氧气出口是否被分泌物堵塞。
  固定导管的扁带要松紧适当,以能容纳一手指为宜。
  导管套囊适当充气,压力不应过高或过低;过低导管容易脱出,过高影响气管粘摸血液供应。
  为防止气管导管对气管粘摸的长时间压迫,每间隔3~4小时将套囊气体放掉3~5分钟;放气前先行口腔、咽部吸引。放气后套囊以上的分泌物可流入气管,应经导管吸引,重新充气压力不要过高。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其意义是: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力。②防止分泌物坠积而发生肺不张、肺炎。③防止分泌物干结脱落而阻塞气道。④呼吸道分泌物性质的观察和细菌培养对于指导用药和湿化液的调节有一定价值。吸痰时应注意:①操作前要熟悉病情,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操作。②选用粗细适宜的吸痰管,吸痰前要调好负压,吸引负压不超过50毫米汞柱,负压过高容易损伤气管内壁,过低吸痰不净,造成反复吸痰,也会损伤气道。③吸痰时动作要轻柔、迅速,在上提吸痰管时进行左右旋转式抽吸,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吸口腔、鼻腔分泌物。④吸痰时间过长,容易引起缺氧、呼吸困难而窒息。所以每次抽吸时间不超过15秒,一般两次抽吸之间隔时间在3分钟以上。吸痰后再用高浓度氧吸入1~2分钟,然后把吸氧浓度调至吸痰前水平。⑤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可先向气管内注入3~5毫升湿化液,然后吸引。
  充分湿化,正常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作用,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常采用间歇湿化的方法:①间歇湿化:生理盐水100ml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或糜蛋白酶2支,每次吸痰前后缓慢注入气管2~5毫升,每日总量约200毫升。也可以间断使用雾化吸入。②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24小时不少于200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痰液粘稠度和吸引是否通畅是恒量湿化的可靠指标。
  预防局部感染 气管切开护理每天进行1~2次,认真按无菌操作执行。
  3 心理护理
  对所有气管切开病人,无论其意识清醒与否,都应受到尊重。①帮助病人树立信心:对于气管切开的清醒病人,因为要接受这样特殊的治疗,对自己的疾病心存疑虑,会造成精神紧张、恐惧。我们应该主动亲近病人,详细向病人解释气管切开的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一切的护理,消除病人恐惧心理。②病人一旦气管切开后,会出现说话表达能力差或不能发音,我们应该主动与其交谈,使他学会用非语言方式,如手势、点头、摇头、睁闭眼睛、写字等方法交流。适当安排家人及密切相关者的探访,以尽量满足双方的需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0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