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化斑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皮肤型)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荣艳霞
摘 要 目的:观察解毒化斑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单纯皮肤型属血热妄行症候)的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采用自拟解毒化斑汤(水牛角、紫草、白薇、牡丹皮、生地、黄芩、侧柏叶、白鲜皮、茜草、白芍、赤芍)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西药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有效率70%,P<0.05。结论:解毒化斑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小儿 解毒化斑汤
过敏性紫癜是小儿常见的血管炎之一,本病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胃肠道出血及肾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大量的报道表明,本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容易反复发作,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并发症,故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自拟解毒化斑汤加减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单纯皮肤型属血热妄行症候者4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20例作对照,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全部患儿均来自门诊患者,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3~5岁8例,5~7岁12例,7~14岁20例。对照组20例,其性别、年龄及一般资料与治疗组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中医辩证标准:起病较急,皮损色鲜红,或有发热,口渴思饮,小便黄,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西医临床诊断标准:根据《实用儿科学》(2002年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中的诊断标准予以确诊。①患者皮肤和黏膜出现散在瘀点,可稍隆起呈半丘疹状出血性紫斑,皮损呈多形性。②皮损多见于下肢,常以小腿伸侧为主,对称分布,重者可波及躯干、上肢。③无关节、胃肠道、肾脏等其他器官损害之临床表现。④血液学检查血小板计数及尿液实验室检查正常。符合以上4点即可诊断为单纯型过敏性紫癜。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给予解毒化斑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水牛角15g,紫草10g,白薇15g,牡丹皮15g,生地15g,黄芩15g,侧柏叶15g,白鲜皮15g,茜草15g,白芍10g,赤芍10g(以上药量为7岁儿童用量,可根据年龄酌情加减)。上药水煎,取汁150ml,1付药服2天,3次/日,如有齿龈红肿者,加芦根;大便秘结者,加枳实、莱菔子;皮肤瘙痒者,加地肤子、蝉蜕;下肢紫斑明显者加川牛膝、鸡血藤。②对照组:静滴葡萄糖酸钙,口服维生素C、潘生丁等以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过敏反应。两组均停用其他治疗过敏性紫癜的药物1周以上,嘱患者尽量避免可能致敏的食物和药物。本研究用药均以7天1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结 果
两组比较,见表1。
例1:患者,男,8岁。患儿2天前无明显诱因于双下肢出现红色瘀点瘀斑,略瘙痒。伴乏力,低热,口渴,便干,舌红苔黄。病程中无腹痛,无关节疼痛,无尿血及便血。血、尿、便常规正常。中医诊断:紫癜(血热妄行)。予解毒化斑汤加减:水牛角15g,紫草10g,白薇15g,牡丹皮15g,生地15g,黄芩15g,侧柏叶15g,白鲜皮15g,茜草15g,白芍10g,赤芍10g,蝉蜕15g,枳实15g,莱菔子15g。给予3付药口服6天,患儿原有皮肤瘀点瘀斑色泽转淡,无新皮疹出现。继续口服3副,瘀点瘀斑消退。
讨 论
过敏性紫癜在儿童中的发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这不得不引起医家和病者的重视,鉴于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且部分单纯西药的应用会带来很多的不良反应,而中医可通过辨证施治和四诊合参,应用中药辨证加减,其疗效的稳定和不良反应的避免逐渐受到广大患者的肯定。祖国医学认为,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经脉未盛,卫外不固,外邪易侵。早在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即认识到偏盛之气为毒,故外邪之中多因毒邪致病,邪毒内侵为发病之外因。而小儿又为纯阳之体,六淫之邪易从火化,热毒郁蒸于肌肤,与气血相搏,脉络被血热所伤,以致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渗于肌肤之间,积于皮下而发为本病。既往中医多采用凉血止血为主,但疗效欠佳。外邪之中多因毒邪为患,故临床必以解毒为治疗之第一要素。故对于瘀点瘀斑出现于皮肤的单纯型过敏性紫癜属血热妄行症候者,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主。水牛角味咸性寒,《日华子本草》谓:“治热毒风并壮热”,可清热、解毒、凉血。生地,《医学启源》述:“生地黄气寒味苦,凉血补血,补肾水真阴不足”,《本经逢原》云:“……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患者虚而有热者,宜加用之”。生地既能配水牛角增强凉血止血之功,又能养阴液以清热邪。现代药理研究示两者既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又能明显降低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两者合为方中之君药。丹皮:《本草汇言》载:“血中之气药也……盖其气香,香可以调气而行血;其味苦,苦可以下气而止血;其性凉,凉可以和血而升血;其味又辛,辛可以推陈血,而致新血生也”。赤芍,《本草正》述:“芍药,赤者味苦泻性”,两者相合,既能凉血,又能散瘀,正如叶天士所说:“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皮、赤芍对血小板的聚集有解聚作用,并可防止微血栓的形成。两者相合,为方中臣药。紫草甘寒,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本草正义》释:“气味苦寒而色紫入血,故清理血分之热”,为治疗斑疹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此药具有明显的抑制血管通透性的亢进,也能对抗组胺所致的血管通透性亢进。白薇,《本草正义》说:“凡苦寒之药多偏于燥,唯白薇则虽亦属寒而不伤阴液精血,故其能主治各病,多属血分之热邪……盖于清热之中已隐隐含有养阴性质”,既能清热凉血又能养阴清热。黄芩苦寒,清热止血,《主治秘要》述:“去诸热,去上焦皮肤风热、风湿”。侧柏、茜草苦寒,凉血止血,《医林纂要》云:“侧柏泻肺逆,泻心火,平肝热,清血分之热”,《本草纲目》载:“茜根赤色而气温,味微酸而带咸,色赤入营,气温行滞,味酸入肝,而咸走血,手足厥阴血分之药也,专于行血活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茜草可抗血小板凝聚,具有较好的止血功能。白鲜皮苦寒,清热解毒,除湿止痒,《本草正义》曰:“白鲜乃苦寒胜湿之药,又能通行经隧脉络”。诸药合用,共为方中佐药。白芍苦、酸,微寒,可养血敛阴。《本草求真》记:“白芍有敛阴益营之力,能于土中泻木。”白芍一味,既能调和诸药寒凉之性,又能防止苦寒之药伤及阴液,并能扶助正气,为方中之使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的主要成分是芍药甙,白芍水煎剂及白芍总甙,体外实验发现白芍提取物有抑制血栓形成及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对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巨噬细胞功能均有调节作用,且其煎剂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芍药甙具有镇静、镇痛、解痉、扩张外周血管、抗炎作用,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为方中使药。
诸药合用,使血热清,斑疹消,机体和。
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例)
注:经Ridit分析结果显示:u2.15>1.96,P<0.0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5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