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依托学科竞赛的油气储运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程远鹏 白羽 唐善法 李小艳 邱伊婕

  摘 要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存在形式单一、未成规模、培养机制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等诸多不足,仍须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本文立足我校油气储运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找出目前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依托学科竞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增强学生创新应用与实践能力,提高我校油气储运专业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 油气储运 学科竞赛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獻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2.024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of China started late, there are many deficiencies, such as single educational form, lack of scale, imperfect training mechanism, and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learning and research, etc., which still needs to implement innovative education and gives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innovative education, builds an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strengthens th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improves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alent training effect of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major in our university.
  Keywords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subject competition;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发展已经相当成熟,而且各个高校各有特色,自成体系。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百森商学院,是美国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成绩突出的典型代表,形成了政府机构、高等学校、社会力量等多方参与的、十分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相比而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存在教育形式单一、未形成规模、培养机制不完善等诸多不足,仍然需要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1 油气储运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积极服务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明确了发展方向。[1]油气储运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实践活动的训练。截止2019年,设置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国内高校(含高职高专)有56所,其中重点本科院校(985、211)4所。重点大学在生师比例、教育经费、对外合作交流、科研实践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一般本科及以下院校是达不到的。由于生师比过大、教育经费紧张、科研项目相对匮乏等原因,[2]使类似于长江大学这样的普通本科及以下地方院校油气储运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1)储运专业教师队伍整体业务水平不高,部分教师毕业于非石油院校不具备石油知识背景,科研项目少致使青年教师缺乏必要的科研训练,加上对外交流与合作机会少,教师们对学科前沿、人才培养、授课内容等难以准确把握,很难培养储运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
  (2)生师比例过大,石油背景专业教师人数少且教学任务繁重,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授课任务已经捉襟见肘,无暇顾及指导学生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
  (3)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凸显,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抹杀了优秀学生的创新潜质,后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存在消极混日子的思想,并对周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4)虽然各高校大都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大创项目、学科竞赛等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投入经费有限,其影响范围有限,收效甚微。
  上述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将成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瓶颈。针对目前我校油气储运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足、就业综合竞争力较弱这一现状,本文对油气储运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充分的分析,找出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具体问题,借鉴国内外最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方法,开展学科竞赛引领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改革和完善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
  2 油气储运专业学科竞赛现状
  2.1 油气储运专业型学科竞赛介绍   目前油气储运专业大学生可参与多项专业型学科竞赛,其中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简称“储运大赛”)和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简称“油工大赛”)与石油与天然气学科联系紧密、专业特色突出、影响力大、参与面广、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效果显著。储运大赛由中国石油学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承办,油工大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办。以上大赛均得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石油石化企业的大力支持。
  2.2 我校学生参加油气储运专业学科竞赛的现状
  为实現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近几年来我校油气储运专业愈发重视学科竞赛的参与,通过组织和宣传工作,营造学科竞赛良好的氛围;努力将学科竞赛内容与课堂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尽可能将大赛赛题涉及的知识点与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相结合,增强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体验力度。通过以上学科竞赛激励措施的实施,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提高了,图1为我校近年来参加主要学科竞赛预赛的人数,在油工大赛、储运大赛等专业型学科竞赛决赛中,学生多次获得高级别奖项和荣誉(历年获奖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参加学科竞赛,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还有助于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就业竞争力,已成为我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实践平台。
  3 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笔者从2011年至今,先后指导学生获得油工大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储运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成功参赛奖多项, 获评优秀指导教师2次。根据最近几年我们对参赛和获奖学生的调研发现参赛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部分学生获得本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部分学生获得外校深造机会,如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南石油大学等知名学府, 其中2017年作者本人指导的获奖学生中有两位出国留学继续深造(英国爱丁堡大学,全球20强顶尖名校)。此外,也有部分获奖学生毕业后就职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知名企业,也有学生考取国家公务员或者选择毕业之后自主创业。跟踪调研结果表明,参赛学生特别是获奖学生在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上高于普通学生,其就业创业竞争力也显著提升,参加专业性学科竞赛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效果良好。
  4 依托学科竞赛构建“三体系一核心”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专业型学科竞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5]本文从我校油气储运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手段,从学科竞赛组织体系、学科竞赛服务体系和学科竞赛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建立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与“学”的积极作用。
  4.1 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学科竞赛组织体系
  依据我校石油与天然气双一流学科建设中长期规划,结合我校油气储运专业人才培养实际,做好“三体系一核心”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顶层设计工作,具体包括:
  (1)增强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加强学科竞赛的重要地位。成立由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专业教师等组成的专门的竞赛指导委员会,做好学科竞赛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给予委员会成员一定的社会工作量。
  (2) 做好顶层设计,分类分层次管理。围绕学校办学宗旨,结合储运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以石油与天然气双一流建设学科为依托,积极探索构建学科竞赛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实施体系;针对不同级别竞赛,分级分类组织引导大学生开展竞赛工作,提升学科竞赛的人才培养效果。
  (3)深化制度建设,建立校—院—系三级联动机制。进一步增强学科竞赛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制定或出台大学生学科竞赛日常管理与奖励办法等相关文件;建立校—院—系学科竞赛三级联动机制,学校加强宏观协调领导,学院负责具体竞赛开展,相关系配合推动竞赛项目实施。
  4.2 搭建学科竞赛平台,建立学科竞赛服务体系
  (1)搭建竞赛指导教师平台。 不定期邀请竞赛评审专家来校开展讲座,让学生感受竞赛文化氛围,将竞赛指导教师送出外校进行培训,给指导教师不断“充电”,藉以提高竞赛指导水平与综合能力。将指导教师指导竞赛成果纳入考核评优与职称评聘体系,达到提高指导教师参与竞赛指导积极性的目的。
  (2)搭建竞赛实验室平台。加大用于开展竞赛活动的实验室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竞赛共享功能,不断努力为竞赛实验以及竞赛模拟提供良好平台。
  (3)搭建竞赛项目平台。与储运大赛、油工大赛相配套,积极举办学生参与人数多、涉及面广的校级学科竞赛选拔赛,不断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向创新实践能力的转化,竞赛成绩纳入学生评优与评奖体系,促进与其他同类兄弟高校竞赛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访和学习。
  (4)搭建竞赛文化平台。通过制作海报校内张贴、校园广播或者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扩大对学科竞赛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宣传与报道,同时可以每年定期举办校园学科竞赛文化艺术节,成立相应的学科竞赛学生社团,促进“知竞赛、爱参赛”的校园竞赛文化氛围的形成。
  4.3 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学科竞赛保障体系
  学校应进一步为学科竞赛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为报名参赛及竞赛期间学生和教师的差旅费、食宿费以及组织经费和必要的开支(如资料费、打印费等)等方面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同时,学校可对在学科竞赛中取得奖项的指导教师与参赛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并乐在其中。
  5 结束语
  高校是国家创新人才的培育基地,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义务。如果能广泛宣传且组织、实施得当,学科竞赛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油气储运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诸多不足,解决目前石油类工科院校油气储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实现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大量富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 2016264
  参考文献
  [1] 刘伟.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为例[J].高教学刊,2017(9):22-23.
  [2] 李建霞,周文和,李志伟.打造学科竞赛平台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5):216-218.
  [3] 李宝营,祁建广,王裕如,等.以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为驱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6(30):9-10.
  [4] 李国锋,张世英,李彬.论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0(3):24-26.
  [5] 王菊霞.基于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J].教育教学论坛,2017(48):193-1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07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