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混合式教学在生态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生态学是国内外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为有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提升教学效果,需要从根本上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以生态学双语课程教学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有较大提升。
  关键词 生态学 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4.058
  Abstract Ec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rapidly developing frontier disciplines at home and abroad.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it is necessary to radically innovat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Taking bilingual teaching of ec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hybri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Internet +".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model is obvious, and students' ability to discover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Keywords Ecology; mixed teaching
  0 引言
  生態学是国内外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国际上代表生态学研究前沿的Top期刊以及专著出版物多为英文,我国学者大量的研究成果均发表在外文期刊上,一些前沿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也大多引自外文文献。[1, 2]目前,我国高校生态学专业毕业生在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攻读研究生的比例较高,有许多的本科生在校期间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但实际应用能力却很差,查阅英文文献和写作英文文章比较费力,无法和领域内的外国专家用流畅的英语进行交流,这对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并及时了解生态学前沿研究十分不利。[3]因此,生态学双语教学的实施可以让学生从接触专业知识开始,就可以见到、听到和说到专业英语词汇,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了解生态学研究的最新动态进而提高其专业水平。[1, 3]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只能根据已有经验确定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并不能及时了解学生课上课下学习的实际情况。另外,当代在校大学生思维活跃,网络和手机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交流工具,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方便快捷及大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有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1 混合式教学模式简介
  混合式教学就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媒体技术,提供与适当的学习环境相契合的资源和运动,让适当的学生形成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4-6]混合式教学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这样既具备了传统课堂老师“教”的优点,又充分重视了解决学生如何学、学什么和去哪里学的问题。[7]依据不同学习方式在混合式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可以把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分为三类:线下主导型、线上主导型和完全融合性混合式教学;依据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分为讲授式、自主式和交互/协作式三类。[8]混合式教学的实施一般可以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来逐步开展。[4, 5]
  2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生态学双语教学中的实施
  2.1 课程选择和学情分析
  为衡量混合式教学的效果,我们在生态学双语课程中尝试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该课程是生态学及林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为今后在生态学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发、生产及管理等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本课程面对的学生是浙江农林大学林学2016级(中加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这个专业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了毕业后出国留学深造,英语底子较好,生态学基础知识薄弱,但他们热情好动,喜欢钻研,有比较强烈的求知欲。
  2.2 教学设计
  依据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过程,我们将教学环节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在课前阶段,我们会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登录教务处网站的课程中心平台或手机上的学习通App进入,课程中心平台和手机学习通App上内容基本是同步的)为学生提供相关视频、PPT、参考资料及针对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任务清单,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在课前学习遇到困难,可以到课程中心平台或学习通手机端进行线上提问和交流。作为老师可以参与其中,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疑难解惑。[7]在课堂环节,我们会针对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授或将学生分为5~6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如果遇到不确定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再给予解答。最后老师带领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知识点进行总结。在课后环节,一方面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围绕课堂讨论,要求学生修改、完善、提炼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反思总结并提交至学习平台。[4]   2.3 教学评价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线上和线下的学习效果。[9-1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中心平台或学习通手机端实时的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或掌握完成情况等信息,我们采用最终成绩由如下几部分构成:最终成绩(100%)=课程考试成绩(40%)+平时表现成绩(60%);平时表现成绩(60%)=在线学习成绩(40%)+课堂表现(20%);在线学习成绩(40%)=平台访问分值(10%)+视频观看任务点分值(10%)+视频观看时长分值(10%)+发回帖分值(10%)。[8]
  2.4 教学效果
  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生态学双语课程中的实施,整体效果比较明显。为准确地反映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别,我们选取课程性质、试卷的难度、区分度和信度以及学生的基本素质比较接近的两个班级的考试成绩进行了对比研究。其中一个班级是采用非混合式教学的我校集贤创新班的学生(简称A班),另一个班级是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林学2016级(中加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简称B班)。从表1可见,两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的分数分布区间为80~90分,其中实施混合式教学的班级(B班)在这个分数区间的学生频率占比要显著高于非混合式教学班(A班)的比例。
  另外,从课前预习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要求,从课堂学习情况看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上课睡觉、发呆、玩手机等现象有明显减少,课后作业和总结的完成情况也较好。
  3 结语
  通过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生态学双语教学中的实施发现,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知识内化和课后知识巩固应用三个阶段的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有较大的提升。[7]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由于技术问题、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时间与工作量的问题等,影响了混合式教学中教师角色的积极转变。[8]另外,采用怎样的框架、方法和工具对混合式教学课程进行有效的评价也是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吴大付,孙夏耘,任秀娟,李东方.对《生态学》双语教学效果的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2008(16):46-47.
  [2] 罗立彬.国内双语教学研究现状:对近5年相关文献的一个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1-4.
  [3] 王艳红,温国胜,伊力塔,张琳琳.“生态学”双语教学研究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72-73.
  [4] 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9):18-24.
  [5] 任军.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推进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4):74-78.
  [6] 王爱敏.关于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35):246-247.
  [7] 李琰.“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探究[J].卷宗,2018(26):187.
  [8] 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学杂志,2018(3):13-24.
  [9] 齐景嘉,李蕾,蒋巍.“互联网+”环境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7(5):100-110.
  [10] 谢茂森,张家录,文武.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5.24(5):101-108.
  [11] 严婷婷,张蕾,李余动,梁新乐.基于微信的“微生物遗传育种实验”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遗传,2018.40(7):601-6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84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