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UBL教育模式和大赛驱动应用型电气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适应电气专业厚基础、宽口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对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基于与行业人才需求密切接轨的UBL项目化人才培养模式,从教案内容、案例组织、实训过程等多方面对相关课程进行教学环节综合设计,探索和建立应用型本科育人模式;提出将专业课程建设与专业大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实施系统化、立体化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素质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1  适应学生认知特点进行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多年教学工作告诉我们,我们学生与高水平大学学生的区别在于,我们的学生更适应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普通学生适合于先接触特定认知对象,然后产生对所认知对象内在原理理解的热情。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要兼有集中性、连续性、系统性实践过程。如果把分散在理论课中的实验课整合起来,设置为集中性实践训练环节,基于项目的综合实验教学效果尤为明显。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加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根据学生认知个体差别和学生个性发展来指导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及完善互动环节。我们做法是:(1)加强专业基本建设,完善培养方案;(2)适当安排认知实习、集中性实践环节,通过撰写实习总结,让师生有交流和讨论此类问题的条件;(3)将原分散的实践训练加以集中,并对实训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增加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易于达到满足实践活动的能力要求。
  2  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近几年,我们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强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结合学生毕业5年、10年后对人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前瞻性总体设计出学生需要掌握知识点和素质能力要求,确保培养过程质量监控,即注重从单科技能到专业能力,使素质在专业能力培养中得以沉淀。
  2.1 基于能力本位,构建应用型本科理论教学体系
  我们在宽口径、厚基础原则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构建与突出平台与模块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一级平台由公共理论、基础课程平台构成,二级平台由专业基础技术类课程整合而成,还包括结合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就业方向的专业方向模块。逐步形成“专业主干课+跨专业方向任选课”培养体系,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人才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要求。
  根据电气信息学科的自身特点,以及学生、社会的需求及学科发展的需要,基于能力本位原则构建电力系统及智能控制两方向的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
  2.2 调整和整合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形成适合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时,基于综合能力来源于单元技能,专业能力来源于单科技能指导思想,形成从能力养成到素质塑造,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过程,以此为原则,建立遵循迭代式、逐步综合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专业基础技能实训、主干专业课程能力实训和达到顶岗要求的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在实践教学实施方式上,注重形成性引导和成果激励,使学生有实践成就感、启发学习兴趣,这些工作对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具有积极作用。
  为使学生经过毕业后真正能掌握一门技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打破课程本位思想,强化综合型、设计型实践内容比例及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结合学校与智翔教育集团合作成立鼎利学院优势,落实基于UBL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教学模式:
  UBL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CDIO(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國际化工程教育模式,结合教育基本规律,创建的人才培养模式。UBL由“教育云、产业云”构成,面向行业、开放混合式构建教育与产业链的人才成长生态系统。
  基于UBL人才培养模式,从校内课堂教学角度,主要体现如下过程:
  通过推进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使学生接触了企业真实案例,丰富了学生实践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如在我们的智能制造方向的《LINUX应用层开发》和《LINUX底层开发》及《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课程,聘用来自企业的工程师为学生授课,紧密结合行业需求,高强度的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学生真正从仿真实践中优化了应用型知识结构和工程实践能力。
  2.3 以开放专业实验室为手段,构建课外专业素质教学体系
  在进行专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时,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基础上,突出第二课堂在专业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积极构建专业素质教育课外体系,使课外专业素质教育体系与课内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强化、知识、能力正四面体的三个顶点,共同支撑自身实践能力这一第四顶点。学生通过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所取得的成绩表明:(1)电子类与计算机类设计竞赛是学生培养问题分析和综合设计能力的良好途径;(2)它是使学生获得行业企业对其综合能力认可的有效途径;(3)它锻炼和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领会到其中的魅力,了解到团队在创新活动中所具有的推动作用。我系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证明:课外专业素质教育环节具有课内各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大力加强。
  大赛驱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以竞赛方式推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竞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一个检验,同时也是一个强化的过程,学生在大赛过程中,促进了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提升,锻炼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有机会全方位的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在优势的难得机会,充分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赛是让学生全方位提高的重要形式。
  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将各门专业课程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课程整体把握、理解和综合应用;递进式项目化实践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我们已经按照此方案在多门课程上进行了改革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较多困难,如基于课程融合的课件整体开放式规划与实施存在难度,与行业零距离接轨在资源配置上还不是很成熟,不同课程教师的配合度。我们相信,通过迭代式思考,迭代式实践,迭代式总结,一定能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孕育出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D].淮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
  [2] 刘爱华,胡威.少学分制条件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8(24):77-81.
  [3] 王春娟,孙爱晶,陈怡君.基于OBE 理念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体系探索[J].黑龙江电力,2018(6):17-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35341.htm