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青少年道德认知水平及其道德行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柯尔伯格是当代道德认知学派的创立者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受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判断研究的启发,他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阶段模型——“三水平六阶段”模型。借鉴其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针对其两难故事法存在的问题,对研究方法进行调整,关注青少年真实生活中的道德两难问题,判断其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并探求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关系,旨在验证和探求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水平,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柯尔伯格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道德认知 道德行为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189-02
  柯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道德认知学派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受皮亚杰用“对偶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研究的启发, 科尔伯格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规律,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模型。
  我国目前关注和研究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很多,对科尔伯格道德相关理论的研究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翻译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的原著;对科尔伯格道德理论进行理论化分析,深入研究其各个思想的发展历程,辩证看待科尔伯格道德相关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两难故事法”和“三水平六阶段”模型分析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各年龄段的道德认知的阶段水平,探讨其道德理论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探索我国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以促进道德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本研究虽然基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研究青少年道德认知水平,但与以往研究相比,其突破之处在于针对“两难故事法”中所存在多为社会哲学问题,脱离实际生活和从内在的认知层面出发,忽视道德行为的两大问题,研究者在用“两难故事法”采访时进行了调整,更关注青少年真实生活中的道德两难问题,进一步分析获得的结论是否与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青少年认知发展水平的判断相一致,并探寻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方法
  研究者随机采访西安某中学4名同学:同学A(男)、同学B(女)、同学C(女)、同学D(男),其年龄皆处于12—13岁。通过对受试学生进行采访并录音,对其录音内容进行转写。参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水平模式判断其道德发展水平,最后对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归纳与总结,得出研究结果。
  二、研究结果
  1.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处水平与科尔伯格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科尔伯格提出个体道德认知具有顺序性,按照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顺序发展。“个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往往不是使用单一的阶段,通常是使用几个阶段的推理,也就是说,个体的道德发展的阶段是交叉和混合使用的”[1],对于个体道德发展的这一复杂特征,柯尔伯格引用“优势阶段”的概念来对个体道德阶段进行判定。
  四位同学在采访中都提及学校生活中遇到的“抄不抄”作业的两难问题,对此提出他们的看法,通过参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水平模式判断其道德发展水平,结果如下:
  
  
  青少年考虑到他人和社会与自己的关系,比如教师对成绩的期望,教师对自己的期望,自己身为班干部的责任与义务,以及考虑到维护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别人的成绩和学习情况,如表1所示,其道德认知主要处于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的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部分受试者的道德判断体现出了第二阶段的特征,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经历由前习俗水平向习俗水平的过渡期,还有动荡性和不稳定性。部分受试者的道德判断体现出第四阶段的特征,因为道德认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所以他们会有下一个更高道德认知阶段的特征。这些也都符合个体道德判断发展规律的,“道德判断结构的发展也不是以整合化一的方式进行的,新的結构不会改变或取代旧的结构,其发展方式是累积—包容型的(additive- inclusive)”[1],因此,受试者表现出多个认知推理阶段,但他们的“优势阶段”是习俗水平的“好孩子”定向阶段。通过分析青少年对真实生活中的道德两难问题的评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青少年的道德认知水平主要处于习俗水平,主要是第三阶段,并带有一些第二和第四认知阶段的特征。
  对于道德发展与年龄之间的趋向关系,柯尔伯格的多年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九岁以下的儿童都使用阶段一和阶段二的推理,也有少数青少年和成人犯罪者仍使用前习俗水平的道德推理。大多数青年和成人都使用习俗水平阶段三和阶段四推理[2]。同时,科尔伯格在《道德判断的纵向研究》一文中指出,大多数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第三阶段,同时带有第二和第四阶段的一些特征。本研究通过分析得出的初中生青少年群体的道德认知水平主要处于习俗水平的结论,与科尔伯格多年追踪研究结果是相一致的。
  2.对于真实生活中的道德两难问题,大部分青少年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能够保持一致
  道德认知(moral cognition)指“建立在道德知识的基础上的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理解和看法”[3],并且包括道德概念和道德判断;道德行为(moral behavior)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实践活动中履行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实际行动,它是人的品质的一个重要外部表现”[1]。“对于道德判断和道德认知之间的关系,科尔伯格认为两者之间有着一种牢固的联系,道德发展水平越高,思维与行为的一致性也就越高”[4]。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模型对于道德行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是以被试者听完道德两难故事作出的道德判断为基础建立起来,用以判断道德水平。后世学者指出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用道德认知判断道德水平,忽视了个体在最终真实场景作出的道德行为,过于片面化。因此,对于道德判断与道德行间的关系研究很有必要性。   通过对被试者采访数据的分析,如表2所示,我们看到同学A出现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不一致问题,他对自身所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要求有所了解并且认同,知道作业是出于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所要完成的任务,但是以作业太多、需要熬夜、会影响第二天学习为理由没有付诸道德行为。但是,剩余的大部分受试者同学B、同学C和同学D,对于真实生活道德问题,其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相一致。
  出现这一结论的原因可能是真实生活中的道德判断是在行为决策后进行的,在采访者,我们可以发现青少年的这种思维倾向。受访青少年往往是“先给出某种选择,或者是由于某些理由先实施行为,然后再采用道德判断去证明它们”[4],也就是说,人们会先进行道德选择再进行道德判断。在采访中,因为我们询问被试青少年真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由于道德判断主体自我的介入和道德判断思维的影响,他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一致性较高。
  三、结语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得出,青少年对生活中的道德两难事件的道德判断,符合科尔伯格所提出的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同时带有第二和第四阶段的一些特征,进一步明确青少年对日常生活的道德事件的认知判断情况及可能会采取道德的行为。此外,面对真实生活中的道德两难问题,大多青少年的道德认识判断与他们的道德行为相一致,这从侧面体现了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科学性。对于真实生活中的道德难题,大多青少年的道德认识判断与他们的道德行为相一致,我们可以用他们的道德认知预测他们的道德行为,因此,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就是其道德水平。用道德認知判断道德水平具有一定科学性,这对我国在青少年日常生活道德教育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教育策略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奎明.真实生活中的道德判断研究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1(6):31-35.
  [2]郭本禹.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心理学思想述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67-73.
  [3]陈丽红.中学生道德知行脱节的表现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4]史晓冉,杨璐燕.科尔伯格道德两难问题在教育中的运用[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1,15(4):60-61.
  责任编辑:刘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313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