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砂六君子丸合云南白药牙膏治疗口腔溃疡一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以口腔黏膜反复发作的疼痛性溃疡为特点的慢性炎症。其病因尚未明确,西医治疗上方法虽然多,但疗效不够理想。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口腔溃疡。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1
复发性口腔溃疡(ROU)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复发性阿弗他口炎(RAS)、复发性口疮,是临床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如唇、舌尖、舌边缘、颊等处,牙龈和硬腭也有发生但很少见。具有局限性、复发性、自愈性的特点。溃疡呈孤立或多发,局部有明显的灼热疼痛,一般无全身症状。中医认为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病因病机多见嗜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情志内伤、劳累过度或先天禀赋不足等导致心脾积热、阴虚火旺、脾胃湿热,继而上蒸于口,发为口疮[4]。口疮首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不及,炎火乃行?? 民病口疮” 的记载。《外科正宗》又日:“内之症或不及其外,外之症则必根于其内也”。《杂病源流犀烛》谓:“人之口破,皆由于火”。《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八说:“口舌生疮者,心脾经云热所致也。盖口属脾、舌属心,心者火,脾者土,心火积热,传之脾土,二脏俱蓄热毒,不得发散,攻冲上焦,古今口舌之间生疮肿痛。” “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外台秘要》云:“口疮者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牙龈属脾胃,肾经行于舌两侧,因此,口疮与心脾肾等经脉关系密切。口疮者,心脾有热,气上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心脾积热,阴虚火旺等及脾气亏虚均可致本病。脾开窍于口,主唇四白,口疮的形成与脾胃的关系最密切。从经络走行上看,面部为阳明经所过之处,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环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因此手太阳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与口唇密切相关。针对口疮的病因,历代医家多从火热立论,或曰心火,或曰阴虚火旺。明代《外科正宗》已指出如何根据口疮的局部望诊分清虚实寒热,所以望诊对口疮的诊断十分重要,仔细观察其发生部位,疮面大小,凹陷之深浅,渗出物的多少和颜色,周围的色泽和肿胀程度等等,对于中医辨证都有重要意义。现代医学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多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异常、消化道疾病相关因素、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的缺乏、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CD4细胞计数下降,CD8细胞计数上升,CD4/CD8比值下降,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
1 临床资料
李某,女性,26岁,学生。主诉: 反复口舌溃烂15+年,复发加重3+天1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舌边尖,口唇及颊粘膜破溃,色红,后破溃处逐渐增大,并出现白色分泌物,凹陷逐渐加深,周围水肿明显,有灼热感,口舌溃烂期间,不伴面部红斑、光过敏、关节疼痛、脱发,不伴眼部及生殖器损伤,多形性红斑等。曾服用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B6、强的松后病情好转。此后病情多次反复,后又用过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B6,外用冰硼散外敷,西瓜霜喷剂,清胃黄连丸等中药丸剂口服,华素片含化,复方氯已定地塞米松膜等(具体用法不详),疗效不明显。3+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口舌溃烂,口唇粘膜、颊粘膜、牙龈、舌尖及舌边缘出现红色破溃,后破溃处逐渐增大,后破溃处出现黄白色分泌物,凹陷逐渐加深,周围水肿明显。症见:口舌多处溃烂,疼痛灼热,不伴咽喉肿痛,口中黏腻,喜热饮。咀嚼吞咽困难,影响食欲,睡眠可,小便可,大便先干后溏。体格检查:舌及口腔粘膜多处溃疡,均附有少许白膜,溃疡周围充血水肿,咽不红,扁桃体未见肿大,舌质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脉弦数。患者诉平时刷牙或不小心弄伤口腔黏膜后也会出现口腔溃疡,既往大量食菠菜后出现过口腔溃疡。诉口腔溃疡与月经无明显相关性。既往患者有胃病史。
2 治疗方法
2010年3月17日首诊,予云南白药牙膏(云南白药集团股份公司生产批号48708522 21097081)刷牙,每天三次,连用5天,患者疼痛减轻,口腔破溃处逐渐愈合,但患者出现纳差,不思饮食,食少。2010年3月22日复诊,患者自述疼痛减轻,查体:口腔溃疡处伤口较上次面积缩小,黄白色分泌物减少,舌质淡胖边有齿痕。故予香砂六君子丸(北京医药集团 合肥神鹿双鹤九华药业有限公司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Z34020686)治疗,方药:木香、砂仁、陈皮、制半夏、茯苓、醋制香附、炒枳实、豆蔻(去壳)、广藿香、姜制厚朴、甘草、生姜、大枣、辅料为淀粉、糊精饴糖。每日3次,一次8粒,连服7天。2010年3月30日再次复诊,患者食欲逐渐恢复,查体:口腔溃疡处完全愈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用药期间,嘱患者注意休息,保证睡眠,保持心情舒畅,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 讨论
从中医来说,此病的关键还在于内治。内因不除,单纯从外治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心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是为本,火热上蒸于口发为口疮是为其标。《素问》有“治外必本诸内”的记载。《黄帝内经》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的记载,但此火有实火与虚火之不同。可以用苦寒来清掉的是实火,这种火一般用些清热解毒的中药都会有很好的效果,而且,疾病很容易康复,难以形成痼疾。真正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多是由虚火造成的。其中又有气虚,阳虚与阴虚的不同。关于气虚阴火上炎,元代名医李东垣认为:“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什么是土位,就是脾胃所开窍的口腔部位。因此,根据李氏的分析,用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并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景岳全书》: “口舌生疮,固多由上焦之热,治宜清火,然有酒色劳倦过度,脉虚而中气不足者,又非寒凉可治,故虽久用清凉,终不见效,此当察其所由,或补心脾,或滋肾水。患者久病体虚,平素喜食辛辣之品,辛香燥烈,辛香走窜,入里化热灼伤皮肤黏膜,心脾积热可知,热灼其因,而致阴虚内热之体,虚火上炎之势,发为口疮必为在所难免。
作者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08级中医内科学肾病方向研究生6100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7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